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善成、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赵世新、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出席发布会,介绍5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如何推动工作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绿色发展试点示范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以及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70余家境内外新闻媒体8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罗国三:

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二是综合运输大通道加速形成。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14个港口铁水联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沿江高铁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成都天府机场、贵阳机场改扩建等一批枢纽机场项目加快实施。截至2020年11月,长江经济带铁路、高铁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37万公里、1.54万公里,比2015年分别新增9120公里、78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37万公里,比2015年新增1.55万公里。

三是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程度更高,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成为唯一吞吐量超11亿吨的世界第一大港,中欧班列线路开行达30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形成。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新增8个自贸试验区、24个综合保税区,201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

四是绿色发展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结合自身资源和禀赋特点,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浙江丽水、江西抚州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有益经验。

五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初步建立。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多元化投入、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等机制,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现这些变化,取得这些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的结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事实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促进的。通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五条经验。

一是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长江大保护作为政治任务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挖病根、找病因”着手,直面矛盾问题,敢于较真碰硬,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以问题整改促保护、促发展,倒逼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把整个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不断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从而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四是必须推动改革创新。坚决摒弃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五是必须狠抓工作落实。沿江省市和各部门密切协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严实作风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推进,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仍然薄弱,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破解这些困难,着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以上是五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下面,我和几位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