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会展赛培坛收录关键词: 城市交通 绿色出行 自动驾驶
  
  绿色数智 提质增效 | 2024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昆明召开
  
  大会会场
  
  9月20—21日,2024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昆明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是专委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举办的第36次年会,主题为“绿色数智 提质增效”,来自全国各地约700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超过1.2万人次在线收看视频直播。本次年会也是继1988年以来相隔36年在昆明举办的第2次年会。
 
  
  程文锦 |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政交通处二级调研员
 
  
  王凯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赵一新 | 专委会秘书长
  
  林涛|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秘书长赵一新、副主任委员林涛分别主持上下午的会议。出席今天会议的嘉宾有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政交通处二级调研员程文锦,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主任马林,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苏州市职业大学校长陈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晓东,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段小梅,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孙永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张建平,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徐成永,郑州、烟台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领导,云南省规划协会相关领导,以及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委员、主要城市交通机构负责人等。
  
  颁发学会杰出工作者证书
  
  颁发宣讲论文证书
  
  颁发宣讲论文证书
  
  开幕式上,程文锦调研员、王凯院长分别致辞,祝贺会议召开。杨东援校长、马林主任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3—2024年度杰出学会工作者颁发了证书,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林涛、陈必壮、景国胜、杨超向年会征文宣讲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9月20日全天,11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大会演讲。
  
  行业未来与交通学科变革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 杨东援
  
  杨东援副校长的主题演讲为《行业未来与交通学科变革》。城市交通行业的未来在于治理协同化、对策体系化,有效地实现物理系统控制、服务体系管控和社会系统调控,这是掌控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城市交通的复杂适应系统属性,需要在物理-信息-社会三元空间内实现全面掌控,智慧赋能不能仅作“物理题”,而必须求解“综合题”。面对问题的高维化,智慧交通必须实现层级化调控。交通行业成为新兴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必须处理好与行业公共政策属性的关系,增强行业的技术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避免代价昂贵的“试错”。与此同时,交通学科要拓展自身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协同研究成果,支持城市交通的科学决策与技术进步。
  
  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规划师的责任
  
  郭继孚 |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郭继孚院长的主题演讲为《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规划师的责任》。聚焦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难点问题,从交通与城市、交通与社会、交通与技术等方面提出需重点审视和值得商榷的战略方向性议题。城市交通规划已不仅是设施规划,要从城市、社会、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城市交通;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问题,城市交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国家及城市治理能力的战略需求和具体抓手;交通规划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交通治理是高度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具有高度政治性。交通规划师既要把握城市与交通发展的互动规律,适应国家“多规合一”、城市更新、建设交通强国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变革,更新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与技术方法,又要主动推进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张晓春 |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晓春董事长的主题演讲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当前正处在城市后建设时期,城市交通网络的可持续运营和数字化赋能的持续改善是当前城市交通的关键问题。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阶段是引领城市的主骨架,在城市建设末期是城市运营的核心保障。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巨量资产效能已成为共性难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财务可持续亟待破题,数字化在轨道交通后建设阶段应为轨道交通运营和设施运维赋能。围绕轨道交通车站持续进行城市综合改造,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支持城市有效运营;多方式协同治理,围绕轨道交通打造有竞争力绿色出行服务,提升公共交通整体综合效益;轨道交通企业应提质增效,提升客流效益、压缩运营成本。交通从业者需更加全面掌握交通复杂巨系统运行规律、更加高效利用与配置交通资源要素、更加精准传导城市交通核心价值主张。
  
  新阶段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转型
  
  孔令斌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孔令斌副总工程师的主题演讲为《新阶段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转型》。城市与城市交通由增量进入存量发展、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变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应从理论到方法、从空间使用到运行进行调整与转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技术发展催生城市交通领域新的交通方式、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传统的小汽车、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划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综合交通体系的管理。城市综合交通空间配置、运行管理和政策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构成下的响应模式和规划方法,应转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目标,优先发展绿色、集约的交通方式,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人与物的安全、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交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效率与公平,支撑城市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运行。
  
  城市系统计算赋能交通需求预测
  
  赵鹏军 |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
  
  赵鹏军院长的主题演讲为《城市系统计算赋能交通需求预测》。强调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子系统包括交通系统、产业系统、公共设施系统、住房系统、休闲娱乐系统等,在这些子系统之上可归纳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在解决城市复杂性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与城市密切相关的其他子系统和功能要素的相互关联,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体生命的演化去看待。要运用一体化的系统思维去解决城市与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问题。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和支撑体系必须要整体谋划和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作为关键的引导性基础设施,交通规划要综合考量与人口、经济、土地、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一体化思维、系统化决策已经成为诊治城市病包括交通用度、建设宜居城市急迫的需求。
  
