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人文化天下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北京大学 机器人 机器人伦理 标准化 ChatGPT 机器人自动化】

直播 | 不止技术: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困境

不止技术:

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困境

●活动时间

5月7日(周日) 下午14:00-15:30

●活动地点

北大书店

●活动嘉宾

刘哲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

哲学系副书记兼副主任

嘉宾介绍

刘哲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哲学系副书记兼副主任,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曾任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国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主体性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伦理。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与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项目。

活动简介

未来学家Ray Kurzweil曾预言,任何技术一旦与信息相连接,那么它将进入指数级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从天才科学家头脑中的“设想”到消费级产品,就呈现出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在今日,基于大数据、大计算的人工智能正日益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机器人,就是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

然而,人类是否会被技术所战胜,机器人是否最终会统治人类,甚至机器人是否会抢走普通劳动者的饭碗等问题,成为人们最挥之不去的恐惧和忧虑。这样的隐忧,让人工智能的伦理学问题显得既迫切又真实。

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它会限制机器人的发展吗?最近大火的“ChatGPT”算是“社交机器人”吗?人类理想的“社交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如何看待甚嚣尘上的“ChatGPT将会取代大量劳动力”的热议?如何理解科学家与技术精英要求“封禁”ChatGPT的做法?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工作,还面临哪些困境?

本次讲座,邀请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哲教授结合《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社交机器人》和《机器人伦理学导引》等,分享机器人、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喜与忧,分享未来可能的应对方案。

相关图书

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

本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受中国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委托,承担制定的“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也是我国首部“机器人伦理标准”。

世界机器人业的发展已逾半个世纪。中国早已成为全球首要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今天专业服务机器人和个人或家用机器人也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曙光。机器人业正在为各国经济增长、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以及人类能力增强做出自己的巨大贡献。

历史上,新的科技发明总会带来世界整体图景的深刻转变并广泛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在充分享受机器人带来的各项福祉同时,我们急需仔细分析并审慎应对机器人对个人以及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今天,机器人带来的伦理挑战不再是科幻电影和文学作品玄想的主题,而已然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国际上机器人主要研发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都无一例外地在开始采取主动措施,制定机器人相关的伦理框架、指南或标准。这些都是世界机器人业发展中具有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系统性工程。为了促进中国机器人业健康发展并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在机器人伦理规范制定工作中同样责无旁贷。

受中国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委托,北京大学哲学系承担并制定《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这是中国第一份关于机器人伦理监管的系统性研究。它所致力提供的是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体系。这份文件并不要成为中国机器人业科技创新的桎梏,而是要推动伦理价值以前瞻性方式呈现在未来机器人的设计之中。《前瞻》提供的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体系既植根于中国多元的文化传统资源,也广泛吸纳现代人类价值和其他文化的伦理观念。这套标准化体系由中国优化共生设计方案(COSDP)和相应的实施方法共同构成。它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卓越的机器人技术设计和研发来优化世界共生秩序。

社交机器人:界限、潜力和挑战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经常默认社会交往空间仅仅属于人类以及人际交往关系。然而机器人作为全新交往“伙伴”——不管是作为人类伙伴的替代还是补充——的出现,都在挑战着我们在各个层面上对自身作为个体和共同体成员的自我理解。《社交机器人:界限、潜力和挑战》就是在这些科技发展及其前景的大背景下,从哲学的角度,探索我们与这种全新类型的社交伙伴之间的相遇所涉及的的界限、潜力和挑战。社交机器人学的诞生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导向,都会对所有学术领域带来挑战。

机器人伦理学导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走出科幻作品或实验室,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从娱乐到社交、医疗乃至战争,机器人的参与已经为人类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诸多变革。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又造成了什么问题?未来我们又可能面对怎样的挑战?本书从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展示了医用机器人、助力机器人、社会化机器人、战争机器人等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前沿突破。同时对中日韩特别是日本的机器人学传统作了深入梳理,力求对机器人伦理学作全方面、多角度的讨论,颇具前瞻性和指导性。既可以作为工程学和机器人技术课程的理想教育资源,也可用作该领域的入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