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成趋势“机器人”概念将成宠儿
2011-8-5 16:44:32 网络转载供稿
  工业自动化已成趋势,“机器人”概念将成“宠儿”。工业自动化是受益于未来发展的一个新兴方向,可以提高效率,也与节能减排相关机器人的最大好处在于自动化、标准化与精密化。在特定的工序环节,机器人比工人将更具优势。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其生产模式在于批量生产,在于规模效应,如果采用机器人进行劳动生产,毫无疑问将有利于生产线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比用工人劳动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管理效果。这一次的生产方式的转型,或许可以使富士康在未来人口红利彻底消失时,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竞争优势。从这个层面上说,富士康所进行的,可以认为是一种人口红利的再创造。
  日前,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在深圳参加富士康万名员工街舞晚会上披露:未来3年间,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目前富士康有1万台机器人,明年将达到30万台,3年后机器人规模将达到100万台。郭台铭的讲话似乎漫不经心,但却发出了富士康以及远超过富士康所表达出的诸多转型信号。
  远至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吃人”,工业化浪潮就以其机器化、规模化生产一步步把人从生产环节驱逐出来,人在简单的生产环节中越来越丧失竞争力。这一变革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产业服务化、专业化、技能化、信息化的不断增强,以及由此导致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持续变化。因此,富士康此举其实只是这些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缩影而已。

  更多的企业因成本效益原因将借鉴富士康的做法,三十余年的劳动密集型劳动力市场出现变革,低技术、简单重复、高强度的劳动将被机器人所代替。劳动力市场对人的要求在转变中将不断提高,普工需求量下降,专业性、技能型、开发型、服务型等人才需求将增加。
  富士康此举也预示着产业的转型。当然,产业转型既是产业间包括新型产业的出现,也指产业内部在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技术手段等的转变,尤其是在对人的依赖上出现重大变革,对人的依赖会逐步降低。
  从宏观看,越来越多的“富士康”及“机器人”的出现和运用,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导致经济社会的转型。其实,这种转型一直在进行,只不过“富士康效应”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而已。在专业化、服务化、技能化、机器化的发展推动下,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都对社会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就业、医疗以及相关的职业和技能培训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