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智能装备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包括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它能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自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将于2011年底前出台。“智能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日前表示。
未开发的“金矿”
在“十二五”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具备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巨大。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在内的五大产业。相比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尚属比较新的概念。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蓝图也将越来越清晰,其巨大的市场前景更是充满诱惑。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属于比较新的概念,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尚未被市场充分发掘的金矿。”有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对于智能装备的范畴,业界普遍认为,其为先进而智能的高端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融合,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备的统称,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曾作出解释:“智能装备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包括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它能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其中,在智能专用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装备,机器人装备、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等。
除了填补原有的技术空白,有专家认为,未来智能装备的重要性还将体现在成为其他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石,为航空装备、卫星、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等高精尖领域提供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科技生产控制设备,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这一巨大市场带来的产业利润也毋庸置疑。据工信部统计,2009年,智能装备产业销售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按照初步设想,智能装备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国家重点产业所需的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装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
政策给力
据了解,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还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
今年年初,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便与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在京举办了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启动大会,中关村部分企业作为首批首台(套)生产企业签署了保险合同。
“建立首台(套)装备保险机制是科技金融工作的一大创新,是促进科技与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将有利于国产装备的市场化进程,也将有利于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有关专家表示,可以肯定在“十二五”期间,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很“给力”。
据悉,有关规划将明确,“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要突破新型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推进制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支撑国防、交通、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和升级。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1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前任副理事长赵志明透露,《智能装备“十二五”规划》三稿已完成,预计年内将发布。
与此同时,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紧急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智能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发展该专项是为加快智能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对此,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旭静认为,当前国家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出的多项政策,将从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和集成化等方面提升装备制造产业走向高端市场。
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智能变电站被定义为工业设施,要求简约,提高设备集成。专家认为,在电力领域,智能装备快速发展,首先能够为智能变电站建设带来利好。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2011年起,新设计的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将采用智能变电站建设标准,智能变电站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迎来爆发式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