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汽车驾驶自动化收录关键词:无人驾驶 吴甘沙 英特尔 】
吴甘沙:无人驾驶就是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年6月11日,以“规划视界”为主题的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盛大开幕,本届学术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为期六天。首日论坛上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吴甘沙董事长受邀参加清华同衡第九届学术周活动并发表演讲。
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长CEO;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前院长、首席工程师;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创业人才。
观点概览:
我们做科研、做企业有很多目的或初心,但各种初心的本质,还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今我们的城市还有很多问题,而各类问题的本质则是对信息流与交通流融合的需求,以及由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对融合的阻碍。想要真正达到这种融合,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即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无人驾驶与共享汽车的融合与碰撞,可极大程度上释放城市各类空间,如道路、停车场、加油站等。空间的释放带来的是时间的释放,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商业、工作、生活等多功能形态场景的重新设计。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创造出“0事故死亡、0交通拥堵的交通体系,使出行和物流成本降到1/3、道路和停车空间减少1/3、路上总时间减少1/3”,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
”
一、问题频发的城市交通环境现状
城市的主人是谁?我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美国的动画片,叫What On Earth,有点双重含义,就是火星人来到地球看到了什么?他来到地球看到了城市的主人是谁呢?是大大小小的铁皮壳子的生物,他认为是一种生物。这个生物里偶然还看到寄生虫可以进进出出。所以这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异化,就是城市的主人是汽车,而人是寄生虫。
回到城市本身,当今我们的城市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停车难等。当前的智慧交通也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绿波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等,但是收效不太理想。探索其原因,我们发现本质上是需要信息流和交通流能够融合,但事实上因为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没有达到这样一种融合。想要真正达到这种融合,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无人驾驶,一个是共享出行。
二、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重构出行新体验
1、无人驾驶:交通拥堵与事故有效缓解
从出行方面看,据相关统计,全球每年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生产力的损失和资源消耗是万亿美元,以及因为交通事故导致的130余万人死亡、5000余万人受伤等等,这种破坏力度大于任何一场中等力度战争。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93%跟驾驶员的行为习惯相关(麦肯锡统计),而当驾驶员变成了AI驾驶员后,事故发生率可以减少90%以上。因为AI驾驶员的训练里程要达到千亿公里级别,避免了大部分因驾驶员的行为习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同时,无人驾驶能通过车车协同编队行驶提升单车道的流量,有效避免“幽灵堵塞”,甚至在十字路口去除红绿灯,彻底根除交通拥堵。
2、共享出行:汽车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
有人统计过,汽车作为一种资产,其生命周期是什么样子?据相关统计,一辆汽车95%的时间是闲置的、停在停车位,剩下5%的时间也没有高效利用,其中只有2.5%的时间在好好行驶,1.2%的时间在龟速行驶,还有0.8%的时间在寻找停车位。共享汽车可以对应的缓解这些问题。共享的含义有两层,一个是不用再买车了,想要出行叫车就可以;另一个是车辆本身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共享目的。一车多用能够用于各种不同场景,也可以减少路上的车辆,比如早上用来做共享出行,上午老年人可以用来去医院,中午可以配送午餐,下午可以成为共享办公室,下班时间到晚上又变成共享出行等。
3、道路重构:城市空间的大幅度释放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下一步是重塑道路。当今城市典型的道路结构都是双向四车道,还有两侧停车道,留给人走的空间很少,这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那要怎么改变?
