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品牌自定位收录关键词: 达闼 机器人 大模型】
  
  媒体聚焦 | 中新网对话达闼黄晓庆:人形机器人是继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台计算机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从上世纪70年代的早稻田大学Wabot,新世纪之初的本田Asimo,到波士顿动力Atlas,再到达闼XR-4,优必选的walker X,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探索。
  
  达闼创始人黄晓庆认为,人形机器人要更偏向“人”,它不仅要具备机械任务的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感知环境(包括人)发生交互并做出反应。这是“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差别。虽然波士顿动力对外界传递了一个他们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构建人形机器人并不需要机器人尽可能像人”。但黄晓庆认为,“尽可能像人,符合人对机器人的期待。”
 
  
  当下,人形机器人处于量产之前的研发阶段,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对传动系统的精确性、灵活性和耐用性的要求不断提升,以适应人形机器人的要求。在灵活性上,达闼研发了”智能柔性关节”,把光纤通信引入到机器人的关节,为其他机器人企业在零部件升级提供了方向参考。黄晓庆用造手机的原理解释”智能柔性关节“:”我们给每一个关节里装上芯片,让每个关节连接上网络,让所有的关节像手机一样连在一起。”技术上,他认为把关节做成分布式控制,这样机器人的手才能灵活;而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这样容易量产。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落地与技术应用还隔着“市场培育期与市场习惯期”,黄晓庆坚信这个大方向,“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模型、通用智能和云端机器人的结合,将推动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制造能力的提高。”他看到行业降本的希望以及商业化前景,呼吁给独角兽企业合适的土壤:达闼机器人量产,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照顾老人的家庭一份子。
  
  云端机器人的“云、网、端”
  
  2015年初,黄晓庆离开了执掌了8年的中国移动研究院,创立达闼机器人。距离当下近10年。作为通信行业的老兵,见证过中国从3G到4G的规模化商用后,基于“制造需求”以及“机器人需要互联网”,他创造性的提出“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概念。
  
  云端机器人的核心在于云,云是指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云计算是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云端机器人并非单个机器人,而是指机器人进行信息存储和获取的方式。这种应用是大规模化的,与云计算和大数据紧密结合,所有机器人可共享一个巨大的网络数据库系统,相互学习彼此的行为模式、分享信息和知识。这样的愿景在如今看来,都是超前又科幻。
  
  由于云端机器人是一个比较新颖又充满想象的产业,达闼机器人早期获得由软银中国、富士康集团的投资。2017年,博将资本、中关村发展集团、华登国际等机构也加入到这场人工智能的队伍中。2023年,知识城集团、上海国资联合联合领投,用于达闼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以及产能扩充、升级,在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为各种服务场景开发不同的云端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是继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台计算机。”黄晓庆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描述产业。
  
  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服务型机器人的落地性
  
  云端机器人目前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在大型展会上做迎宾接待。在2023年8月16日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达闼亮相人形双足机器人XR4(七仙女)后,很多常年有参展需求的B端公司便尝试型购买XR4,既满足接待的需求,又提升企业的科技感。
  
  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晓庆看到人形机器人对智慧养老业的帮助。他更希望,“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去干人类不愿意干的工作,让最高水平的技术,最复杂的人工智能去解决一个最简单的又最困难的问题,让技术有所值。比如打扫厕所,比如护理卧床老人。”
  
  据黄晓庆介绍,“针对社区和机构的养老运营需求,当机器人的量产把价格做到最低价时,人形机器人可以充当专业人士,提升养老的服务水平。比如,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控老人的健康状态,及时通知子女;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实现起身、抬腿等简单舒缓动作。”这都是聚焦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搭建达闼守护银发人群的舞台。
  
  守护独角兽  不仅仅是口号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教授在《如何回答独角兽新增数下降之问》,提到,“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的背后,短期视角的直接原因有两个:流动性不足特别是外资投资的减少引发的“高估值泡沫”被打破,对独角兽企业后续融资造成困扰。其次,宏观面上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与行业发展的变革导致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独角兽企业的结构性困境。投资者明显更趋于谨慎。”
  
  黄晓庆作为独角兽企业的一位企业代表,也描述了自己对独角兽企业的理解。他说,独角兽是有三个维度的:估值够高,投资者对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认同性;代表某一个方向的领导者;第三点,允许独角兽的估值有变化。黄晓庆说的第三个维度,其实是说“经济周期”。买和卖,其实都是经济周期的一种体现。如果经济周期能够持续下去,那市场就越来越大;如果经济周期不能持续下去,市场就会受到影响。他呼吁恢复中国的创新机制。
  
  其实,创业是承前启后的解决问题。哪一个创始人会不清楚,“比起被动的被守护,还不如自己一个又一个的解决问题哪?”黄晓庆预测,到2050年全球机器人数量会到一百亿,这里面肯定有相当的数量是在中国。到了2050年,这个市场会到30万亿美元规模,是今天通讯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总和还要多三倍,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肯定是中国产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