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者”人文】
1:自动化网定义的“自动化者”:社会进步的自发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目标化成者。
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把推动“动态清零”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把统一思想认识体现在各个方面,把统筹好疫情防控与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贯穿始终,持续加快社会面清零攻坚。
3:全国22个省份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相守偕行,在核酸采样点、方舱医院、定点医院,与上海并肩奋战。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助涌向上海、温暖上海,汇聚成攻坚克难、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自动化科技】
1:5月17日,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7个泊位均停满船舶,整装待发、一字排开。当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回升至11万标准箱。那个熟悉的上海,正在回来。
2:李强指出,要加快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常态化核酸检测点要在实战中优化布局、提高效率、完善服务,“场所码”“数字哨兵”要尽快配置到位、落实到位,确保运行顺畅。
3:龚正一行来到上海之江生物科技公司,走进核酸检测车、气膜实验室,察看检测流程,了解企业研发创新成果。负责人说,企业研发的全自动高通量核酸检测平台“青耕一号”,可实现每天4500管的检测能力。龚正鼓励企业关注质量、速度、便捷三大要素,开发更多安全性好、准确率高、便捷易用的核酸检测产品,满足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需求。
新华网:《扎扎实实朝着防控目标迈进——写在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之际》
新华社上海5月17日电题:扎扎实实朝着防控目标迈进——写在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之际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场异常艰巨的防控战——
3月初,奥密克戎突袭上海。速度快、传播隐匿,感染者从几个、几百到几万、几十万;单日新增病例最高达到2.7万例,累计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超60万例。
5月17日拍摄的上海街景。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防控战——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上海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检测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程查漏补缺等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大力支援,上海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取得阶段性成效。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迎来社会面清零的重要节点。
分秒必争,超大城市迎战奥密克戎
5月17日清晨,上海外滩。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海关大楼传出浑厚的钟声,城市熟悉的气息也在逐渐回归。
进入3月份,上海市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上升,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3月12日,上海市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
3月28日,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4月6日,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突破10万例;
4月13日,单日新增病例达到2.7万例峰值……
疫情汹汹!在超大城市应对传播快、隐匿强的奥密克戎,还要保持城市核心功能的正常运转,任务艰巨、挑战巨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把推动“动态清零”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把统一思想认识体现在各个方面,把统筹好疫情防控与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贯穿始终,持续加快社会面清零攻坚。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阻击战——
奥密克戎传播力惊人,2至3天即可传播一代,对于大城市是极为难缠的对手。
4月以来,上海以全员筛查为突破口,实施“核酸+抗原”检测模式,及时把传染源“捞”出来。深挖潜力,紧急扩容设备、招募和培训检测人员,单日最大检测能力增长到850万管,是3月初的8倍。
这是一场不容松劲的保卫战——
“请出示健康码。”5月17日上午,在徐汇区田林街道吴中公寓,一单居民购买的生活物资到了。在公寓门口的缓冲区,物业人员手持一个“数字哨兵”设备,对着配送小哥的健康码一扫,对方的体温、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关键信息都出来了。
5月17日,市民在上海市嘉定区一家饭店的外卖摊位前扫码购物。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以“管理”为重点,优化社区管控,严格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闭环管理,阻断传播链条。以“转运”为中心,刻不容缓推动“四应四尽”,隔离控制传染源。不断扩大方舱医院收治规模,千方百计扩充隔离用房。
俯瞰上海世博方舱医院(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超大城市慢下来、静下来,严格按照“三区”划分,迎战病毒。4月11日第一次划分时,防范区数量小于封控区加管控区;截至5月16日,上海封控区人口下降到百万人以下,防范区人口近2000万人。
这是一场同舟共济的攻坚战——
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乡接合部人口密度高,居住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来自于这些区域的感染者一度在新增阳性感染者中占大多数,是病毒最易侵袭的“短板”。上海以“拔点”为抓手,对疫情较重的街镇进行集中攻坚,加快推动社会面清零。
5月17日,在上海市松江区,小朋友们在骑自行车。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4月底,单日新增病例降到1万例左右;
5月10日,上海已有8个区和浦东新区部分街镇社会面基本清零;
5月15日,单日新增病例降到1000例以下;
“目前,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17日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说。
筑牢屏障,人人都是守“沪”一线
