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晋能控股集团:以高质量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发电公司。(资料图片)
10月,由晋能控股集团与华为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的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晋城市金匠园区建成。在建设过程中,晋能控股集团倒排工期、加紧施工,6月初开挖地基,20天完成地基施工,不到90天进入最后安装阶段,完成所有计算设备进场,成为该集团狠抓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晋能控股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1年,晋能控股集团共安排重点项目107项,涉及煤炭、电力、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多个方面。
智能矿山领跑行业
今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华为技术公司、晋能控股集团、山西云时代技术公司等联合成立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是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课题研究和创新孵化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承载。
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采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模式,组建约220人的专家队伍,成立5个专题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目前已发布智能作业管理系统-管路队场景、矿山融合IP工业网、掘进作业序列智能视频分析、智能洗选-选煤参数优化等7项创新应用和3项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晋能控股集团坚持打好矿井建设和智慧矿山建设两张“王牌”,通过建立和落实重点项目季度专题会、月度专业会、周网络节点推进会制度,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大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圆满完成。
当初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大地上,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郑庄煤矿项目建设工地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郑庄煤矿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新井建设的重点项目。该矿井建设规模400万吨/年,并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智能化提升系统、模块化洗选工艺和自动化装车装置,占地面积约860亩。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主井和副井架制作安装、瓦斯泵站设备安装、矿井水处理站设备安装等工程,正在抓紧副井提升机安装、110千伏输电线路和110千伏变电站施工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平均利润总额62250万元。”郑庄煤矿生产管理部负责人付治安介绍。
距离郑庄煤矿约32公里的寺河煤矿也吹响了全面加快智能化矿井建设的“冲锋号”。该矿在西井区北回风巷、东井区53062巷相继安装了掘进工作面后配套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地面和井下集中控制和远程高清监控,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电力项目火力全开
晋能控股集团电力板块以煤电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积极拓展5G应用,探索更加绿色高效的高“IQ”智慧电厂运维模式,让传统火力发电实现低成本、安全精准发电,更具市场竞争力。
长治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项目是山西省首家实现“双投”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是晋能控股集团电力产业“走出一条大容量、高参数、有点对点市场、新能源占比高、效益好的电力发展路子”的成功实践,可接入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的重要配套电源项目,致力于推动煤电机组智能绿色发展。
塔山发电公司作为晋能控股集团智慧电厂改造项目试点,今年将全部完成智慧改造;孝义煤电项目是国家煤电应急调峰储备电源,建成后将通过云平台、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现场智能化管理;同期进行智慧电厂改造的阳高热电、朔州热电等,致力于打造融合智慧运行、智慧厂区、智慧决策、数字孪生、智能燃料管控等功能的一体化平台,实现电厂全生命周期内的企业资产最优分配、生产质量最优控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优体现,最终将形成“智慧能源一体化”发展模式。
智慧电厂改造如火如荼,电网项目同步加紧推进。
常椿是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地电安泽分公司安泽(唐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技术负责人,说起当前安泽(唐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情况,常椿如数家珍。
“变电站工程已于7月28日完成招标,8月24日开工建设,开始做工程基础处理工作;永乐-唐城220千伏线路于8月3日办理开工报审及安全培训,14日开始基础开挖工作。我们每天加班加点,抓紧抢工期,争分夺秒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看着项目从无到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常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项目预计2022年2月竣工投运。届时,将满足辖区用电需求,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安泽(唐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负责人王红亮表示。
高端智造借势加速
10月16日,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为王家岭煤业量身打造、设计生产的智能化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成功完成地面试运转,标志着晋能控股集团推进煤机联合,实现煤炭、装备协同发展取得最新成果。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携手科工集团、华为、上海创力、天津华宁等10多家顶级企业,汇集业内知名专家,其他科研院所、研究团体与个体等力量,以及企业内部专家库、研发人才库,形成了近百人参与、产学研用一体的大研发团队,为王家岭煤业公司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智能化采煤系统解决方案。
