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自动化学院派收录关键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工智能 智能识别】
黑马之姿!北航“牵星”团队,勇夺冠军!
在日前落幕的
第四届“天智杯”人工智能挑战赛中
首次参赛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牵星”团队在众多院所、企业
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
在“太空数据智能化处理应用”领域
“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智能识别”
科目中夺得冠军!
由于比赛专业性强
往届比赛冠军大部分都由
专业院所等团队获得
北航“牵星”团队在开展
Space Ranger立方星型号研制的同时
持续研究空间碎片相关的科学问题
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工程经验
连克数个传统强队一举夺魁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作为
“太空数据智能化处理应用”领域代表
介绍了技术方案和未来设想
一起看看
比赛中的他们——
比赛进行时
化压力为动力
“牵星”团队参与的“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智能识别”科目,以高低轨空间目标监测数据为处理对象,要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多弧段观测数据中同一目标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测轨数据间智能匹配关联和轨道机动监测,解决高轨和低轨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时间的自动识别难题。
在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通力配合,在超过一个月的比赛周期中累计进行了四次技术迭代。面对训练中心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任务,团队在初次接触到实际数据时迅速进入状态,在硬件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排查问题;采用高年级同学探索优化方法,低年级成员学习+辅助研究工作的策略,在紧张的时间内加班加点,全力以赴。面对程序运行时间限制的全新挑战,团队迅速调整策略,成功实现算法速度提升。
在预赛中,面对比赛数据与训练数据的差异和弧段数目的稀疏带来的全新挑战,团队成员临场应变,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数据处理和结果提交工作,以第五名的成绩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设有新一轮数据处理以及方案答辩评审两个环节。面对紧迫的时间限制和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带来的压力,团队集思广益,刻苦备战。在最后几天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们常常工作到深夜,完成了超过5项创新算法的开发。最终,团队在一个半小时的有限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提交,以准确率领先第二名超过10个百分点的显著优势,赢得了数据处理环节第一名。在方案答辩环节中,团队更是以独具创新性的技术方案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取得方案评审的第一名。至此,“牵星”团队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科目的冠军。
参赛团队介绍
本次“天智杯”参赛人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牵星”团队的研究生茆雪健、周子涵、刘培、周子钰和指导老师陈培组成。“牵星”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注雷光融合的编目定轨研究,开发先进监测平台与相关算法,突破高精度轨道确定与预报、海量弧段快速筛选关联、目标实时机动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争做太空资产安全服务的开拓者。
比赛成果介绍
解决了海量弧段快速关联难题,实现多干扰弧段下的快速关联;
突破低轨摄动强、大气参数难估计、高轨目标初轨非线性大的难点,实现弧段关联的概率密度描述;
突破高低轨目标小幅机动难检测问题;
突破短间隔多次机动的快速检测与轨道不确定度大的高轨机动检测难题。
赛事介绍
“天智杯”人工智能挑战赛是面向航天应用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大赛。比赛面向全国遴选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团队,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应用领域快速应用、深度应用。大赛设置“遥感数据智能应用”、“太空数据智能化处理应用”、“航天器智能管控”3个领域,比赛水平高、影响力大,是航天应用领域数据处理技术的“奥林匹克”。本届比赛吸引了2000余支来自院所、企业、高校的专业队伍参加。
揽月“牵星”,勇创佳绩
夺冠后的心情如何?
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宇航学院副教授
陈培
这次是基于大型综合类项目进行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的一次全新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持续3年的培养让同学们的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为同学们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强大综合素质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感到自豪。
2020级博士研究生
茆雪健
“天智杯”比赛是领域里的“华山论剑”,读博期间所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全都派上了用场,比赛过程中团队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无数次的调整方案,“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终于在决胜那一刻迎来了圆满。
2022级硕士研究生
周子涵
参与本次比赛,亲身投入到运用实际数据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中,我收获颇丰。在竞赛的每一个环节,每位成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能够成为这样团队的一员,我感到幸运与自豪。
2023级博士研究生
周子钰
很荣幸能参与如此高级别、高难度的赛事,在参赛过程中我跟随师兄和老师学习到了更多专业知识,也了解到了该领域所面临的困难;同时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决策能力,我会向优秀的师兄们学习,早日成长为能担大任的优秀科研工作者。
2023级硕士研究生
刘培
回首备赛的日日夜夜,我们遇到了无数挑战与困难,但正是这些磨砺,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突破,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作为一个团队,共同面对挑战,分享胜利的喜悦。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攀登科技的新高峰。
一起近距离认识
“牵星”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交流
作为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牵星”团队吸纳了50余名本研同学
打造了“本-硕-博-校园总师”人才梯队
致力于创新人才批量化培养
推动国际交流常态化
“牵星”高功能密度立方星校级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于2023年。宇航学院具体承担“牵星”团队的日常管理、技术指导和队伍建设等工作。“牵星”团队始终重视国内竞赛与国际交流双线并进,打造多维度育人平台,成果丰硕。目前团队正在研发先进空间碎片监测立方星,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空间碎片监测星座,为人类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大量学生基于立方星型号任务转化成果,孕育了一批优秀项目,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赛以及国际比赛“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等多个大赛中斩获佳绩。
团队成员多次出访国际会议并作报告,与宇航学院师生代表一同前往多个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研学,致力开展国际合作,向世界展现北航风采。
2023年10月2日,访问团前往阿塞拜疆巴库参加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2023):
2024年10月7日,访问团前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与EPFL的多个学生科创团队进行深入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双方决定未来将在学生交流、科研联合攻关、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进行更广泛的探索。
2024年10月10日,访问团前往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UPM),与UPM学生团队展示了各自在卫星载荷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并受邀参观了UPM的实验室与科研设施。双方明确了未来在学生交流交换、科研课题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方向。
2024年10月14日,访问团前往意大利米兰参加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IAC2024),团队1名研究生与4名本科生在IAC2024上共计做了4次学术报告,向全世界同行们展示了团队在卫星载荷设计与总体设计上的最新进展。
空天报国,开拓创新
走向世界,点亮未来
“牵星”团队将持续开展
高质量人才培养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建立一支国内卓越
国际一流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北航学子将自觉肩负
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