  关于我国现代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探讨
  
  陈峻 |  苏州市职业大学校长
  
  陈峻校长的主题演讲为《关于我国现代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探讨》。结合交通强国战略需求、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驱动,提出现代客运枢纽具备的典型特征和发展态势。从提高枢纽规划建设重要地位的认知角度,分析客运枢纽提质增效的新挑战。枢纽的规划理论到实施方案涉及建筑、国土空间、产业和人口、生态环境、交通规划、人们出行行为等多学科交叉,传统规划模式亟需优化创新。应加快研发与应用不同层次的数字孪生平台,推进枢纽规划体系与设计智慧赋能转型,实现数字孪生平台与枢纽实体体系精准映射,以实施枢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决策控制。
  
  城市智慧出行思考和技术应用
  
  吴晓东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吴晓东副所长的主题演讲为《城市智慧出行思考和技术应用》。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出行方式全覆盖、出行过程全智能、出行资源全融合、服务渠道全生态的智慧出行服务新模式。从交通运行状态和出行需求感知、交通资源优化和出行方案推荐、出行智能诱导和智能停车服务等方面,构建城市智慧出行服务完整技术体系,并介绍城市综合交通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及配套装备在多方式组合出行、行停一体化等场景中进行的示范应用。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精致道路交叉口和儿童友好
  
  段小梅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段小梅副总工程师的主题演讲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精致道路交叉口和儿童友好》。提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洞察-认知-治理-评估”四步骤方法体系,形成标准化、可复制、高扩展性的交通拥堵点治理研究技术框架。结合咸宁,宜昌的拥堵治理实践,强调创新技术辅助决策者高效、精准、低成本地完成交通拥堵点改善工作。以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为切口,介绍儿童友好型街区和安全上学护学路径交通环境和安全提升实践,提出“化零为整”补短板,以“绣花功夫”提升细节品质,在提升交通安全的同时增强活力与趣味。
  
  深圳发展“三铁”物流的探索与实践
  
  孙永海 |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孙永海副总规划师的主题演讲为《深圳发展“三铁”物流的探索与实践》。深圳地铁探索发展“三铁”物流,通过测试辨别网络供应能力,明确货物类别;通过重大枢纽无缝接驳国家铁路,实现“三铁”联运;利用铁路货运场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过场段衔接道路网络,嵌入公路物流体系;通过段场/车站区位与接驳资源匹配,初步构建深圳市轨道交通物流四级体系。结合深圳空铁轨联运物流示范线改造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未来物流需求OD及网络细化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明确;市场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消防、公安、用地等相关政策和标准有待突破。
  
  面向低空经济的城市空中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建平 |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
  
  张建平主任的主题演讲为《面向低空经济的城市空中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低空经济,平台先行。低空无人机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理念是监管平台、交通服务平台、商业应用平台“三台共建”,实现建设与运营一体化。通过建设监管平台,实现空域发布、态势监控、流程审批等功能,让无人机“飞起来”;通过建设交通平台,实现空域规划、容流配置、指挥调度等功能,让无人机“管得住”;通过建设应用平台,实现军用、政用、民用、商用四用合一,尤其是保险、维修、政府采购等已成规模化的应用模式,让无人机“热起来”。
  
  深圳地铁高质量发展设计导则研编
  
  徐成永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规划师
  
  徐成永总规划师的主题演讲为《深圳地铁高质量发展设计导则研编》。从项目背景、编制思路、编制历程、编制成果、体会与展望5个方面,系统阐述《深圳地铁五期工程高质量发展设计导则》(企标QB/SZMC-10115—2024)的研究和编制历程。强调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观念转变,建立系统思维、综合施策;统筹全生命周期成本,多方位加强投资控制;同时要有创新精神,改变既有模式和定式,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
  
  9月21日全天,有10场专题论坛和2场特别论坛。100场专题演讲、2场圆桌论坛呈现多元研究内容和思想交锋。
  
  特别论坛1
  
  2024年绿色出行与共享骑行发布会
  
  承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特别论坛1嘉宾合影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致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宇主持会议
  
