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会展赛培坛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
  
  学会动态丨第十四届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2024)在重庆圆满举行
  
  VALSE2024
  
  5月5日至7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中国图象图形学会(CSIG)、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CSIG青年工委会协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支持的第十四届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2024)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领域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进行深入研讨。
 
  
  产学研用各界齐聚
  
  本届研讨会共设3场主旨报告、4场特邀报告、12场APR报告、4场Tutorial、19场Workshop以及400余篇顶会顶刊Poster在会上展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胡事民教授,中国电信CTO、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李学龙院长以及14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精英受邀出席会议,5200余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视觉领域专家、学者、学生等参会。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沈金强副主任,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李雷霆副主席以及重庆市科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张清华主持。
  
  沈金强副主任代表重庆市政府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祝贺和欢迎,对与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致以诚挚问候和感谢,同时介绍了重庆市发展现状和规划前景,强调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沈金强副主任
  
  大会主席、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教授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重庆邮电大学近年来在信息通信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互鉴,提升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创新水平、产学研合作层次,为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新波教授
  
  CAAI副理事长、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国胤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作为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学会,将牢牢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工智能“牛鼻子”,融合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方资源,提供智能化的科技服务。
 
  
  王国胤教授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秘书长马惠敏教授回顾了VALSE的创始初心;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蓝军会长寄语广大青年学者自立自强,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力量;VALSE常务AC委员会副主席南开大学程明明教授介绍了VALSE会议的发展历程;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伟生教授介绍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情况。
 
  主旨报告及多元研讨活动共襄盛会
  
  大会期间,沈向洋院士、胡事民院士、李学龙院长分别作题为《大模型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以深度学习框架为牵引促进自主AI生态发展》《从洞穴的影子到智能的光辉——交互和连接方式的改变重塑未来生活》的主旨报告。香港中文大学李鸿升副教授、浙江大学杨易教授、江南大学吴小俊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马月昕博士分别作题为《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若干前沿技术探索》《混合模型驱动的内容生成与具身智能》《多模态视觉融合方法:是否存在性能极限?》《三维场景理解的前世、今生与未来》的特邀报告。
  
  在“年度进展评论 (APR)”环节,华为谢凌曦高级研究员、 清华大学代季峰副教授、 浙江大学陈华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卢志武教授、鹏城实验室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研究所林倞所长、中科院计算所高林研究员、北京大学施柏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兴刚教授、香港大学赵恒爽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严骏驰教授、南京大学俞扬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杨耀东研究员等12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分别介绍了相关研究领域一年来的重要进展。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脑启发的视觉与学习、面向移动终端的AI图像增强、视觉世界模型与视频生成、具身智能的视觉与学习、大模型赋能智慧医疗、视觉智能算法防护与模型安全、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海洋环境智能探测与理解、视觉大模型高效迁移、异构联邦学习、大模型与因果推理、大模型理论与机理、 多模态感知与对话、女科学家成长论坛、三维重建与生成、艺术智能 (AI for Art)、 优秀学生论坛、多模态大模型和端到端自动驾驶等19场Workshop和具身智能及自主智能体、视频生成的初探及其可控性研究、开放词汇视觉感知以及NeRF与3DGS等4个Tutorial。
  
  关于VALSE
  
  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发起于2011年,每年举办一次,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3届。会议旨在为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领域内的中国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深入学术交流的平台,倡导理性批判、勇于探索、实证、创新等科学精神,促进国内青年学者思想交流和学术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