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一次牵动了市场的目光。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09年最初提出,并在次年以国务院常务会议形式框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句响亮的口号,只是久闻梯响,未见人影。但这一次,政府显然拿出了十足的决心,市场也不用担心政府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效率——原因很简单,因为稳增长。 可以预计,在稳增长的压力下,相信政府能够也会愿意在短期内出台诸多实质性的强有力措施,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财政部日前就宣布将安排1700亿财政资金用于
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政府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采取的实质性举措将是一个不小的利好。但结局可能并不会那么乐观。道理很简单,因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长期战略,切忌短期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技术的重大突破,没有重大的技术发明,没有技术重大的突破,就难有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崛起。“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对比这一路径,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通过引进技术发展起来,建设投资增长较快,研发投入不足,不掌握核心技术,许多仍处于低端制造层面。同时,即使技术取得突破,也并不等于产业发展,还有赖于市场的最终接受程度。这些问题,并不能依靠以往传统地通过要素投入这一方式解决,盲目“催熟”贻害无穷。但就眼下而言,政府依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惯性思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发展目标上都雄心壮志,每一个产业都喊出了“到2015年产业规模过万亿”的口号,但从既往的产业规划来看,譬如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事后看来,一些规划中所列目标言过其实,并不靠谱。 这一次会不会依然如故毕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驱动,而创新不足正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最大短板,这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仅依靠要素投入和政策扶持就能解决。出于唯经济增长观的根深蒂固,中国在发展中通常会出现一哄而上、大干快上的局面。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新兴产业“外延”被不断放大,譬如钢铁、有色、煤炭、石化等绝对的“双高”产业纷纷通过所谓“二次创新、淘汰不环保小产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特种金属新材料需求、清洁能源”等名义继续大势扩张,而相比产能增速,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在一些新能源领域则出现了市场还未成熟即严重过剩的尴尬局面。 当然,即便在短期内整体进展不乐观,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其中也蕴涵着巨大的投资机遇。毕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国民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只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方都要有耐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