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龙:继续深耕软体机器人领域,推动工业柔性自动化生产升级
原题:北京经开区“小巨人”解决自动化“最后一厘米”难题
“我们通过给空气戴上手套,研发出低成本替代人手去工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最后一厘米’的难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经开区企业SRT CEO高少龙这样解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纵观全球,目前能实现软体机器人工业量产的企业只有两家,SRT便是其中一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软体机器人技术产学研企业,推出的国内首款应用于工业柔性抓取的软体夹爪,填补了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空白
“我们希望能解决工业化柔性生产难题。”高少龙说。在工业化生产中,传统的机器人只解决了3%-4%规则性、刚性物品的自动化搬运问题,而剩下约96%异形、易损的柔性产品,如果蔬、食品、手机屏等,仍需人工操作,源自软体动物仿生的软体机器人为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带来可能。
2016年3月,SRT应运而生。由于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国内首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北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他们具备了将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先天优势,但产品研发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材料配比、结构设计、工艺制造,这三项技术的耦合成为软体机器人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高少龙解释:“简单来说,研发一款软体机器人,需要控制气体的气流和气压,靠气体依存的内腔结构来模仿出肌肉运动,同时调整材料和制造方法来实现产品的柔软度和灵活度。”但工业应用场景与实验室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考虑产品寿命。实验室研发的软体机器人使用寿命约为800次,而工业生产的要求至少要达到300万次的量级,要解决寿命问题,就涉及调试摸索弹性体材料、复杂弹性体一体成型技术和柔性体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复杂技术。
2017年,SRT迎来发展过程中的首个重大挑战。那时,一家从事电子产品代生产的世界500强企业找到SRT,希望能通过技术手段,避免iPhone 10自动化生产线上出现手机边框划痕的问题。但当时SRT仅有十几个人,所研发的软体机器人产品寿命只有1万次。他们在心里掂量着:大量的研发投入一定能产出结果吗?研发周期能跟上客户的需求吗?
“我们还是决定迎难而上!”高少龙说。SRT研发团队紧锣密鼓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每天针对产品进行的寿命测试甚至达到2万次,他们在实验室添置了一个记录仪,可以“白+黑”24小时不间断测试。每天早上一进公司,研发人员都提心吊胆的,最怕听到记录仪发出“噗噗”的漏气声,那代表实验失败了。随着测试周期越来越长,他们的担忧也与日俱增,有段时间,他们的研发压力一度大到“下班不想走、上班不敢去”。终于,经历过很多次实验之后,研发人员试出一个相对正确的技术组合方向,4个月后,SRT研发的软体机器人产品寿命突破百万量级,公司与富士康顺利达成合作。
沿着当时的技术路径,SRT一直走到今天。高少龙说:“我们相当于踩着全球6000篇顶尖学术论文闯出一条路,材料、结构、工艺这三项技术的耦合,曾经是我们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现在也成了我们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
2021年,SRT迁入北京经开区,公司也进入快速成长期。公司全面上市四大新产品系列,接连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斩获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一等奖。
目前,SRT正与哗啦啦合作,以软体机器人技术升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全流程自动化设备。原本,果蔬、面点等食物因形状不规则、易损等原因,需要人工参与,而SRT研发的柔性末端执行器,具有柔软的“手指”,能在接触物品时自适应地包覆住目标物体,不需要根据物品精确的尺寸、形状、材质等预先调整设置,开拓了预制菜全自动化产线,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隐患。据介绍,该智能化中央厨房建成后,预计可达到日产10万份餐食的产能。
“我们的团队已经从十几人发展到近300人,对场地、融资、合作项目等都有了新的需求。”高少龙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作为北京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不仅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高精尖企业,还有以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北京经开区涌现出一批“黑灯工厂”“智能制造原型母工厂”,随着工业自动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软体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多。高少龙说:“从帮助公司选址到推动企业对接,再到促成投融资意向,北京经开区给SRT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我们也会继续深耕软体机器人领域,推动工业柔性自动化生产升级。”
企业供图
记者:孙艳平
动感SRT:国内研发量产柔性夹爪的领军企业