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新项目新技术已成为提量增效的“孵化器”。大同机电装备公司、潞安煤炭技术装备公司两条自动生产线投入试生产,智能装备制造、高端钻机、液压阀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今年以来,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共启动24个我省着力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目前,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生产基地覆盖山西省内太原、大同、晋城等7个市,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及海外均有布局。通过调配企业产能,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短距离、网格化成为抢抓市场机遇的新优势。
起跑就加速,开局就争先。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晋能控股集团将以高质量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支点,注入新动力。
本报记者李影 通讯员洪浪 张硕
装备制造集团构建低碳发展体系 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装备制造集团践行“创新、绿色、卓越、高效”企业精神,围绕“加快基础化工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拓展无烟煤应用市场、探索培育新业态”四条主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压实环保主体责任、保障环保设施运行、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规定,牢牢守住环保底线,持续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树牢红线意识 压实环保责任
装备制造集团把环保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环保专题会议、生产安全环保工作例会、环保工作专题视频会,层层压实责任,抓实、抓细、抓好环保工作。
装备制造集团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完善环境管理机制,推进环保“网格化”管理,构建管理全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监管模式,有力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天溪公司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成立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领导组,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管理成员的职责,将环保管理分包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和死角的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体系;加大厂区内环保工作监管力度,做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强化环保隐患排查和环保关键岗位的管理,确保环保措施落实落地;组成环保监督检查小组,将内部污染源和污染点的排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污染源无隐患、污染点可控制,切实消除各类问题隐患。
装备制造集团各单位通过剖析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的环保短板,明确精准治污目标及要求,合理安排环保改造及时序进度,完善管理措施及技术手段,确保环保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全员守法和依法操作意识,坚守环保红线,发动全员力量,实现岗位、班组、车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证企业依法依规生产。
环保创新创优 追求绿色高效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技术创新这个“关键”非常重要。7月23日,晋丰公司清洁型常压固定床气化炉煤气间冷项目对煤气冷却净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煤气间接冷却,有效减少了污染物产生。
传统常压固定床间歇造气炉排放的污染物会在造气循环水中形成大量沉淀污泥,不仅会产生较大异味,污染物处理也成了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晋丰公司依托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在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积累的干式冷却净化系统开发、设计、运行经验,以及现有生产装置的运行数据,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间接冷却工艺。该项目用布袋除尘器替代了水洗喷淋塔,可以实现煤气冷却净化系统环保达标。此外,与原洗涤工艺相比,煤气携带的粉尘通过布袋分离排出,减少了煤气冷凝液的含尘量,降低了煤气冷凝液的处理难度。
今年以来,装备制造集团以环保技术装备创新为引领,积极对照环保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要求,对照重污染天气差异化管控政策、对标煤制氮肥等行业分级管控绩效A级标准,参照国家与地方《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及《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早完成环保提标改造,提升绩效水平,通过减污降碳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展示企业绿色形象。
做好发展规划 实现绿色低碳
装备制造集团积极优化生产工艺,不断加大对低碳环保的支持力度,有效支撑了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呈现 “新气象”。
在华昱公司废水零排放项目建设现场,膜浓缩车间、蒸发结晶车间、污泥脱水间等土建主体结构和钢结构已完成安装,主要设备陆续开始到货。目前,现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这个环保项目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水、气、渣、噪声全部达标排放,还将不断探索锅炉煤泥、废甲醇掺烧等工作,实现了“废物”的“吃干榨尽”,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这是装备制造集团积极践行“双碳”理念,持续推动环保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装备制造集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工艺装备升级,对照国家环保政策、园区规划、地方标准及管控要求,淘汰落后工艺,选用先进绿色低碳装备,实现项目落地即达产达标,同时达到地方引领性企业要求,具备绿色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进入“十四五”时期,装备制造集团紧紧以“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为牵引,持续做好顶层设计,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主动参与碳排放交易,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生态文明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低碳绿色发展,为打造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环境友好型现代能源旗舰劲旅贡献力量。(通讯员 陈鹏 责编 刘占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