  “2024年绿色出行与共享骑行发布会”是922绿色出行宣传活动的重要年度活动之一,首次面向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本次发布会有两项重要的报告发布。一是《2024年绿色出行城市工具书》,这本报告的前身是“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组织手册”,已连续发布18年,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开展绿色出行科普宣传、支撑全国城市绿色出行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二是《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报告聚焦共享骑行服务提升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已连续第4年编制。两本报告均为中规院“中规智库”的系列研究成果。还有6位专家作了支持性发言,聚焦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数据驱动、源头治理提升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共享单车投放量预测等方面。
  
  圆桌论坛主题为超(特)大城市发展共享电单车的挑战、机遇与对策。随着共享骑行全面普及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推动城市交通体系向低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新时期重要工作。因此,顺应民生需要,应对当下共享电单车加速普及的态势,有必要不断创新技术、优化政策支持、加强行业合作。同时,进一步探索超(特)大城市共享电单车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路径,探索因地制宜制定更为弹性、合理满足公众高品质出行需求的治理模式。
  
  共享公共空间——《2024年绿色出行城市工具书》解读
  
  孔令斌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解读
  
  赵一新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
  
  交通转型:为构建绿色、包容和有韧性的未来铺平道路
  
  赵曦 | 世界银行高级交通专家
  
  数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骑行风险行为研究
  
  边扬 |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教授
  
  城市电动自行车通行安全源头治理对策探讨
  
  刘金广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城市交通管理部副主任
  
  数据解锁城市脉动——武汉共享单车出行特征与配额研究
  
  吴克寒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数据应用与创新中心副主任
  
  基于城市交通小区的共享单车投放量预测
  
  杜书 |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基于SSM的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
  
  陈哲鸣 |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圆桌论坛:超(特)大城市发展共享电单车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专题论坛1
  
  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降本增效
  
  承办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论坛1嘉宾合影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院长、原董事长徐明杰致辞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云南数科公司总经理唐翀主持会议
  
  中国已建成运营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迈入大规模建设和精细化提升并举发展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巨量资产效能,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性难题。
  
  本论坛邀请来自规划设计院、轨道交通企业、高等院校等机构的11位专业学者进行精彩演讲,聚焦如何在新发展阶段促进“降本、增收、提效”的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与交流,分享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新趋势。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从“十四五”末开始,中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形成规模,但地方财政困难使建设和运营进入艰难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即将步入存量发展新阶段。未来需提升庞大存量资产效能,确保运营财务可持续,利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围绕轨道交通整合多方式资源,提升轨道交通服务精细化治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降本、提质与增效
  
  齐向阳 | 詹天佑科技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向的浅析
  
  于波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
  
  城市轨道交通降本增效时代几个应特别关注的政策问题
  
  刘迁 | 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思考
  
  杨宇星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新发展阶段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彭伟 | 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后建设重点工作思考
  
  欧阳长城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规划师
  
  加速城轨行业智能化,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何平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城轨行业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
  
  新型小运量公共交通在湘江新区的应用思考
  
  谭倩 |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研究所所长
  
  基于空间重塑的上海轨道设施增效与再优化研究
  
  张毅媚 | 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市政交通所副所长
  
  上海及近沪地区通勤绩效特征与优化策略研究
  
  邹伟 |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面向需求的上海市域铁路运输组织特点分析
  
  龙力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专题论坛2
  
  面向2035的综合交通规划
  
  承办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专题论坛2嘉宾合影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士伟主持会议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所史芮嘉博士主持会议
  
  过去的30年,中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随着政策层面国家规划体系发生的重大变革,新技术层面大数据研判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论坛面向2035的综合交通规划,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成都6个城市的9位专家,结合各自研究和实践进行交流分享,面对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探讨新时代中国城市交通规划治理经验。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交通规划范式由强调交通系统构建与布局向协同引领城市发展转变、由注重设施增量供给向统筹效率与品质转变,需要重新构建指导多方式交通时空资源协同配置的基础理论和聚焦“链式”服务需求(活动链-出行链)的技术方法体系。2)在高质量发展背景和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趋势下,城市交通规划与治理研究需适应构建完整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和城市交通常态化科学治理策略等,建立“规划-实施-评估-纠偏”机制,增强规划可实施性。3)新时代综合交通规划更加强调从综合交通规划到详细规划、工程建设实施的空间传导性,需更加注重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市民的出行体验。4)新时代综合交通规划将更加注重实效,需统筹空间类、发展类、更新类不同诉求,进一步强化空间和多规融合,推进交通更新和优化提升。5)新时代存量规划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存量型交通规划需关注出行需求变化对存量交通系统的影响,从建设为主的空间规划转向建服管并重的全要素规划,强调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通过全要素规划实现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
  
