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汽车挡风玻璃防雾系统研究
2011-07-30 09:08:49 来源:互联网

  挡风玻璃防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这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一架汽车,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再也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了,根据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的销售量已经突破870万辆,但是在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隐患也随之而来。2007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这样的道路事故发生率是远远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上面的道路事故发生的起因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在冬天,或者下雨天的时候,由于挡风玻璃出现雾气造成司机视线模糊不清,从而引发了道路事故的发生。
  当今,有很多型号的车都具备了“除雾档”按钮,对于客户来说,直接使用这个除雾档来除雾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很多驾驶者们根本不清楚汽车什么时候起雾,需要去除雾,而什么时候又不需要去除雾而可以关闭除雾挡的按钮,往往客户们会在不适当的时候,来不急去启动除雾的功能,又或者当汽车不需要除雾的时候,驾驶者们还继续启动着除雾的这个功能,运行着汽车的HVAC系统进行除雾,大大浪费了能源的消耗,这时候正需要一个智能自动除雾的系统来帮助大家确定除雾的必要性和时间,自动除雾系统不单单是对车厢里面人的生命有了一个保障,而且节省了汽车能源的消耗,在节省油耗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各国的学者和组织都有对挡风玻璃防雾做了一定的研究,挡风玻璃起雾是一个经常容易出现的现象。美国的教授J.D提出解决“挡风玻璃起雾”问题是判定现代汽车HVAC 系统品质的第二大判断标准。[1]
  2003年,学者Allison 研究,消费者对“智能自动防雾系统”相当的感兴趣,并且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消费者在防雾系统所需要增加$75的相应成本都表示可以接受,智能自动防雾系统和发动机控制以及汽车车轮的无线监控成为了当今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三大课题。[2]
  现今,很多新型的汽车已经开始完成了研发和应用了这种新的HVAC 防雾的控制技术,比如2007 Acura MDX;VolvoS80;Audi A8, S8, BMW3, 5, 6等车型,都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成熟的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汽车挡风玻璃防雾系统。[3]
  挡风玻璃形成雾的原因分析
  在解释挡风玻璃起雾的成因之前,我们先从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对湿度和露点的概念说起,毕竟,这是档风玻璃起雾形成的最基本的原因。
  在一个给定的温度环境下,空气所能承受的水蒸汽的压力是一定的,越高的温度,大气能承受水蒸汽的压力就越大,水汽就越不容易达到饱和气压,相反,越低的温度,水汽就越容易达到饱和,越容易形成露水。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空气的相对湿度程度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有关,而和空气中含有水汽的绝对量却无直接关系,当达到了100% 相对湿度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达到了饱和,如果再增加水份进去,空气就会超饱和,从而形成水滴。
  露点温度是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因此,大气中的水份当达到了饱和状态后,在空气中附在尘土上面就形成水滴或者雾气,附在清晨的草和植物上面就形成了露水,附在玻璃上面就形成了所谓的雾,这都是因为空气中的露点温度很高,空气中的湿度遇到了冰冷的固体后形成了饱和状态。
  挡风玻璃上面形成雾的最主要原因是挡风玻璃的温度下降并低于了车厢里面空气中露点的温度。此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可以是因为车厢里面空气中湿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露点的温度,也可以是因为挡风玻璃温度的持续下降而使挡风玻璃起雾的。下面举例分析一下挡风玻璃起雾的成因:
  1、在清晨的时候,车厢内有部分的湿气,并且在外部温度相当低的情况下, 挡风玻璃的温度低于了车厢内的露点温度,使挡风玻璃起雾。
  2、在车子发动后,因为车厢内的乘客的呼吸,流汗,又或者乘客刚洗浴完,从雨里或者雪里面进入车厢等等原因增加了车厢里面的相对湿度,从而使车厢内的露点温度增加,高于了挡风玻璃的温度,使挡风玻璃起雾。
  3、在周围气温比较高的环境下,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从而降低了挡风玻璃的温度,从而挡风玻璃的温度低于了车厢内的露点温度,使挡风玻璃起雾。
  4、在车厢里面乘客因为呼吸等原因产生稳定水蒸气的过程中,汽车驶进了一个寒冷的山洞环境下,挡风玻璃的温度降低,低于了车厢内的露点温度,使挡风玻璃起雾。
  5、在亚热带或者高湿的环境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相当的高,使车厢里面的露点温度很高,高于了挡风玻璃的温度,使挡风玻璃起雾。
  在过去,有很多关于挡风玻璃防雾的研究,包括自动监测挡风玻璃的雾气[4]; 智能自动防雾系统和红外线监测雾气系统的比较[5] 以及Kelly 和 Sangwan 描述的关于通过比较玻璃的温度和露点的温度来计算出起雾系数的方法[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