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智能自动化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
AI未来 || 第六届北京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39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预告
- 第六届北京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论坛
暨清华大学第739期博士生学术论坛 -
论坛开幕式简介
/ INTRODUCTION
为促进北京高校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集中展示北京高校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北京高校人工智能联盟定于2024年4月20日至4月21日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召开“AI未来—第六届北京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39期博士生学术论坛”,诚邀大家参加4月20日上午9:00-11:30举行的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会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生会联合主办,共计邀请2位领导发表开幕式致辞、4位知名学者进行主题报告。以下对论坛开幕式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1
开幕式致辞
1
刘成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IEEE Fellow、IAPR Fellow
刘成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1989年、1992年、1995年分别在武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4年先后在韩国科学技术院、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日立中央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和研发工作。200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任研究员。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研究兴趣包括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文字识别与文档分析等。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合著英文专著一本。现任Pattern Recognition期刊和《自动化学报》的副主编,以及多个期刊的编委。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会士,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2
张涛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IEEE Fellow、IET学会Fellow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张涛,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IEEE Fellow,IET学会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理论等领域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译著以及主编教材等10余部。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等。
2
主题报告
1
王金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紫东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王金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紫东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导,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岗位教授,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主要从事多模态大模型、视频分析与检索、大规模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共发表包括IEEE国际权威期刊和顶级会议论文300余篇,国际期刊50余篇,国际会议220余篇。完成国家标准提案6项,发明专利36项,10项国际视觉算法竞赛冠军,新时代中国经济创新人物,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引领者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创新银奖。
报告题目
多模态大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摘要
随着自监督学习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以GPT4、SORA为代表的多模态大模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工智能模型的理解、逻辑和推理具有了一定的类人能力。基于生成式语言大模型实现了多任务统一的学习和指令微调,而多模态多任务原生统一模型存在很多问题丞待解决,为了有效的实现多任务统一的自监督学习,我们探索了基于多任务统一学习的跨模态自监督学习机制和训练方法,提出了自回归、重建和对齐的联合优化方法,增强多模态大模型在细粒度理解、上下文关系和视觉推理等能力,并在多个下游任务和应用中进行了实验和验证。
2
张兆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张兆翔,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香港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技术发明奖。研究兴趣包括: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视觉认知计算、类脑学习和面向开放环境的视觉感知与理解,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近五年来在IEEE T-PAMI、IJCV、JMLR、IEEE T-IP、IEEE T-NN等顶级期刊与CVPR、ICCV、ECCV、NIPS、ICLR、AAAI、IJCAI等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是IEEE高级会员,VALSE常务AC,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杰出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副秘书长,是或曾是IEEE T-CSVT、Patten Recognition、NeuroComputing编委,担任CVPR、ICCV、AAAI、IJCAI、ACM MM、ICPR、ACCV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
报告题目
生物启发的多模态智能计算
报告摘要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目标识别、定位检测等任务上的性能甚至媲美人类水平。尽管如此,过往的深度学习仍然存在模型结构设计固定、信息回路缺乏交互、学习范式简单单调等问题。这导致在处理真实世界环境中的复杂任务,特别是各种边缘情况时,这些模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面向生物启发的多模态智能计算,详细介绍张兆翔博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高效的模型结构设计、多模态信息的耦合利用、认知启发的世界模型、软硬件交互智能体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如何从生物的神经元特点、神经回路结构、行为学习范式中汲取灵感,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感知、推理、规划一体化智能模型。通过整合模型结构演化、自主信息挖掘、环境交互反馈等关键能力,突破模型设计、数据信息、学习范式的壁垒,推动实现能够在动态复杂环境中自主学习的智能体。报告的最后部分,我们将对生物启发的智能计算未来发展进行研讨和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3
江奔奔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清华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江奔奔,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5 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6 年至 2020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能源计算理论与应用。近年在Nature, Nature Energy, Joul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其中包含Joule和Nature Energy两篇封面论文。研究工作被Stanford News、Tsinghua News、Nature Publishing Group、Science Daily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和转载。曾荣获国际瑞士乔诺法(Chorafas)青年研究奖、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等荣誉。
报告题目
计算能源:人工智能如何加速新能源电池优化设计
报告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颠覆了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范式,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能源电池的研发、管理和诊断深度融合仍然是能源领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报告通过详细介绍本课题组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池超级快充优化设计、电池寿命预测与故障诊断以及新型电池材料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释放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能源领域潜能的一些思考。
4
杜夏威
中科曙光总裁助理
杜夏威,正高级工程师,天津市生成式通用智能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科曙光总裁助理,智能计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负责AI产品研发、运营、推广、及生态建设工作。在智能计算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报告题目
人工智能全栈能力化实践
报告摘要
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及算力国产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大模型业务闭环落地,真正将大模型+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在业务中发挥效用是当下的关键问题。报告从AI技术栈不同维度介绍曙光为用户使能的方式,以“能力化”输出的开放形式,协助用户构建自主的大模型基础设施。
北京高校人工智能联盟
/ AIABU /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生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生会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生会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研究生会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生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会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研究生会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
协办单位
CAA清华大学学生分会
特别鸣谢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