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5 9:57:51 来源:国家电网报 

  【导读】智能装备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包括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它能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我国东北地区首座66千伏智能变电站——南山变电站在大连建成。崔松 赵强 摄(英大图片)

  去年10月,我国确定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涵盖智能装备、航空装备等5大方向。今年8月9日,从工信部传出消息,5大方向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将于年内发布。可以预见,智能装备即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8月18日,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开幕。展会将智能装备作为展出重点,向所有参观者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智能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的5大方向之一,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博览会正值智能装备等规划编制完成、即将发布的时刻开幕。而其所处的大背景,则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如火如荼之时。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智能装备产生更大的期待——智能装备能给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带来什么

  满足智能变建设需要

  专家认为,智能装备快速发展,首先是能够为智能变电站建设带来利好。要了解智能装备和智能变电站的相互关系,首先要了解二者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智能装备,业界目前没有统一的、严谨的定义。不过,大家普遍认为,智能装备是先进而智能的高端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融合,因此先进性和智能性是其两大主要特征。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智能装备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包括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它能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由此可见,智能装备是智能的、可代表国家工业化水平的装备,这一判断恰与智能变电站建设对设备的要求吻合。

  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智能变电站被定义为工业设施,要求简约,提高设备集成。

  简约,即剥离多余功能,实现系统功能的集成、整合。未来,智能变电站将严格执行通用设计原则,突出工业设施的功能定位。这对变电站功能和设备的整合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功能整合、提高设备集成,意味着发挥变电站数据采集数字化、传输处理网络化、信息共享化的特点,在满足设备可靠性前提下,提高装置硬件集成度、取消冗余功能器件、减少装置配置数量。

  众所周知,变电站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和自动化系统、辅助系统、智能组件等二次设备。简约、提高设备集成等要求,只有在智能设备不断向先进性、智能化方向发展时才能实现。此时,智能设备的发展已经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促进装备制造由大变强

  智能装备快速发展,还能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智能装备的带动作用,在“十一五”时期已经有所表现。

  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高性能输变电设备因科技含量较高,被看作是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上述两种类型装备的自主化成绩显著,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其中,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同样引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成长。

  智能装备之所以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能够代表装备业是否够“强”,就在于它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发展趋势。从这一角度看,虽然我国部分智能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先进,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做大而非做强的状态。

  “做大”在于总量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总量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我国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未“做强”的原因在于“短板”仍十分突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现今国内装备制造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制造环节主要由国外企业掌握、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等。

  在屈贤明看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标志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第一,超过一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前三,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供需平衡的关键产业,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全球前列的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原始创新突破,一批独创、原创装备问世等多个方面。上述各个方面突破的希望,就在于智能装备制造。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第一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将建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将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内智能装备的重点工作是要突破新型传感器与仪器仪表等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和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