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江森自控建筑设施效益研究院发布2011年能效指标调查报告。在这项针对中国6个地区450位负责建筑能源预算、评估和能源监控人士的调查中,84%的用户认为能效管理十分重要,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诉求。但是,不少人士在能源管理的过程中,遭遇资金短缺、用户诚信等问题,使能源管理效果大打折扣。能源管理亟须找到破解之道。
商业建筑能源管理诉求最强烈
随着中国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提高建筑能效的重要性。
记者翻阅“十二五”规划纲要,发现其亮点之一是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纲要之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约束性指标。这个信息让越来越多的建筑界人士关注耗能大户——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
能效指标调查报告显示,酒店、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在能效方面有强烈的诉求,并且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江森自控建筑设施效益研究院院长詹妮弗·雷克(Jennifer·Layke)公布了一系列调查数据:去年在实施能效管理的具体措施中,商业建筑改善建筑暖通空调设施及控制系统的比例高达61%;采取能源供需管理措施的比重达到63%;采取智能电网以及智能建筑技术的比重为56%;安装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比重为50%。这些措施的比重远超过了工业以及其他领域建筑采用同类节能措施的比例。
资金、诚信成能效管理路上“拦路虎”
尽管市场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能源管理在国内开展得并不顺畅。用户、能源管理公司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难题。
能效指标调查报告显示,国内被调查者认为阻碍能源管理的障碍有5个,分别为缺乏能源节能意识、缺乏设计和完成项目的专门技术、缺乏实现预期节约目标的确定性、无法达到组织的财务标准、缺乏项目投资的可用资金。在这些阻碍因素中,资金无疑是众人心中之痛。40%的用户表示没有足够的能源管理资金。这个比例远远超过剩下4项。
面对用户资金不足的现状,能效管理公司也颇感无奈。江森自控建筑设施效益业务全球能源解决方案中国区销售总监雷定勇表示,有些建筑通过一些节能措施,可以成为绿色、低碳建筑。但是由于用户没有充足的节能改造资金,建筑能耗居高不下,让人很不安。同时,由于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能源管理公司介入其中,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
寻找法律、商业模式的突破口
一方面,大家对于建筑能效越来越关注;而另一方面,多种因素阻碍了能源管理的前进步伐。
这份能效指数调查报告传达出的信息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面对这样的现状,雷定勇有着自己的思考。他告诉记者,能源管理在中国是个新鲜事物,在政策、立法以及商业运作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纵观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在能源管理方面制订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规避了用户、能源管理公司的风险,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营造了良好的能源管理外部环境。
中国的相关部门应针对企业关心的回款问题、诚信问题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将节能付诸实际行动中,为能源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雷定勇还表示,在现有形势下,身处其中的企业、用户还可对能源管理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目前,我国节能改造的主要商业模式无外乎节能效益分享、节能担保、能源费用托管等。企业参与其中,都可能遭遇一定的风险。参与其中的业内人士需要在原有的商业模式基础上,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推动行业前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
上一篇:建筑节能市场空间巨大
相关推荐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