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12-7-28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能效管理 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提供能效管理解决方案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施耐德电气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经历了175年的发展历程。植根中国的25年间,施耐德电气从将断路器带到中国取代传统保险丝,到将开关面板引入中国,结束中国的“灯绳”开关时代,为中国客户提供了先进的产品支持和技术服务。 作为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凭借在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数据中心与网络等关键领域的世界领先技术,为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和环保的能源。 在引领中国能效管理领域技术发展的同时,施耐德电气也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引入中国,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施耐德电气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人才管理机制,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技术的创新。 内部机制 鼓励员工创新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非常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在公司内部实施本土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 内部人才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积极开拓事业、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力,为员工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提供完备的培训体系和平台。 与其他企业有所区别的是,施耐德电气中国区的员工明显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因此,在众多的培养项目中,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员工的创新和管理能力,施耐德电气专门针对处于发展期的青年设置了“老虎项目”,即主要面向30岁左右、熟悉企业业务与文化、业绩突出的高潜力人才,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突破能力,成为企业未来技术和业务上的管理者。 “施耐德电气面临的不是常规的业务发展,无论是未来二、三线城市市场或新的业务模式,还是收购后的企业重组,我们都需要一群具有开创性特质的人才,他们既要具备战略发展视野,也要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这是我们‘老虎项目’的培养关键点。”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乐海雯表示。 目前,“老虎项目”已初见成效,在施耐德电气30岁左右的中高层管理者不乏其人。去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新开了5家分公司,其中3位总经理都是经由“老虎项目”培养出来的。 事实上,任用年轻人的文化和施耐德电气的用人理念息息相关。在施耐德电气,一旦出现职位空缺,首先会考虑企业内部员工,而且,该公司在人才选拔上,不重资历重能力,破格晋升的情况在施耐德电气并不罕见。“这些年轻人的体力精力都非常充沛,他们不畏挑战,愿意冒一定的风险去开创新的天地,在企业需要转型与突破的时候,年轻人身上的这些特质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乐海雯说。 对施耐德电气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和理念,乐海雯自己感受很深。2005年,乐海雯加入了施耐德电气旗下品牌奇胜,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同年,奇胜刚被施耐德电气收购。两年后,她到香港担任了亚太智能终端事业部及香港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负责人。2009年,当施耐德电气希望她担任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时,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加大投入 为员工提供实战机会 为提高本地市场的创新能力,施耐德电气“应需而变,应变而创”,持续不断地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以及员工数量,每年坚持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目前,施耐德电气已在中国建立了3个研发中心和1个研修学院,拥有1000多名专业工程师,致力于为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研发新产品。 “在寻求差异、积极创新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鼓励把该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或产品带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客户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在商业环境更加复杂的今天,能够更加准确和迅捷地以本地创新的产品和理念满足来自于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是施耐德电气追求的长远目标。”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朱海说。 2012年3月,施耐德电气远程能源管理及服务总经理刘笑天及其所在的能源服务管理团队获得“2012中国商业创新50人”称号。他们积极致力于电信、连锁酒店、医疗、生态城市等,基于对
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分布式存储、虚拟化、弹性计算等云计算技术以及远程能源管理(REM)系统的不断创新,为用户解决了能源管理的规模化和可用性问题,也因其对能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投入而再次获得业界认可。 在积极实施创新的战略中,施耐德电气通过中国的研发中心,积极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结合中国客户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要。 校企合作 为人才提供研究平台 早在2006年,施耐德电气首次与国内高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陆续建立了
工业自动化实验室和联合培训中心,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创新竞赛等方面合作。 为了确保专业技术先进性,施耐德电气积极与中国各大高校合作,自2006年起启动大学计划,与高校签订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课程和教育、研发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实现共赢。目前,施耐德电气已与中国23所大学达成合作,建立了18所联合实验室,针对高校节能研究、学科建设以及能源研发课题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企业和社会打造创新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 如果说建立大学实验室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硬件支持,那么在此基础上,施耐德电气组织各大专业院校开展的创新技术竞赛则称得上是软件平台。2010年,施耐德电气与北京大学共同发起并建立中国高校能源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中心,并邀请20余所合作高校加入。2013年,施耐德电气作为发起赞助商和白金赞助商全面支持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将为高校人才技术研发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施耐德电气一贯视培养未来能源人才为己任,并致力于节能创新研究。在2008年大学节能增效大赛中,太阳能温室大棚这一参赛项目获奖,施耐德电气为其提供了和技术支持将这一项目付诸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研究的可行性。”施耐德电气公共政策与战略合作部总监杨丽莉说,每年施耐德电气都为在大学中有实际应用性的研究课题提供支持,并把这些研究应用到施耐德电气的相关业务中去。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