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RT)是以软体机器人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软体机器人全流程设计、制造以及相关控制技术,赋能食品、生鲜、3C配件、汽车配件、医疗等多个行业客户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在多个领域应用中领先世界,业务遍布全球23个国家,服务20多个行业,近300家头部工业客户。
SRT依托自主研发的复杂产品柔性抓取解决方案(iEOAT)、机器视觉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率先突破了细分领域,成为国内研发量产柔性夹爪的领军企业,产品精度、寿命、品类均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基于深厚技术积累,SRT与全球多家高校/企业达成技术合作,积极推进行业发展。
SRT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在全球拥有3个子公司及16个海外代理,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国内首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北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研发人员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公司已获国内外研发专利及科技大奖100余项,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会员单位、浙江省智能制造委员会专家单位、中国康复辅具协会理事单位。
发展历程
2016
- 3月成立北京软体机器人。
- 7月首次亮相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览会。
- 11月首款产品研发完成。
- 11月签第一家海外代理韩国
Ispsolution.co.kr。
- 2016年推出产品10款。
2017
- 1月北京软体通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入
库。
- 8月与富士康合作,参与Iphone10生产。
- 9月天使轮融资1000万元。
- 10月北京软体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
- 12月成立苏州软体机器人。
- 2017年推出产品16款,合作客户22家。
2018
- 4月成立深圳软体机器人。
- 4月获得首个百万级哈尔斯保温杯订单。
- 5月获评张家港市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
- 10月成为台达集团一级供应商。
- 11月获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12月PreA轮融资1660万元。
- 12月获评2018高工金球奖“机器人应用
部件好产品”奖。
- 12月向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汇报智能采摘
解决方案。
- 2018年推出产品29款,合作客户85家,
签2家海外代理,服务2个国家。
2019
- 5月A轮融资1000万元。
- 5月张家港研发制造中心落成。
- 6月成立苏州软体智能装备,具备智能制造
解决方案能力。
- 7月入选2019年江苏省“双创人才”创业类
人才项目。
- 8月成立苏州博科视,具备机器视觉检测
能力。
- 10月入选浙江省智能制造委员会承建永康市
保温杯工业互联网平台。
- 11月获得日本专业经济刊物《日经商务
周刊》专题报道。
- 11月获评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
- 11月获评“航天科工杯”第六届“创青春”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商工
成长组银奖。
- 12月获评2019高工金球奖“年度新产
品”“年度十大快速成长企业”两大奖项。
- 12月获得首个千万级安胜保温杯订单。
- 2019年推出产品70款,合作客户194家,
签14家海外代理,服务12个国家。
2020
- 3月获评浙江省智能制造委员会“永康保温
杯一企一线数字化改造总承包商”“智能化
改造优秀工程服务机构”。
- 5月推出全国首台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医疗产品——软甲。
- 5月加入微软加速器加速计划。
- 6月全球首条全自动保温杯生产线成功
交付。
- 7月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称号。
- 9月获评“创客北京2020”创新创业大赛
企业组特等奖。
- 10月获评2020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
新创业全国大赛企业组一等奖。
- 10月成立合肥赛睿坦,具备后道包装
及仓储物流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 10月作为微软全球智能制造合作伙伴,
与微软共同参加第三届进博会。
- 11月B轮融资6660万元 。
- 12月入围The Information “全球最具潜力
50新锐公司”榜单十强。
- 2020年推出产品86款,合作客户286家,
签5家海外代理,服务15个国家。
2021
- 1月SRT总部及研发大楼乔迁新址。
- 1月获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会员单位。
- 5月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5月四大新品系列全面上市。
- 6月获得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专题
报道。
- 7月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
府联合主办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
峰论坛并做项目展示。
- 8月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作为重点企业获得央视新闻频道采访报道。
- 拥有专利148项,其中国际专利10项,发明
专利48项,产品远销全球23个国家,服务
20个行业近400家头部客户,目前公司的产
品在相关领域市占率、销售额均全球第一。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