5月14日,历经30多天治疗,上海108岁新冠重症患者叶鸣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出院。
作为目前国内最高龄新冠重症核酸转阴出院患者,叶老先生70多年前曾上过抗美援朝战场。
“父亲这次能出院,我们家里人都感到很惊喜。”老人女儿叶芬说,父亲有冠心病、心绞痛、脑梗等基础性疾病,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他的各项化验指标及生命体征一天比一天好转。
5月15、16、17日通报的数据显示,连续三天,上海社会面新增为零。
这个“零”来之不易。
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公安干警、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携手同心,团结奋斗,汇聚成众志成城的力量。
白衣为甲,医护人员以生命赴使命——
4月30日,走出医院准备回家时,小华(右)和姐姐回身向护送他们出院的医护人员挥手道别。当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新冠定点医院)收治的3岁重症新冠患者小华(化名)出院。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对于有着500万老人的上海而言,奥密克戎是更难考题。数十万医护人员在核酸检测点、在病房、在方舱,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定点医院,“多兵种”协同联合作战,合力攻克“重症”堡垒,多位百岁老人治愈出院。“对老、少、孕、重每个特殊病例,都要定向施治,因人施策。”中心主任范小红说。
5月17日,在“大白”的搀扶下,97岁的宋奶奶从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出院,经过医护人员9天的精心诊疗,她已核酸转阴,即将进行后续基础疾病治疗。医疗防线受到疫情高压冲击,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这里创新模式,让8张ICU病床高效轮转。
全力以赴,数万白衣天使奔“沪”而来——
全国22个省份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相守偕行,在核酸采样点、方舱医院、定点医院,与上海并肩奋战。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助涌向上海、温暖上海,汇聚成攻坚克难、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一辆载有援沪医疗队员的大巴车驶过上海外滩中山东二路(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你好,外滩;再见,上海。5月17日,山东援沪医疗队来到外滩,“我们就快要回去了,来和上海告别,今天社会面清零了,真开心里面有我的一份力。”有队员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感叹:“从援沪人员身上看到了中国医务人员的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挺身而出,社区工作者做好群众身边事——
“在岗位上,就要独当一面,扛起责任。”“90后”潘晓喆声音嘶哑,语调却冷静而坚定。
本轮疫情以来,这位年轻的嘉定区马陆镇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在连续大量的社区工作中喊哑了嗓子。战“疫”大考,上海社区干部全力奋战,主动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身体力行书写为民答卷。
5月17日,市民在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家超市内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5月17日上午,在出示了小区出入证、扫“场所码”、测体温后,家住静安区的梁晓慧在封控后第一次走出小区,走进附近的联华超市。“我熟悉的上海正在回来。”当天早上8点,这家超市正式从此前的线上营业模式,调整成为“线上+线下”的双线保供模式。
“双线作战”,工地产线“轰鸣声”再度响起——
截至5月13日,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4400多家,占比接近50%;三批“白名单”企业3000多家复工复产,整体复工率超过70%。
工作人员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工厂对货车进行消杀(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近日,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与金山区政府“云签约”了高端护肤靓妆产品技改项目,投资总额约2.8亿元。“疫情带来不确定性,但我们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培世说。
守望相助,筑起群防群控抗疫屏障——
数十万感染者扑面而来,城市忽然按下暂停键,多方资源告急……2500万上海市民识大体、顾大局,以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筑起一道群防群控的抗疫堤坝。
组织团购、搬运物资、维持秩序……有了党员干部作为先锋模范,上海社区内的“能人”、志愿者也都纷纷站了出来。
逐步“沪”苏,严守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5月17日上午10时,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30岁的牛女士迎来了自己的女儿,体重3600克。
“疫情中每次出行都是不认识的邻居无偿驾车接送我们,真没想到,在上海社会面清零的这天,宝宝诞生了。”牛女士说。
5月17日,工作人员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内制作网络订单货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1时,星巴克淮海西路店,经理盛莉熟练地打包了4杯拿铁交给外卖小哥。16日刚刚恢复营业的这家店,拿铁和焦糖玛奇朵成为最受欢迎单品,消费者线上下单,由骑手送达。有咖啡店“归来”是城市逐步恢复的一个缩影。
12时,上海地铁徐家汇站,值班站长章琦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站厅和站台进行每日例行的消杀作业,重点包括传送带、栏杆、手扶带等手部容易碰触的地方。
这里平时日均客流量大约40万人次,目前处于停运状态。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4月29日,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根据安排,上海将分三阶段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力争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反弹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基础还不够稳固,仍需压实每一个责任环节,细化每一条防控措施,拧紧每一个“水龙头”,不断巩固拓展清零成果。
紧紧围绕降新增、防反弹的重点,上海将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便捷灵敏的发现机制。
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居民排队进行核酸筛查(5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把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上海各区正在居民社区、办公场所、企业园区、地铁站周边、交通场站等区域积极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目前已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过9900个点位、1.6万个工位。
