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11年11月01日 16:26:52


图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轨道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编制(资料图片)

  新华网远望六号船11月1日电(记者杨雷、陶正齐) 北京时间1日12时30分,远望六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指挥所巨大的显示屏不断变换图像。蔚蓝色的地球影像图中,一条红色的弧线描摹着神舟八号飞船的飞行轨迹。

  再过十几分钟,已在太空中遨游了近7个小时的神舟八号飞船,将再次飞临远望六号船上空,这也是神舟八号飞船飞行的第5圈次。此时,远望六号船正骑着3.5米高的涌浪在南太平洋缓缓前行。甲板上,巨大的乳白色“雷达锅”,警觉地注视着飞船出现的方位。

  指挥所第一排中央的控制台前,负责测控实施的副船长刘咏神情严肃,紧紧盯着眼前的显示屏。38岁的刘咏已经投身中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16年,参与了从神舟一号飞船至神舟七号飞船全部7次载人航天工程海上测控任务。为了准备这次任务,一年多来,刘咏到底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首次交会对接,是我国航天测控史上的第一次。即将到来的第五圈变轨测控任务至关重要。”刘咏说,在这一圈中,在远望六号船的测控弧段内,神舟八号飞船将进行远距离导引段第一次变轨,抬高近地点高度,使飞行轨道圆化,逐渐靠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交会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控机房,这里是全船测控的核心地带。半个小时之前,28岁的USB系统主操作手李志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此前的4个测控弧段中,李志坚一直坐在“一岗”主操作手胡金辉身后,探着身子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

  在长达17天的测控任务中,为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三名测控系统主操作手将轮流上岗,分班作业。“这一刻我既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紧握着控制手轮的李志坚说,兴奋,是因为终于要轮到自己亲手转动这巨大的天线;紧张,是因为这第一次转动,就将关系到交会对接的成败。

  船指挥所内,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从四面八方逼来,安静得只有空调发出的运行声。

“长江六号发现飞船!”  “长江六号飞船双向捕获!”对上调度员卢鲁兴奋地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旋即,无形的电波在北京飞控中心、远望六号船和神舟八号飞船之间架起了一座透明的“天桥”。  在这座“天桥”上,数不清的数据正来回穿梭。神舟八号飞船下传的各种信息,不断通过船载卫星通信站,迅速发往北京飞控中心。从北京飞控中心发出的一连串指令,经由远望六号船,飞向了远在海平面之上几百公里之外的神舟八号飞船。  在浩渺的太空中,接到指令的神舟八号飞船迅即向第一次变轨需要达到的位置抬升。  不到10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10度、9度、8度……神舟八号飞船与地平线的夹角在一点一点地缩小。  “长江六号飞船跟踪结束!”对内调度员王昇清脆而有力的口令声点燃了远望六号船压抑已久的情绪,指挥所内骤然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北京时间12时52分,神舟八号飞船在远望六号船弧段内顺利完成第一次变轨,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距离,又被拉近了一步。  涌动的海潮上,远望六号船缓缓调整航向,全速驶向全新的测控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