  面向2035的广州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
  
  景国胜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设施建设迈向出行服务——交通服务规划范式探索
  
  叶建红 |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支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规划与治理研究编制体系
  
  杨涛 |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面向2035的综合交通规划⸺重庆的思考与实践
  
  周涛 |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守正与创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王继峰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综合交通所所长
  
  新时期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思考
  
  张辉 |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所副所长
  
  成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探索
  
  李星 |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与策略
  
  李惟斌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存量型交通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夏胜国 |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专题论坛3
  
  站城一体绿色融合发展
  
  承办单位: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题论坛3嘉宾合影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交通规划专委会秘书长赵一新致辞
  
  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书记、院长刘剑锋主持会议
  
  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周延虎主持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站城一体化无疑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效路径。站城一体化能够充分整合交通资源,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减少碳排放。它将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提升城市品质、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站城一体化也能加强城市间联系互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构建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论坛邀请来自科研院所、咨询机构、高校和规划设计院的9位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演讲。演讲嘉宾聚焦铁路站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公共交通站场的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围绕站城一体化、多元绿色交通融合、数据赋能和智慧化等方向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为中国站城融合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路径奉献了宝贵建议。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TOD及站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是城市进入精细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应创新技术规范和政策法规,激活市场在站城融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2)交通资源的高效整合是站城融合发展的基石。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可切实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和道路系统的网络效能。3)以枢纽锚固城市中心的发展模式是站城融合的必然选择,枢纽周边功能和产业是站城融合发展的灵魂。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构建的城市仿真平台,通过精准客群画像助力枢纽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耦合发展。
  
  中国TOD的死与生
  
  刘岱宗 |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美国)东亚区首席代表
  
  原生,相生,共生——新时代站城一体的雄安实践
  
  杜恒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分院副院长
  
  城市轨道交通运力提升与降本增效:数据驱动模型与方法
  
  杨立兴 |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院长
  
  大数据助力轨道交通TOD规划设计
  
  张亚男 | 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中心主任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公交站点可达性分析
  
  刘正彪 |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溯“源”枢纽——从交通资源到城市生长之源
  
  陈国欣 | AECOM执行董事、中国区TOD负责人
  
  站城一体背景下深圳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实践探索
  
  徐旭晖 |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
  
  基于强化学习的公交线网优化技术研究
  
  李智 |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研究员
  
  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与通行能力分析
  
  陈海伟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五所所长
  
  专题论坛4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提质增效
  
  承办单位: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专题论坛4嘉宾合影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陆辉主持会议
  
  随着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传统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加速融合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模拟仿真等新技术。在城市重点区域和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服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降本提质增效明显,打造了新时代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可感、可及的应用场景。
  
  本论坛邀请来自行业主管部门、规划设计院、企业、高校等机构的9位专家进行精彩演讲分享,探讨交流数字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交通规划与对策设计需要跟上发展阶段的变化;在空间活动系统的技术体系下寻求跨领域跨行业协同治理共识;数字技术对决策支持的赋能要适应决策内容与方式的变化。2)加快完善大数据收集、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规范,以法规为支撑促进大数据更好地服务城市。3)数字技术有效提高城市重大活动组织、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组织、交叉口交通组织及公共汽电车交通服务的效率、品质和精度,节约时间、人力、物力成本。4)依托城市交通AI调控技术和装备,发展地空一体多元高效城市交通系统,是提升大城市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引领智能交通技术变革跃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需要。5)积极探索“大数据+小数据”多源异构综合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
  
  存量更新阶段的城市空间活动系统提质增效
  
  杨东援 |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以法引领 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城市交通提质增效
  
  陈茜 |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原总工程师
  
  数智交通的内涵外延及其对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钱林波 |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数字赋能城市重大活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大运会为例
  
  罗斌 |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市政交通院副总工程师
  
  深圳低空经济探索和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思考
  
  林涛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数字技术赋能地面公交提质增效的思考
  
  刘雪杰 |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
  
  数字协同引领虹桥枢纽大客流保障新阶段
  
  谢恩怡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
  
  智能网联车对城市道路网络效能的提升
  
  辛光照 |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设计部工程师
  
  基于AI、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综合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
  