——及时高效的处突机制。
早发现、早处置,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针对企业、建筑工地、养老院等重点场所,上海通过强化管控力度,开展专项行动,严防“跑冒滴漏”,巩固防控成效。
——动态调整的管控机制。
截至5月12日12时,上海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商场超市、企业厂房等41.3万家单位申领“场所码”132.7万个。上海对不同业态形成疫情防控指南“一业一指引”“一企一方案”,建设“无疫小区”“无疫工厂”。
——自觉自律的自我健康管理机制。
松江区岳阳街道方舟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樊晓岚表示,为了筑牢“安全墙”,在小区大门口引入三级智能消杀设备,严格执行每天“一户一证一人一次”进出小区。“我们动员大家思想上不能懈怠,必要时还得摒摒牢、捂一捂,直到最终胜利。”
5月17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5月17日,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7个泊位均停满船舶,整装待发、一字排开。当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回升至11万标准箱。
那个熟悉的上海,正在回来。(执笔记者:姜微、齐中熙、周琳;参与记者:何欣荣、贾远琨、潘旭、周蕊、龚雯、杨有宗、袁全、有之炘、王辰阳)
李强在虹口青浦检查:扎扎实实朝着既定防控目标迈进
解放日报讯
市委书记李强昨天在虹口区、青浦区检查疫情防控攻坚和“三区”管理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信心、扎扎实实朝着既定的防控目标迈进,严明纪律、强化执行、一贯到底,压实每一个责任环节,细化每一条防控措施,拧紧每一个“水龙头”,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奋力夺取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李强来到虹口区北外滩街道一处居民小区,看望慰问持续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和志愿者,询问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执行、基本生活物资保供和老年群体就医配药情况,倾听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团结带领居民齐心抗疫、守护家园的做法和感受。李强说,大家克服自身困难,坚持服务奉献一线,正因为你们的不懈付出,正因为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越是稳中向好的关键当口,越要保持高度自律自觉,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把筛查做全面,把流调溯源做到位,把拔点攻坚做彻底,不断巩固拓展清零成果。
随后,市领导来到青浦城区,察看街面超市、药店等开放营业情况,详细了解“三区”管理特别是防范区有序有限开放情况,在位于赵巷镇的一家大型商超听取超市卖场等公共场所落实防疫要求、执行防疫举措情况介绍,就防范区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防控作具体了解。李强指出,要牢牢守住防止疫情反弹的底线,结合区域实际,加快实践探索。做好压力测试,强化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该管住的重要场所、公共场所、重点人群,必须落实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切实做到“强防线、早发现、快处置”,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出更大贡献。
检查期间,李强听取虹口区、青浦区推进社会面清零、“三区”管理等工作汇报,结合具体问题与区里同志深入交流,就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李强指出,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紧盯降新增和防反弹这两个重中之重,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该拔的点必须拔,该清的面必须清,该消除的风险隐患必须消除,决不含糊、毫不松懈、一抓到底。要强化隐患排摸、问题查找,实打实开展“二扫一敲”行动,工地、养老院、大型企业、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要一个一个再排摸,沿街商铺、写字楼、商住楼以及街面上的流动人员要集中力量再排查,以艰苦细致的工作堵住最细微的漏洞,确保不留盲区死角。要加快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常态化核酸检测点要在实战中优化布局、提高效率、完善服务,“场所码”“数字哨兵”要尽快配置到位、落实到位,确保运行顺畅。
市领导诸葛宇杰参加检查。
龚正在闵行检查工作:要求为防控常态化做好周全准备
记者 孟群舒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昨天来到闵行区的生物科技公司、居民小区和敬老院,检查疫情防控工作。龚正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有力抓好降新增、防反弹,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周全准备,坚定信心,勠力同心,夺取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上午,龚正一行来到上海之江生物科技公司,走进核酸检测车、气膜实验室,察看检测流程,了解企业研发创新成果。负责人说,企业研发的全自动高通量核酸检测平台“青耕一号”,可实现每天4500管的检测能力。龚正鼓励企业关注质量、速度、便捷三大要素,开发更多安全性好、准确率高、便捷易用的核酸检测产品,满足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需求。在闵行区紫云华庭小区,龚正察看老年群体疫苗接种,了解居民区管理举措,要求防范区压实社会面管控各项措施,开展常态化防控的压力测试。虹桥镇敬老院在疫情期间严格闭环管理,市领导听取防控措施介绍,叮嘱总结经验做法,切实守牢养老院防线,保障脆弱人群的健康。
龚正指出,上海疫情防控持续稳中向好,要按照本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全力推进降新增、防反弹工作。降新增,关键是加快推进封控区清面,坚持目标导向,落实包保责任制。要加强资源统筹,对重点点位集中资源力量打好歼灭战。要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依法依规,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避免简单化、一刀切。防反弹,重点是压实社会面管控措施,加强管控区、防范区以及流动人员管理,严防“跑冒滴漏”。要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四早”“四应”要求。要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抓紧建立便捷灵敏的发现机制、及时高效的处突机制、动态调整的管控机制、自觉自律的自我健康管理机制,实现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类管理,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