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夜幕下的钦州港码头(3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港兴城兴产业兴,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生产总值40余年间增长超百倍,如今已一跃成为我国西南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从南国渔村到亿吨大港

  “以前这里基本与世隔绝,渔民出海捕捞的鱼虾卖不出去,穷得‘顿顿吃海鲜’,连大米、红薯等都少见。”广西北部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政工部主任刘强是发展的见证者,他回忆说,1992年建港之前没什么基础设施,老港区所在的勒沟村没有像样的道路,甚至不通水不通电,在这里建港犹如“痴人说梦”。

  14个月后,两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在钦州港顺利建成。

  钦州港1996年获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1997年钦州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被列为全国地区性重要港口。与此同时,北海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海港1986年第一个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防城港1984年首接万吨级货轮,1989年被列为全国19个枢纽港之一,2005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

  清晨,伴随着码头旁机器的轰鸣声,钦州港勒沟作业区调度室值班主管庞建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手上的信息表清晰地记录着巴拿马、新加坡、巴西、南非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靠泊顺序。“20多年前,这里每天只有一些钢板船靠泊,载重多为千吨级,而今10万吨级的货轮已经较为普遍。”庞建春说。

  产业勃兴起春潮

  而在20多年前,北部湾沿海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港口犹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龙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吞吐量的迅速上升,临港产业随之快速发展。目前,北部湾沿海地区积极抢抓机遇,着力打造以海洋产业、绿色临港产业、腹地特色产业等为主体的“向海产业”,初步形成有色金属、高端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在钦州,“油、煤、气、盐”多元石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华为数字小镇、恒逸化纤、桐昆石化等项目开工,并带动和吸引荷兰孚宝、法国苏伊士等行业领先者前来落户。

  在防城港,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柳钢、盛隆冷轧等一批项目加速落地。

  大开放引来大发展

  这次班列走的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将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的“黄金通道”,向南连接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向北连接云贵川渝等省市。而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船队曾从北部湾畔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早期始发港合浦出发,沿着东南亚驶向中东。

  在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我国首个铁海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如火如荼,码头采用全球首创的“U”型工艺方案。工程将于2023年建成,届时,依托钦州港东航道通航能力,自动化码头可与配套的铁路中心站无缝连接。

  在织密航线网络、升级港口建设的同时,北部湾港还不断扩大在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的投资,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建设港口的商谈工作,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达到39个。

  广西北部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健力见证着钦州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说,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积极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际门户港建设正加快推进。几代人孜孜以求的“南方第二大港”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记者王念、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