  刘洋东 | 杭州浙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专题论坛5
  
  综合交通枢纽数智化运行与服务
  
  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专题论坛5嘉宾合影
  
  苏州市职业大学校长陈峻主持会议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综合交通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核心载体和多网融合的重要锚点。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多方式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对于提高综合立体交通网整体效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数字化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入,对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和服务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论坛邀请来自综合交通领域优势学校、头部企业,以及交通运输部等部属科研机构的8位知名专家开展主题演讲和经验交流,内容涵盖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运行组织以及智慧出行服务等多个主题,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动态客流监测、运行状态推演和服务协同组织,提升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各位专家分享了枢纽智慧运行的实践经验,并展望了智能技术在综合交通枢纽运营中的应用前景。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枢纽是影响综合立体交通网服务效能的关键,具有衔接方式多样、空间功能复杂、交通流线交织的特点;2)未来研究重点应聚焦基于资源要素约束的枢纽空间集约设计、枢纽内外多方式协同组织、应急状态下枢纽客流快速疏散、综合枢纽智能导航导乘等方向;3)大型空港、铁路客运枢纽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运行与服务的核心场景,迫切需要通过智能技术提升枢纽的整体服务效能。
  
  综合交通枢纽的拓扑模型与规划方法
  
  王炜 |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站城融合 数实共生:深圳西丽枢纽规划设计探索
  
  林涛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的运行监测与评价
  
  李鹏林 |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副所长
  
  数字化规划为引领,智能化运营促提升⸺上海虹桥枢纽规划和运营实践与展望
  
  王亿方 | 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综合客运枢纽为节点的智慧出行服务技术
  
  程龙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智慧建造平台及服务实践
  
  赵慧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数字智慧院副院长
  
  高度城市化地区复合立体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
  
  李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策划规划研究院院长
  
  “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评估体系及资源配置方法研究
  
  颜建新 |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二院副院长
  
  特别论坛2
  
  大中学生交通实践
  
  承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特别论坛2嘉宾合影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云南分院副院长苏镜荣致辞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健波主持会议
  
  大中学生交通实践与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城市交通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的关键力量。通过参与交通实践,激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依托所学知识提出创新对策。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习与实践的并进,还实现了成长与创新的同行,为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城市交通体系注入青春活力。
  
  本论坛邀请6位来自云南、北京等城市的中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精彩演讲和互动交流,分享了青年学生对城市交通、科技创新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
  
  一是聚焦出行需求与模式优化,展现创新实践风采。从通学交通改善、联程出行分析再到地铁便民商业调研,这些项目无一不体现了对学生、市民出行需求的深切关注与精准把握,展现了大中学生的创新活力与卓越才能。
  
  二是融合智能技术与绿色出行,提升交通管理效率。大语言模型、相控阵雷达、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不仅为交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与效率,更在推动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挖掘业态潜力与创新路径,焕发城市交通活力。地铁和商业经济融合路径的挖掘,音频信息监测技术在道路异常事件识别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更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昆明市主城五区通学现状与改善策略研究
  
  陈健嘉 |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共享(电)单车+公交”联程出行分析
  
  胡润田、韩东辰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北京地铁便民商业调研分析及业态选址研究
  
  刘沁研 |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学生
  
  驭言防险⸺大语言模型助推事故判定与驾驶风险警示新纪元
  
  李可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本科生
  
  考虑碳排放的相控阵雷达实时信号交叉口优化系统
  
  蒋银凤、沈雪岩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闻声识车⸺轻量化音频信息赋能交通安全新范式
  
  王碧珺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本科生
  
  专题论坛6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交通规划
  
  承办单位: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论坛6嘉宾合影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主持会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规划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本论坛邀请了8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交通规划业务以解决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在AI技术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人口分布与流动、产业与就业模式以及空间利用方式等方面将产生的变化;指出技术变革对城市交通规划在确保社会公平和伦理价值、流程重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未来交通规划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研究范式或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同时,认为城市交通规划师需要与时俱进,利用AI工具搭建个人知识库,作为规划师的“第二大脑”。
  
