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自动化科技|《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柳河县3500亩水稻育秧
1:农机装备: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农业农村部成立农资保供专班,设立热线电话,及时帮助解决农资供应、农民下田、农机上路等堵点卡点问题,确保春播高质量推进。
2:柳河县这家合作社3500亩水稻育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3:农机装备、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信息处理等自动化科技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过程强调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推广良种良法。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优良品种覆盖率、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保护性耕作和科学用水用肥用药技术及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
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的自动化科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决策部署,统一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现农田建设项目科学规范管理,近日,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22)(以下简称《通则》)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人就《通则》进行了解读。
问:请您介绍一下修订《通则》的背景?
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必须有科学适宜的标准作支撑。2014年,在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制定并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14,以下简称原《通则》),对指导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随着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迫切要求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加快修订原《通则》。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要求统一建设标准,加快修订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修订原《通则》的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实现“到203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的目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农业农村部密切配合,启动了对原《通则》的修订工作。
问:《通则》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通则》全文共8章105条,分别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区域等内容。《通则》设6个附录,3个规范性附录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求、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体系等技术性指标,3个资料性附录明确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分区域,列出了高标准农田地力参考值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参考值。
《通则》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因地制宜,明确了不同建设区域的建设标准。与《规划》充分衔接,将全国划分为七个区域,分区域制定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农田地力标准参考值,充分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因地制宜。二是突出目标导向,明确了分省粮食产能指标。充分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目的,分省明确高标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力争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加上改造提升已建的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三是统筹设施建设与地力提升,细化完善了地力提升相关内容。在修订设施建设指标的同时,着重补充完善了地力提升相关指标,为各地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建设提供有效技术参考。四是突出科学适用,提升了标准可操作性。将建设内容明确分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两大板块,每一板块详细划分具体工程类别,每一类别详细制定建设标准,确保地方开展各类工程建设都能有所参照。
问:《通则》与《规划》是如何衔接的?
答:2021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效益分析、实施保障等,是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通则》以《规划》为引领,充分考虑两者的有效衔接关系。
一是深入贯彻《规划》提出的七项工作原则。《规划》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七项工作原则: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建改并举、注重质量,绿色生态、土壤健康,分类施策、综合配套,建管并重、良性运行,依法严管、良田粮用。作为与《规划》协调配套的技术性标准,《通则》明确了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数量质量并重、绿色生态、多元参与和建管并重六项原则,两个文件高度契合。如《通则》分区域分省给出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应达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参考值,与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原则宗旨完全吻合。
二是适应《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规划》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今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为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通则》适用范围从原来的“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更改为“适用于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活动”,提升了标准的适应性。
三是将《规划》提出的建设内容具体化。《规划》提出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通则》将建设和管理分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和“管理要求”三大板块,对八方面建设内容进行了具体化规定。
四是区域划分及重点与《规划》保持一致。《规划》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按照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相对一致、生产障碍因素与破解途径相对一致、粮食作物生产与农业区划相对一致、地理位置相连与省级行政区划相对完整的要求,将全国分成七个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分区规定了建设重点。《通则》分区与《规划》保持一致,更便于地方执行与操作。
问:《通则》是如何体现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
答: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面对农田建设发展新格局,《通则》特别注意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一是明确了“绿色生态”的基本原则。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田生产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二是建设内容中体现了绿色发展要求。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平整时不宜打乱表土层与心土层、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三是建设过程中鼓励应用绿色工艺。《通则》提出,鼓励应用绿色材料和工艺,建设生态型田埂、护坡、渠系、道路、防护林、缓冲隔离带等,减少对农田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是建设过程强调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加强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推广良种良法。机械化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优良品种覆盖率、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保护性耕作和科学用水用肥用药技术及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
问:《通则》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关部门将如何做好贯彻执行工作?
答: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通则》宣贯和培训,以修订后的《通则》为指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标准宣贯。加强《通则》宣传培训力度,编制专门解读教材。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编制更加细化、更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标准,形成上下协调、科学实用的农田建设标准架构。二是加强标准应用。指导地方按照《通则》规范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到2022年累计建成10亿亩,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改造提升1.05亿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三是完善标准体系。以《通则》国家标准为基础,加快修订《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结合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现实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配套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健全完善标准体系。
(来源:农业农村部,仅作为分享,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闻联播》:柳河县这家合作社3500亩水稻育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眼下,全国水稻生产从南到北全面展开。各地抢农时保面积,春播进展顺利。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南方早稻面积预计7100多万亩,比上年稳中有增。目前,早稻育秧基本结束,栽插过四成,秧苗长势好于上年。中稻主产区开始育秧,国家引导种植双季稻农时不足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提高单产水平。
在安徽霍邱,当地安排2000多万元涉农资金,在三个再生稻种植核心区建标准化育秧工厂,再生稻意向面积增加到80万亩。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受影响区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春耕生产。
吉林省加快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今年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将通过产粮大县振兴、盐碱地综合利用等,到203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春耕之前,全省已分解下达今年粮食播种面积8800万亩,超出国家任务218万亩。目前,21个水稻大县全部开始浸种育秧。
柳河县这家合作社3500亩水稻育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为确保应种尽种,吉林省及时将中央财政地力补贴、农机补贴、种粮补贴122亿元,连同省财政31亿元资金全部下拨,并在乡镇安排2到3家大型育秧场站进行储备生产,保障育秧应急供应。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农业农村部成立农资保供专班,设立热线电话,及时帮助解决农资供应、农民下田、农机上路等堵点卡点问题,确保春播高质量推进。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