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传感器,我就能……”2011年06月06日01:34
本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李大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提出了人类最大胆的设想。如果一个大学生口出“给我一个传感器,我就能……”时,你千万不要小觑。今天在北京中国科技馆里“铸造”各种神奇的就是一枚枚小小的传感器。
当你走近一盆花卉时,它会自动开放;当你猛踢一脚箱体时,箱体上方展示的“文物”(花瓶)会自动从玻璃罩里“沉降”消失;当你在心脏位置“粘”上一个小物件时,它会记录你的心跳信息并及时传给大夫等人;当你在手腕(或身体其他部位)戴上一个特制的“圈”时,屏幕上的游戏会逼迫着需要康复肌体或某个部位功能的病人,来回活动以操作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外大学生的创新,也都源于一枚枚小小的传感器。
中国郑州大学学生研制的“魔力花”是今天展厅里最受观众喜爱的发明之一。它通过微传感器检测人体红外信号、叶子颤动的加速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再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花朵做出相应的开合动作并配上相关音乐、彩光、香味。它向人们展现了花开花合的动态美,也开创了动态装饰花的新领域。
文物自动保护装置是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杰作。它缘于汶川地震对我国文物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而起意。当展示柜受到震动时,它会在感知后以最快的速度让正在展示的文物自动下藏于可抗8—9级地震的箱体里。声音(心跳)感知器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生的创新;肌体康复仪则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生的发明。今天参加竞赛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27支代表队,不论是来自哪一国的大学生,都因有了这小小的传感器,就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神奇”,并以此为本次竞赛的标志“iCAN11”(我能—2011)做了最好的注解。
“创新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敢于动手去做。”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说,本次参赛的5支中国大学生代表队是从全国500多支队伍中层层选拔出来的。“我们免费为参赛队提供了传感器,就结出了这么多的"花朵"。”
其实,这个由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馆承办的创新创业大赛的竞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大学生们走进了创新之门。一位大学生说,与普通课的交作业不同,当我们完成这件科技作品之后,我才真正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和激动。
创新并不难,也不需太多的费用。只是我们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被鼓励都来从事这样一件“简单”的工作。
(科技日报)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