当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成为主流,车道、停车空间能够大量释放。首先,是道路中间的隔离车道不再需要。因为无人车不会开到路对面去。其次,是单个车道可以变得更窄。因为无人车始终在车道中央,不会弯弯曲曲行驶。再次,是停车道不再需要。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到了目的地后不用考虑停车问题,白天车辆在城市中川流不息,夜间可以停到市中心之外的地方,释放市中心的停车空间。停车时甚至可以像超市购物车一样折叠起来,还可以原地掉头,所需空间很小。
此外,未来的停车场可以高密度泊车。我们看到一个国外的数据,一个城市15%的土地都是用来停车的。当高密度泊车实现后,停车空间可以实现大幅度缩减,留给人的空间就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置出来的停车空间可以用于即时上下客车道,也可以变为自行车道,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绿地、共享公共空间等。即时上下客车道还能带动街边商铺、建筑一楼大堂更加繁荣,提升人在其中的便利性。
4、个性化公交:流量与体验的双向平衡
当前,公交车由于流量大、人数多、站点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体验有点差。当个性化、智能化公交成为主流,公交车可以实现家门口到目的地的接送服务,可以极大提升出行效率,提升出行体验,实现流量和体验的平衡。
迷你出租车也是未来出行的一个方向。现在路上常见的五座出租车的平均载人数是1.4,当成为2座、迷你出租车后,它可以使得单个车道的流量增加四倍,提升道路空间的利用率。
迷你出租车示意图(不莱梅大学的设计)
当城市的道路交通可以实现大车、小车结合使用,城市道路空间的多功能重新设计就成为了可能,各种各样的车辆轨道随之出现,共享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人行道将各行其道,城市将真正变得丰富多彩,而不仅仅是模式化的钢筋水泥的城市。
5、加油站/地铁站:空间的转型和示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可充电绿色车道的建设,当汽车开到没电后,就可以进入绿色车道,实现边开边无线充电。或者,车辆模块化生产后,有些车是装电池的,当没有电后,可以即时预约一个配送电池的车一起进行贴合替换。加油站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再需要。
国外两个设计带来加油站空间的释放示意图
另一方面,随着后地铁时代的到来,未来很多车都在地下跑,地面空间将进一步得到释放。空间的释放带来的是时间的释放,随之带来的是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以往在路上的时间,可以被释放出来进行工作、学习、购物、消费体验等等。由此,将形成新的基于道路交通的消费模式,很多行业的业态也将被改变,比如用于交通出行的汽车旅馆、支线航空、驾校培训服务等将不再需要。
美国《连线》杂志发表过一个很有趣的文章,即无人车大量盛行后,会不会对城市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会不会影响城市的财政收入?其实国外有很多这样的影响案例,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比如路边的停车表,前半个小时免费,半个小时以后开始收费。如果路上都是无人车的话,它在一个地方停29分钟就挪一下,车费就收不到了。正面的则是可以增加消费。比如智能拼车可以使得残疾人、小孩、老人甚至宠物都有了出行的自由。
另外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车都是“商业地产”,商业职能不在商场里,而是在道路里,相当于把商铺开在了一辆辆车里,变成一种乘客经济,乘客是消费主体,即从人/车的移动到商业地产的移动、物的移动,使得物流效率提高,实现人与物的“双向奔赴”。它就有可能成为2030年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社会科学家研究无人驾驶对经济带来的最大价值是使得酒的销量增加30%。此外,随着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变化,个人零售将变得更加便利,移动的超市(车辆)将根据人的需要随时随地出现,实现“心想物来”。
6、时间“相对论”:未来城市有更多可能
随着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成为主流,城市空间被重新布局,时间被极大释放,带来的明显效果是房价会下降。这个下降指的是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房价价值转移了,原来由于时间、路途等原因需要住的离公司更近,或者选择靠近公共交通或生活便利的地方,现在这些影响原因都可以忽略了,就可以根据人的需要选择住的地方,特殊地段的房价将会降低。换句话说,价值将会从那些因生活便利而溢价的房产(靠近公共交通、通勤时间短)转移至那些因不便利而房价低的房产(通勤时间长、远离市中心)。
此外,随着移动“商业地产”的发展,未来的城市还有可能是能够移动或者是变形的。比如说一片空地上什么都没有,但是要组织一个拳击赛或活动,就可以用很多车围成一个个的同心圆,可以在车里住宿、吃饭、娱乐、聊天。它使得未来的城市具有更多可能性。
三、2031使命满足人民生活美好希望
在这条创新前进的道路上,行业已经有了很多场景的尝试,包括机场、工厂、矿区、港口、口岸等,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需求。但其实从本质来说,还都限于各个场景领域的垂直尝试,一直到ChatGPT的出现,我们发现一个通用的模型其实是可以吊打各个专业模型的。
这个模型我们研究了很久,拿到了工信部第一期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的第一名,已经运用到私家车、最后5公里和干线公交车等场景,以及在一些特定场景用的皮卡、轻卡、重卡,还有港口专用的平板车,以及配送车(在中东已经实现配送服务)、环卫车,获得了比较好的反馈。
我们希望到2031年,能够创造出一个0事故死亡、0交通拥堵的交通体系,可以使出行和物流成本降到1/3、道路和停车空间减少1/3、路上总时间减少1/3,全方位的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出行的美好向往和希望。
四、结语
非常高兴能参加清华同衡这次的学术周活动。清华同衡毫无疑问是城市规划、未来数字经济、数字生活领域的一个行业领导者。我们的理念就是“与先行者同行、与开创者共创”,也期待着在未来的学术交流中能够与清华同衡碰撞出更大的火花,让2031愿景更早来临。
* 本文所涉及观点均已经过专家本人审核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