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自动化学院派收录关键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智慧农业 传感器】
  
  211高校:学系撤销,教师分流
  
  今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发布教师分流结果的通知:18名教师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转入集成电路学院的2个学系;撤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系,11位教师编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别慌,是好事!
  
  这一调整或与该校集成电路学院独立建制发展有关。
  
  据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系,下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3个学系。
  
  2021年6月,学校正式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署办公。
  
  2023年底,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成电路学院揭牌独立运行,开启了学院发展新篇章。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教师经个人申请,学院党政联席会审议,调整转入到新学系,不论对学院建设还是教师个人发展,无疑都具有积极意义。
  
  集成电路学院建设潮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2016年印发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重点聚焦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育机制体制和人才培育质量两方面内容,提出扩大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
  
  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立为一级学科以来,国内20余所高校相继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
 
  
  各校组建集成电路学院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有着雄厚的建院基础。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由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的微纳电子系升级而来,与电子工程系共建。成立于2004年的微纳电子系,主要从事前沿科学研究,产出对本学科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和学术成果,培育集成电路领域的学术大师和优秀人才。
  
  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前身为成立于2015年6月的微纳电子学院(微电子学院),是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和外专局联合发文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是在原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智能创新研究院、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济南晶谷研究院建设基础上,通过推进“院院合一,融合发展”改革,重新组建的产教融合、工科创新的示范性集成电路学院。
  
  东南大学于2003年成立全国首家集成电路学院,后与电子学院合署建设办公。2021年该校获批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2年集成电路学院独立建院,于南京、无锡两地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2023年集成电路学院在南京正式揭牌。
  
  培养方向各具特色
  
  并且我们注意到,虽然各校建立集成电路学院都瞄准“卡脖子”难题,培养“中国芯”人才,但由于各校学科优势不同,其人才培养也各具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其特色研究方向为先进存储芯片、航空航天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及先进集成电路装备等集成电路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的新兴研究方向,旨在培养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和行业领军人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致力将芯片与学校“空天”特色相结合,筑牢科技高地,走出一条科教产教融合之路。
  智慧农业
  江苏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主要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集成电路与智慧农业交叉领域的农业芯片,力争破解我国农业芯片“卡脖子”技术,大力提升我国智慧农业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形成了从材料、器件、设计、工艺、封测到微系统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功率电子、集成薄膜方向国际领先,优势明显。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聚焦存储器芯片、传感器芯片、光电芯片、微波射频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化合物半导体、EDA、智能微系统等特色方向。
  
  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以广东省集成电路“卡脖子”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重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体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EDA)、集成电路制备技术、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封装与可靠性等方向,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每个学院,每年支持400万”
  
  从前文对各校建立集成电路学院情况的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江苏省设有集成电路学院高校的数量一骑绝尘。这与该省对集成电路产业高度重视与超前布局密不可分。
  
  2020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即出台关于《关于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四项主要任务,并建立了加大对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集成电路相关学位点布局及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集成电路学科发展的激励机制等三项保障措施。
  
  2024年1月,为推动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对集成电路相关学科的经费支持力度。
  
  ● 积极扩大招生规模,省属高校集成电路专业生均拨款系数按不低于1.2执行;
  
  ● 优先支持高校集成电路相关学位点布局及平台建设,对具有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的高校每年每个点分别给予600万元、400万元的支持;
  
  ● 对独立设有集成电路相关学院的高校每年每个学院给予400万元的支持。
  
  同时政策还包括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加大突出贡献人才奖励等举措,以增强产业人才支撑。
  
  人才骤增,缺口依旧在
  
  从国家到地方,随着一系列政策支持出台,以及偌大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2017年的4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60.2万人,增加约20万人。但人才缺口依然存在。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测算: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将达到20万。
  
  当前产业发展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强烈,也体现在专业人才薪酬高上。《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排名靠前的职业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相关岗位。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的月收入最高,从业初始平均薪资就已达到8305元。
  
  除了需要弥补人才数量缺口,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系主任王新河曾在媒体采访中谈到,集成电路专业发展中,若过度追逐研究新材料的现象,轻视为产业应用解决问题和培养人才,就会出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的情况。
  
  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北航联合其他高校和企业研究制定关键领域产教融合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面向产业需求,通过考核评价引导教师把前沿技术实验室开到企业,把企业的公共实验平台引入学校。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原理,也能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实用技能。
  
  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缺口大,高层次人才尤其匮乏。北航在集成电路工程硕博士培养中,学生不只是去企业实习,而是要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做课题,除了学院导师,他们还有业界导师,从入口开始实行人才的“订单化培养”,为用人单位培养“去了迅速就能‘挑大梁’”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