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智能自动化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AI 工业互联网 脑机接口】
论坛回顾丨前瞻性洞察,共话AI未来——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高水平报告回顾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已于2024年4月14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年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协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苏州)、智博天宫(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承办,苏州国际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支持。年会围绕“创新驱动•数智强国”的主题,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业界精英齐聚一堂,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对话和报告成为会议的亮点。多位具有非常深厚学术影响和造诣的院士和大学校长在会议上发表了主题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讲述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13日上午大会主论坛报告会上,特邀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得者高文院士作题为《中国算力网与鹏城脑海大模型》主题演讲。面向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工程,鹏城实验室提出了“中国算力网”研究计划,高文院士对“中国算力网”与其核心枢纽——“鹏城云脑”进行全面介绍,分享相关核心技术和创新理念,从而了解国产自主创新的大模型生态发展。
高文院士
同济大学校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Fellow郑庆华作题为《从大模型的能与不能,看AI的未来发展趋势》主题演讲。郑庆华院士是我国智能大数据研究主要的领军人物,他的工作在税务系统、教育系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报告中,他分析了大模型的四种缺陷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大模型未来发展的途径。为所有与会嘉宾带来了非常新颖的关于大模型方面的观点,也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郑庆华院士
同日下午,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校长论坛作为本次年会的主论坛,也为年会注入了更多数智新内容。本次校长论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智能系统学报》支持,CAAI名誉理事长李德毅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於志文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於志文教授和CAAI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所长、CAAIFellow刘成林研究员担任主持人,来自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的8位校长依次作主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多模图像融合感知、工业互联网、环境污染治理、具身智能、群智感知系统平台、多粒度认知启发的智能计算、无创脑机接口以及大模型在主动健康中应用等多个热门话题。
湖南大学副校长李树涛教授作题为《多模图像融合感知》主题报告,首先介绍多模图像感知技术的基本原理、典型应用以及面临的前沿挑战难题。然后,系统介绍多模融合成像、智能处理与识别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简述星载与机载成像平台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李树涛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金虎教授作题为《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供应链》主题报告,报告从供应链的挑战与机遇,创新供应链保障模式,关键问题与技术途径以及配件供应链多链协同四个方面阐述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供应链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目前工业互联网的落地情况。
吕金虎教授
CAAI科普工委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乔俊飞教授作题为《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数转智改的挑战与应对》主题报告。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需求,聚焦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数转智改的现实挑战,北工大环保自动化团队以污染防治过程数据为要素,提出了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慧环保新方法新技术,为国家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乔俊飞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挺教授作题为《具身智能的研究及应用》主题报告,首先聚焦于具身智能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即:让机器人主动地感知和理解周围世界环境的具身感知;为机器人提供与周围环境交互所需能力的具身认知;使机器人在虚拟世界中训练获得的技能,也能够在现实世界中精准执行的行为优化。其次对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的产业应用进行介绍,最后分析具身智能研究与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刘挺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於志文教授作题为《CrowdOS:群智感知系统平台与应用》主题报告,介绍群智感知概念和挑战,重点介绍面向群智感知的系统平台CrowdOS,以及系统开源与应用。
於志文教授
CAAI副理事长、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CAAIFellow王国胤教授作题为《多粒度认知启发的智能计算与卫健大数据应用》主题报告,分析电脑智能计算与人脑认知处理之间的关系,探讨脑认知研究与智能计算研究的融合,提出多粒度认知计算模型。结合多粒度认知计算,从人类认知理解的角度讨论机器学习中的可解释性问题。并从智慧健康角度,讨论在卫生健康科学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挖掘中的应用问题,如多源卫生健康大数据汇聚的隐私保护与安全共享、循证医学知识与卫生健康大数据挖掘的融合、多模态影像判读、电子病历提取和标注等。
王国胤教授
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教授作题为《无创脑机接口发展与挑战》主题报告。首先对脑-机接口进行了基本概述,总结了侵入式脑-机接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发展的共同趋势;而后针对神经基础、传感方式、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脑-机接口的全技术链条,介绍了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脑-机接口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明东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徐向民教授作题为《大模型在主动健康的落地探索》主题报告,主要介绍围绕主动健康大模型研究范式、领域知识融合的健康大模型增强方法、健康大模型个性化建模等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在营养健康、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等产业应用场景的落地实践探索。
徐向民教授
8位嘉宾的报告内容不仅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多个关键领域,也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实力,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无论是具体应用上的“东数西算”,还是思想碰撞上的“南北对话”,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人民科学家、人工智能开拓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吴文俊先生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218号),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人工智能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旨在奖励在智能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着力实现原始创新与突破,或在人工智能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或个人。迄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已成功召开十三届评审及表彰活动,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创新人才涌现,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转型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享有盛誉。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