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应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有所作为
2011年06月01日16:33来源:
4月13日,《陕西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省委书记赵乐际的署名文章——《在转方式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出访感想》,阅读后感受颇深,启发很大。赵乐际书记的文章顺应时代潮流,不仅为陕西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民营企业应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作贡献!
“出访感想”中写到:“在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我们还有不小差距。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胸襟,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文章不仅切中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要害,也切中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某些要害。古人说“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我省民营企业底子薄、根基浅,要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更不能止步不前。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根据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纳入省、市、县党校的培训日程,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全省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引导大家在学习借鉴中解放思想,在博采众长中增强实力。同时应尽快出台民营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力支持一批民营企业率先实现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做优,为全省民营经济整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示范。
“出访感想”中谈到:“转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转方式应该“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着力破除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这些话说到了我们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心坎上,是我们所想、所盼的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应变快捷,社会负担较轻等不少优势。但规模企业偏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融资渠道单一这些弱点,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就是要赶快在转变中克服这些弱点,攻克这些难点。所以,要把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纳入全省富民强省的战略规划,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发展努力做到:一“低门槛”,即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件,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新兴产业;二“轻税赋”,即全面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适当降低民营中小企业增值税税负,降低或免除对民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比例,减轻民企负担;三“强支撑”,即由政府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建立“陕西省民营投资服务中心”,成立“陕西商会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陕西省民发银行”和“陕西省转方式强活力综合服务团”等服务机构,在金融信贷、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民企大力支持;四“重激励”,既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评选表彰一批百强民营企业,重奖创业功臣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相信有这些政策支持,我省全民创业、科学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出访感想”中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提高到了战略主体新高度来认识,令人高兴。从目前看,民营企业最缺的是人才,最盼的是科技。作为西部科教大省,陕西有很多特色鲜明的专业类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聚集着巨大的发展势能。建议这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多为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同时政府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搭建平台。一是本着不谋利、不营利,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组织会员企业建设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大厦、陕西省民营企业家培训中心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育和发展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推广民营企业“技术特派员”制度,为企业招纳贤才提供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项目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在主业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端知名品牌。四是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基金,逐步解决人才薪酬低的问题。
“出访感想”指出:“学习借鉴合作是转方式的重要路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基础,协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陕西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很难在大行业和大领域中有所作为,更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因此要走合作、协作、共赢之路。现在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众多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走出国门,呈现出与国际资本竞争抗衡的态势。浙江知名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之所以能成为销售额达200亿元的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正是对当地几十家小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全资控股和部分控股、参股的多样性股权结构,在低压电器领域实现了“滚雪球”式的规模扩张,成为世界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之一。因此建议我省尽快出台优惠政策,推进民营企业资本联合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国有企业拿出部分股份让民营企业参与投资,走混合经济的发展路子。民营资本的参与将增强企业参与竞争的资金实力,同时有利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出访感想”中写到:“在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我们还有不小差距。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胸襟,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文章不仅切中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要害,也切中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某些要害。古人说“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我省民营企业底子薄、根基浅,要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更不能止步不前。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根据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纳入省、市、县党校的培训日程,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全省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引导大家在学习借鉴中解放思想,在博采众长中增强实力。同时应尽快出台民营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力支持一批民营企业率先实现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做优,为全省民营经济整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示范。
“出访感想”中谈到:“转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转方式应该“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着力破除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这些话说到了我们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心坎上,是我们所想、所盼的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应变快捷,社会负担较轻等不少优势。但规模企业偏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融资渠道单一这些弱点,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就是要赶快在转变中克服这些弱点,攻克这些难点。所以,要把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纳入全省富民强省的战略规划,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发展努力做到:一“低门槛”,即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件,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新兴产业;二“轻税赋”,即全面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适当降低民营中小企业增值税税负,降低或免除对民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比例,减轻民企负担;三“强支撑”,即由政府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建立“陕西省民营投资服务中心”,成立“陕西商会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陕西省民发银行”和“陕西省转方式强活力综合服务团”等服务机构,在金融信贷、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民企大力支持;四“重激励”,既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评选表彰一批百强民营企业,重奖创业功臣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相信有这些政策支持,我省全民创业、科学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出访感想”中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提高到了战略主体新高度来认识,令人高兴。从目前看,民营企业最缺的是人才,最盼的是科技。作为西部科教大省,陕西有很多特色鲜明的专业类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聚集着巨大的发展势能。建议这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多为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同时政府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搭建平台。一是本着不谋利、不营利,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组织会员企业建设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大厦、陕西省民营企业家培训中心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育和发展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推广民营企业“技术特派员”制度,为企业招纳贤才提供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项目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在主业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端知名品牌。四是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基金,逐步解决人才薪酬低的问题。
“出访感想”指出:“学习借鉴合作是转方式的重要路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基础,协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陕西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很难在大行业和大领域中有所作为,更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因此要走合作、协作、共赢之路。现在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众多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走出国门,呈现出与国际资本竞争抗衡的态势。浙江知名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之所以能成为销售额达200亿元的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正是对当地几十家小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全资控股和部分控股、参股的多样性股权结构,在低压电器领域实现了“滚雪球”式的规模扩张,成为世界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之一。因此建议我省尽快出台优惠政策,推进民营企业资本联合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国有企业拿出部分股份让民营企业参与投资,走混合经济的发展路子。民营资本的参与将增强企业参与竞争的资金实力,同时有利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