  在技术探索方面,强调了数据质量仍然是新时代建模的决定性条件,提出从数学优化到因果推断、从有限约束收敛到先验实证、从整体重构到增量模型的新范式;探讨了从因果角度出发,以交通事故场景作为切入点,解决交通多维时空数据下潜在混淆偏差的方法,形成可用于交通状态预测的因果研究路径,从而为未来城市多场景下的交通推演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应用实践方面,交流了在自动驾驶与智慧道路耦合发展、街道功能与分类、路侧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组织运行模式、规划设计技术指标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大模型在城市交通治理中可能爆发的应用机会点和场景落地方向,以及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高质量多模态数据语料构建及模型训练方法等,期望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落地。
  
  AI时代的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业务的数智化(引导性发言)
  
  杨超 |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
  
  交通规划师典型场景AI应用探索
  
  伍速锋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
  
  大模型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探索
  
  罗钧韶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信息与模型院副院长
  
  推断、表征与生成:因果AI赋能城市交通时空态势反事实推演
  
  李爽 |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数据-模型-AI与交通治理
  
  陈先龙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主任
  
  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
  
  黄伟 |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多网融合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厦漳泉都市圈为例
  
  陈人杰 |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数据驱动的城市核心片区交通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以成都高新南区为例
  
  蒋源 |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规划研究所主任规划师
  
  专题论坛7
  
  绿色数智转型背景下的城市停车问题和治理
  
  承办单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专题论坛7嘉宾合影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必壮主持会议
  
  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电动化持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和新能源汽车普及使停车需求不断扩大,充电难问题叠加原有的停车难问题持续加剧。在绿色数智转型背景下,城市停车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向更加绿色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停车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积极探索和尝试创新模式和策略,让停车更智慧绿色、让城市动静更相宜。
  
  本论坛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的研究院所、规划设计院、高校等机构的9位专业学者,从规划设计、运营服务、行业管理等层面研讨新形势背景下的城市停车治理策略与措施。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在绿色数智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车辆的使用模式和停车充电需求正在经历变革,对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均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切实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智慧化治理,积极探索治理新思路。2)上海、北京等地在停车难综合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强化行业管理顶层设计,通过开展停车普查、设施规划建设、挖潜和共享、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治理策略,综合施策缓解停车难问题。3)为应对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停车充电需求的激增,停车充电一体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分区充电体系布局规划、居住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超充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公共与私人充电设施协调发展。4)车辆新能源化、网约化转型改变了传统枢纽停车设施的利用模式,并对其效率产生影响,需要优化流线设计,并结合智慧诱导等方式积极应对。
  
  城市停车治理思路举措与智慧停车
  
  程世东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基于停车普查的上海停车难综合治理探索和实践
  
  施文俊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智慧停车在上海创新实践与发展探索
  
  杨 涛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信息中心副主任
  
  从充电示范小区实践看社区停车充电发展
  
  鞠晨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充换电市级平台运营中心主任
  
  绿色转型中的城市停车治理与充电规划⸺以北京为例
  
  王竹茵 | 北京交研都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客运枢纽停车场(群)供需特征分析与管理优化⸺以南京南站为例
  
  季彦婕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交通工程系副主任
  
  新发展格局下特大城市停车治理方式创新之路⸺以武汉为例
  
  孙小丽 |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共充电设施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
  
  王文成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
  
  梁茜 | 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专题论坛8
  
  数智驱动下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新引擎与新动能
  
  承办单位: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论坛8嘉宾合影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俊主持会议
  
  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和推动下,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公共交通降本增效、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公共交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论坛邀请来自北京、深圳、南京、雄安新区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8位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演讲,围绕新质生产力、MaaS平台构建、三网融合、需求响应、提质增效等公共交通行业热点焦点话题,研讨利用多源数据挖掘、数字孪生、大数据仿真等技术手段,赋能拓展可落地、可推广、可见效的应用新领域、新场景与新赛道,实现公共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公共交通体系重构、模式创新、运营优化、服务升级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数智化赋能。2)数智驱动下高度智慧化的数据处理和溯源仿真技术将显著提升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服务调度的精准化程度。3)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交通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数据要素的价值也将进一步释放,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好和发挥好数据资源优势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行业需要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4)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非机动交通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管理协同、数据共享、设施整合是构建功能清晰、衔接紧密、换乘便捷的一体化完整绿色出行信息链和供应链的关键。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杨涛 |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品质数智化公交出行
  
  王岳平 |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特聘专家
  
  基于多源数据挖掘的公交系统评估与效能提升对策
  
  陈学武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
  
  数智赋能低碳交通:新质时代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刘岱宗 |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美国)东亚区首席代表
  
