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他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在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各地加强战略谋划,引领新兴产业激活潜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疫情带来的消费变化和市场需求,辽宁省明确支持医疗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多个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拨付2.37亿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地一家医疗设备生产企业7天内研制出“雷神”移动方舱CT,第一时间发往了武汉、广州、河南、北京、新疆等地。

  企业负责人武少杰:我们这样的方舱CT,在工厂里组装完成以后拉到医院里,只要医院有适合的场地,接上电就可以扫描了。

  疫情期间,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即将出台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在无人经济、在线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方面,前瞻布局新兴市场需求,通过定制化的政策,在我市率先培育若干细分市场的龙头,撬动一批在线科技、产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生命健康项目落地,重塑产业发展格局,为疫情过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能蓄力。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依托海尔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山西侯马、山东淄博等地多家企业成功转产防护服、口罩,展现出平台在工业数据汇聚、资源调度、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强大优势。

  山西某企业总经理匙锁: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我们企业进入了快车道。我们现在的技术、设备、原料都是他们给我们提供的。6天时间就落地投产,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新纪录。

  依靠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这几天,在浙江湖州一家中药企业的智能煎药中心,全新的智能生产设备已经进场,员工们正在进行安装和调试。企业煎药中心经理马鑫健介绍,设备投入使用后,从收到医院下达的指令和电子处方,到配药、煎药,可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马鑫健:在整个制药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预,通过机器,产品质量以及稳定性大大提高。减少人之后,我们的效益相对来说也提升了。

  作为福建福州马尾数字产业的支柱,物联网技术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派上了大用场。目前,当地一家企业捐赠的可远程监控自动腹膜透析设备仍在武汉发挥着作用。企业总经理杨炯介绍,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尿毒症患者居家透析治疗,医护人员远程进行管理,最多可节省90%的医护人力资源。

  杨炯:在疫情的情况之下,可以避免患者去医院聚集进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带着互联网的远程监控,患者在家里面进行治疗的同时,医护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数据。

  在本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广东省将投资重点聚焦在城际轨道、5G通信等领域,同时对新能源、特高压、大数据也进行了部署。此外,广东省专门提出将在今年新建6万座5G基站,为其他新基建项目建设构建通信基础。

  在鼓励新基建项目突破创新的同时,广东还将已经取得创新成果的新基建项目直接转化为复工复产的有力抓手。其中,珠海市就借助“珠海1号”遥感监测卫星最新的夜光遥感影像技术,对工业生产、社会运行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引导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复工复产。

  “珠海1号”卫星星座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晓华:我们通过调用“珠海1号”卫星星座的卫星,以及融合国内其它卫星的一些数据,从太空的角度能看到咱们珠海市复工复产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地表的一些建筑物、地表的一些工地堆放情况,包括咱们建筑的一些辅助工程正在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