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茁壮成长。回顾“创业”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了哪些成就?还需要怎样提高与完善?本报邀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总结行业发展历程,把脉支招未来发展路径。
问: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经历了哪些跨越式发展阶段?
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起步探索期、业态开展期、行业成型期以及协同发展期。
从改革开放初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是起步探索期(1979年—1992年)。这一时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催生下,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机构、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应运而生,面向外资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对外服务公司陆续建立,民营职业中介机构也在东南沿海地区不断生长起来。
第二个阶段是业态开展期(1993年—200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招聘、猎头、测评、培训、外包、派遣等业务在这个时期得以全面展开。可以说,目前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所有的业务形态当时均已产生,后来的发展不过是其内容的丰富化与技术手段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当时的人事部大力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为人力资源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也使人力资源服务的组织形态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也陆续出台,政府对市场的监管逐步迈上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个阶段是行业成型期(2007年—2017年)。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这标志着人力资源服务作为一个行业的正式确立;2012年12月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为生产性服务业中要重点发展的12个门类之一,大大提升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行业地位;而2014年12月,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市场力量的全面发力中,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人力资源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全面提升,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行业特征与社会影响力充分显现。
第四阶段是协同发展期(2018年至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对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了新的定位,更强化了其作为经济工作的属性,也对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由此迈开了新的步伐。其显著特征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延伸业务触角,与制造业企业全面合作,与交通出行、健康服务、保险金融、科技中介、法务财务等跨界融合,为实体经济及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问: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力资源服务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我将其主要成就归纳为10个方面,即经营规模快速增长、业务形态日臻丰富、新技术运用层出不穷、资本市场风生水起、跨界合作卓有成效、国际空间广泛拓展、知名品牌不断涌现,及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产业园建设遍地开花、行业协会广泛建立等。
成绩来之不易,催人奋进,但我们应该看到,人力资源服务业还面临着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经营行为尚需进一步规范等问题。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待政府主管部门、业界同仁及相关技术开发机构的共同努力。
问:从2010年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以来,10余年间,遍地开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把握哪些方面?
答:自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0年正式挂牌开园运营以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集聚产业、创新行业发展模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截至2021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50余家,其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2家,成为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平台,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我认为,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信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实际效果总的是好的,在一些地区其积极效应还甚为显著,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按既定的方针走下去,努力探索有效的经营模式,走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二是放宽视野。努力建设以人力资源服务业为主轴的现代生产性、智能性服务集聚平台,既不可脱离人力资源服务这个核心,也要延伸人力资源服务的产业链条,加强与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三是周密谋划。产业园区建设不要一哄而上,一定要与当地经济社会、人才事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体量相匹配,不要盲目上马。四是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园区早期建设时“扶上马送一程”,园区长远发展则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问:在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将会体现出哪些特征?
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将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人力资源服务主体性增强,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中,不再是简单的附生物,而是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往打擦边球似的经营方式将难以为继;三是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将更高,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服务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四是市场细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不能锁定细分市场的机构有可能面临出局的危险;五是品牌影响将越来越大,没有良好的品牌效应或者籍籍无名的机构,经营发展将难以为继;六是人力资源服务的边界将更趋模糊,与其他经济领域的渗透会继续增强。
问:“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将如何走好未来之路?
答:“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发展,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人力资源禀赋的变化等诸多方面,这之中既有挑战,也蕴藏机遇。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要走高质量之路,人力资源服务业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立足产业根本,更加充分发挥核心职能。人力资源服务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岗位的有效匹配,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因而要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在精准匹配、顺畅流动等方面全面发力,切实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功能作用。
二是拓展产业空间,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生产性服务集群。充分利用“技术红利”,推动产业创新和跨界发展。抓住信息科技等领域快速发展和产业间跨界创新的机遇,推动诸如“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工业制造”“人力资源服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服务+金融保险”等跨界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扩容。充分运用好“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立足“十四五”规划对人力资源服务的战略定位,切实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形成自身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保持定力,在做专做精上下硬功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坚持走专精化的发展道路,不能过度赶时髦追热点,要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行业自身的特点,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提高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市场适用性,以自身的高质量融入经济社会事业的大循环之中。
四是强化内功,树立优质品牌形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确立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通过技术提升、模式创新、行业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来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走好未来发展之路。(朱志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