  数据驱动的三网融合与协同治理⸺深圳探索与实践
  
  杨宇星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城市出行即服务(MaaS)平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思考
  
  李香静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小城市公交站点覆盖率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研究
  
  汪益纯 |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城市更新背景下公交场站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北京为例
  
  吴丹婷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专题论坛9
  
  新技术、新物流、新空间:物流体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承办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专题论坛9嘉宾合影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致辞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孙永海主持会议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型智慧装备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数字仓库、高铁快运、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等“互联网+”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体系与物流空间面临巨大变革。新时代的物流规划亟需打破固有边界、探索新模式、利用新空间,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本次论坛以“新技术·新物流·新空间”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学术界、规划设计机构以及物流行业领先企业的8位专家,围绕高铁物流、低空物流、轨道物流和物流降本增效等前沿话题,深入探讨了物流系统的创新趋势,并共同展望了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1)新兴物流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城市生活,重塑了居民的消费与出行习惯,目前以空间配置为主导的城市交通规划应及时调整规划理念与管理策略,从空间关系、组织逻辑、市场趋势等多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更主动适应行业动态发展需求。2)高铁物流、低空物流等新兴业态在提升现有资源利用效率及增强配送时效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从长远角度来看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但其持续发展仍有赖于空间创新、政策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环境支持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3)物流时空大数据的应用为产业空间识别、货运交通管理、碳排放测算等提供了精细化手段,在提升物流运输效能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更有助于科学规划与策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货运物流相关大数据调查的支持力度。
  
  深圳立体物流配送体系及空间规划探索
  
  周军 |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
  
  高铁物流技术发展及应用
  
  孙西敬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副总工程师
  
  东京都市圈区域物流设施规划的思路与启示
  
  赵莉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基于国际经验的上海重型货车运输减碳策略研究
  
  田田甜 |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面向城市低空交通的垂直起降场站网络规划
  
  孙勇 |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研究员
  
  物流大数据驱动下的产业空间识别与货运活动关联
  
  袁泉 |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副教授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货运交通精细化管理研究
  
  熊文华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交通所副所长
  
  城市智慧物流配送的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陈吉 | 顺丰速运集团模式创新专家
  
  专题论坛10
  
  大语言模型赋能交通行业数智化转型
  
  承办单位:同济大学
  
  专题论坛10嘉宾合影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李健主持会议
  
  随着全球交通行业逐步迈向数智化转型,大语言模型在推动交通系统智能化和高效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尤其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潜力,已成为业内研究热点。因此,探索如何将大语言模型赋能交通行业数智化转型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应对复杂交通问题至关重要。
  
  本论坛邀请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的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大语言模型在交通领域的技术进展与应用实践,分享了相关的前沿研究与实际案例。主要聚焦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从技术层面探讨大语言模型在交通量预测、交通治理中的应用前景;二是从实践层面分析如何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创新应用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未来的大语言模型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既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技术政策的顶层设计,推动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的建立;又需要在城市层面推动具体应用的落地,如开发交通量预测模型、优化出行管理系统,以及制定低碳、智能的交通发展规划。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动态模型,可以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与韧性,同时促进低碳城市交通模式的发展。
  
  论坛期间,专家们还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交通领域关键技术,如时空表征模型、交通动态流量模拟等,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提高城市交通治理、减少碳排放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与会嘉宾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即如何通过技术整合与政策协同,加速大语言模型在交通行业中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大语言模型发展趋势及交通领域应用展望
  
  王昊奋 | 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协会理事
  
  时空统一表征大模型及交通流量预测应用
  
  韩文娟 |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大模型赋能城市交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张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城市交通流预测及碳排放管理应用
  
  董男 | 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
  
  基于知识增强的城市交通大语言模型探索
  
  李健 |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
  
  基于公众调查与交通舆情的过街设施规划改善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齐林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规划运营协同的城市交通治理模型开发广州实践
  
  宋程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模型所副所长
  
  圆桌论坛:何以解忧,唯有模型
  
  本届年会围绕“绿色数智 提质增效”主题组织了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投稿论文369篇,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筛查的基础上,经论文审查委员会匿名审阅,232篇论文被录用,其中24篇被评为宣讲论文,这些论文汇总在《绿色数智 提质增效——2024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并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届年会以“绿色数智 提质增效”为主题进行了2天的学术研讨,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热烈讨论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专委会将继续聚焦学术、凝聚智慧,与行业科技工作者携手前行,共绘城市交通领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