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自动化学院派收录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 集成电路 微电子 MEMS 机器人 】
跨越山海 与你相遇 | 北理工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共创中国“芯”!
2024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
诚邀您的加盟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天下英才,持续攻坚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共创“芯”未来,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现启动2024年度教师岗位招聘计划,热忱欢迎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时诚邀全球英才依托学院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01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集成微纳电子科学:
新型微纳量子结构的构建、物性测量和调控,新型纳米制备技术的研发,二维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器件界面设计和性能预测,超宽带隙半导体功率射频器件,器件仿真设计和专用电路集成等。
(2)微电子技术:
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片上系统(SOC),后摩尔时代新型互连技术与功能器件,超大虚拟孔径相控阵探测及ASIC实现等。
(3)微波与太赫兹技术:
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系统,电磁仿真与天线,量子关联的微波信号处理,微波微流体芯片及应用等。
(4)MEMS与智能微系统:
MEMS微纳传感器与执行器芯片设计与制造和微流控技术,光学MEMS、声学MEMS、谐振MEMS、CMOS-MEMS集成等。
(5)柔性电子器件与智造:
柔性光电器件与视觉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柔性触觉传感器与智能机器人应用,柔性仿生传感器与个性化诊疗,面向柔性集成系统的柔性能源器件,柔性多功能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
(6)射频技术与软件:
射频技术与软件,高性能电磁计算,目标特性与隐身设计,复杂环境中天线设计等。
(7)智能电子信息系统:
雷达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雷达/激光/紫外探测与识别、电磁频谱战、智能信号处理、智能图像处理等。
(8)信号与图像处理:
阵列信号处理、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智能可穿戴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智能无人系统感知与导航等。
02
2024年度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1)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申请人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3)支持条件:
● 资源配置
聘任为准聘教授(具有事业编制),博士生导师
提供博士、硕士研究生专项招生指标,提供一流水平的前沿研究环境、公共平台以及充足的科研办公空间
配备工作助手,支持自行组建学术团队
● 薪酬待遇
聘期内基本年薪50万元起
学校缴纳社保、职业年金及公积金约12万元/年
年终绩效+科研及社会服务收入,上不封顶
实行薪酬动态增长机制
● 科研发展
提供200-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配套)
每年提供团队岗、科研岗博士后招聘指标
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学校及学院将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全程跟踪,全方位保障
● 生活保障
提供250万生活补助(含国家配套)
具有中国籍的引进人才,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在北京落户
提供拎包入住过渡性周转房
享受公费医疗,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等生活问题
也可根据个人意愿,在重庆、济南、嘉兴、唐山、珠海、深圳、莆田等异地机构工作。
图片
★ 教师岗位招聘计划 ★
03
申请及联系方式
请将以下申请材料发送至邮箱:sice@bi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姓名+海外优青+申请研究方向。
1、个人详细简历(pdf格式)
2、代表性成果(3项)
(一)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8911280
电子邮箱:sice@bit.edu.cn
04
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历史悠久,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感遥测、无线电电子物理学和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1960年建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1970年建成可控硅生产线,2007年入选教育部电子封装技术本科专业,2016年获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21年6月,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推动集成电路与电子相关学科内涵式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成立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杰出校友王小谟先生亲笔题名。同年,学院首批入选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首批入选国家集成电路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专项。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与电子为牵引,信息、控制、光电、计算机、物理、材料等优势学科深度融合的“集成电子+”学科群发展布局,发展了射频技术与软件、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应用、集成微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先进封装、MEMS与集成微系统、柔性电子器件与智造方向、信号与图像处理、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等多个交叉融合、特色鲜明、从基础到应用的学科方向。
学院把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与担当扛在肩上,着力培养电子与集成电路领域“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学院建设有“王小谟英才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全英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教学专业,获批“北理工—航天科技九院”专用集成电路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新工科建设,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科内涵,以国际前沿为导向,以工程实训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创新产教研融合的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科研实验平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耀宗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形成了大师引领、人才荟聚、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格局。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6人,北京市教学(青年)名师4人,正高级职称占比32%,副高级职称占比43%。学院建设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损伤器官重构与再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平台,以及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集成声光电微纳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北理工唐山研究院微波与太赫兹技术创新中心、北理工重庆微电子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微纳器件与系统创新中心等多个校地合作机构。
经过六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院发展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建设获得了学校的鼎力支持,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深入实施人才特区政策,不断完善“聚大团队、建大平台、担大项目、出大成果”的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