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阿尔斯通中国输配电业务的销售业绩是1.5亿美元,占阿尔斯通中国业务的35%,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1亿美元。 历经“三重苦难”的阿尔斯通不得不“壮士断腕”。 输配电业务卖给法国核电集团,获得9.5亿欧元,工业用燃气轮机部分售与西门子,获得9.5亿欧元,这19亿欧元加上在法国政府与债权银行支持下筹得的32亿欧元,阿尔斯通逃过一劫,避免破产厄运。 这一劫,却让阿尔斯通在中国近二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江山易主 10月中旬,第四届输配电国际会议在长沙举行,这是国际输配电领域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如此高规格的会议。 会中,阿尔斯通全球输配电部副总裁瓦索乐(Marius Vassoille)宣布,法国核电集团与阿尔斯通已经达成收购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的协议,中国输配电业务也将一并转让给法国核电。 “这项协议将在2004年1月份生效,合并后我们在中国的组织成员、工厂没有变化,只是要变块招牌。另外,我们输配电部也要从阿尔斯通脱离出来。上海、广州、武汉的业务都是独立的,北京办事处的输配电部估计在明年年底前搬家,香港的也将在明年年初搬走。”阿尔斯通中国输配电部总裁杨国威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是阿尔斯通输配电部的核心市场。”阿尔斯通公关总监钱静如此描述中国市场在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领域的地位。 然而,这个“核心市场”即将易手他人。 1986年,阿尔斯通首次进入中国输配电市场,开始为福州、大连、石家庄和南通等地的变电站提供设备。1992年,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苏州阿尔斯通开关有限公司。目前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在中国有4家合资公司,除苏州阿尔斯通开关有限公司外,还有上海阿尔斯通变压器有限公司、上海阿尔斯通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苏州阿尔斯通高压气开关有限公司,以及一家独资公司———阿尔斯通输配电开关(北京)有限公司,此外阿尔斯通在香港还设有输配电设备有限公司。 “阿尔斯通在中国的输配电业务近三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是它在中国业务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杨国威说。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在中国有896名员工,每年向中国市场提供950台
断路器、2000台隔离刀闸以及60个间隔气体绝缘组合电气,2002年,阿尔斯通中国输配电业务的销售业绩是1.5亿美元,占阿尔斯通中国业务的35%,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1亿美元。 对于阿尔斯通而言,中国输配电市场是难以割舍的痛。“之所以选择卖掉输配电业务,是因为阿尔斯通在财务危机之后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行周转,它的财务状况已经使它无力再同时兼顾三大主营业务,只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能源和交通两大块上,而输配电业务是阿尔斯通盈利最快的一个部门,比较容易转手。”阿尔斯通一消息人士如是说。 就在最近的11月4日,法国阿尔斯通新任董事长兼CEO柏珂龙(Patrick Kron)低调访华,并与铁道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和重要客户会晤,这是柏珂龙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为重组而来还是另有它意,外界对此解读不一。“中国市场是阿尔斯通目前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阿尔斯通一相关人士说。 5000万美元“见面礼” 收购阿尔斯通的法国核电在世界民用核电公司排名第一,目前主要的业务是核燃料采矿、核燃料提炼和销售、核反应堆制造、废料回收等,国内所熟知的为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提供核岛技术的法马通公司,就是法国核电公司的子公司之一。 阿尔斯通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法国核电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此次收购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中取胜,除了实力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法国核电的女总裁Anne.Lauwergeon。“Anne.Lauwergeon是法国前总统的私人秘书,蓬皮杜访华时站在旁边的那位女士就是她,此人拥有深厚的政府背景。”此消息人士说。 法国核电在收购阿尔斯通输配电部之后,将成为拥有120亿欧元资产以及75000员工的公司,收购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对其意义重大。 “法国核电的用户是电力公司,和阿尔斯通的用户一致,而且我们未来的发展市场都在美国和中国……收购不仅填补了空白,而且使法国核电在中国市场找到另一个强劲的利润增长点。”杨国威说。 收购协议方定,法国核电在输配电市场已开始发力——宣布将增资5000万美元用于中国的输配电业务。“这一消息标志着法国核电开始全方位进入中国电力市场。”上海交大电力学院教授侯志俭如此评论。 “我想强调的一个事实是,这只是阿尔斯通输配电部所有权的改变,而我们的产品类型,组织结构以及在华的企业一如既往,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输配电战略的方针不会改变。”虽然瓦索乐一再强调阿尔斯通在华的稳定性,但杨国威同时也承认:法国核电入主阿尔斯通将加速阿尔斯通输配电业务在华的拓展进程。 “法国核电将争取中国输配电高端市场15%的份额,而阿尔斯通目前在这一领域只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杨国威说,“中国的输配电市场很大,现在我们只是做了第一步,估计未来几年内还要在中国开4-5家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法国核电入局新变 “法国核电取代阿尔斯通,四大跨国巨头在中国输配电市场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侯志俭如是说。 目前,在中国输配电领域,除阿尔斯通外,还有瑞士ABB、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东芝,这几家公司都在1980年代中期便开始进入中国输配电市场。 这四家公司在全球的输配电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输配电总量金额约为360亿欧元,各大电力巨头瓜分了近一半的市场,其中美国ABB公司约占21.1%,德国西门子(SIMENES)约占9.6%,法国阿尔斯通约占8.7%,德国施耐德(SCHNEIDER)约占5.3%。 据杨国威介绍:在中国市场,中国的输配电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110伏以下的市场,能生产110千伏输配电设备的企业只有15家左右,220千伏的不到10家,220千伏以上则只有少数几家;从销售业绩看,110千伏市场,中外输配电企业的销售额基本上为1:1,220千伏市场比例为4:6,500千伏以上市场则为2:8。 在高端市场(220千伏以上),ABB、西门子、阿尔斯通和东芝-三菱占据了1/3的份额,ABB占高端市场份额的18%、西门子占7%、阿尔斯通占4%、东芝-三菱占2%。由于高端市场合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中外企业合资结构比已经达到1:1,中端主要是三菱-东芝和施耐德的进口产品,低端品牌施耐德和ABB分而治之,各占18%,其余是国内输配电企业。 由于电力需求的连年上扬,中国的六大电网改造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电网改造过程需要大量的输配电设备,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一般的输配电设备是与相应的品牌发电机一起购买的,“在这方面,ABB占据绝对优势,因为ABB的发电设备与其输配电业务在业内拥有同样的知名度与良好的口碑。”侯志俭说。 深圳美视电力便是如此,美视电力是深圳一家外商独资的中型发电企业,使用ABB的电机机组,输配电设备也选择了ABB,当输配电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配件时,也选择ABB的设备。 深圳美视电力杨先生介绍:目前全国的六大电网中,每个大电网都由几个省的电力局组成,一般一个省的电力局购买的设备都由省局统一订购,之后供给区域在内的变电站和变压站,这一块的市场最大,“对于ABB、阿尔斯通、西门子和东芝-三菱来说,在这一轮电网改造中,谁能够获得比较多的订单,便可以保证它在今后输配电市场中比较稳定的利润来源。”杨先生说。 相关 阿尔斯通的“三重苦难” 阿尔斯通是法国著名的能源和运输设备制造商,在2003年全球500强中排名第228位,其产品主要包括常规发电设备、高速列车、远洋豪华游轮、输变电设备等,交通设备、发电设备制造和输配电业务是其三大主营业务,其中输配电业务在阿尔斯通的整体经营中所占比例达到15%,营业总额达到32亿美元。 6月30日,阿尔斯通在对公司进行的一项内部审计时,发现其美国子公司在一个合同中实际发生的成本未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结果导致其亏损被严重低估。 阿尔斯通不得不在2003年的财务报表中再计入5100万欧元的费用,随后传出消息,阿尔斯通将接受美国证交会和联邦调查局的“非正式询问”,消息公布后,阿尔斯通在巴黎证券交易市场的股票价格暴跌。 1999年,阿尔斯通与电力巨头ABB为了能够与当时发电设备供应商龙头企GE(通用电气)竞争,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AAP,阿尔斯通与ABB各占50%的比例,之后此公司研发了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24万千瓦)、设计效率最高(54%)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GT24和GT26,产品一经问世,其技术性能便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很短的时间内便销售了76台。 2000年,阿尔斯通从合作伙伴ABB手中花费50亿欧元巨资买走ABB的全部股份,然而不幸的是,之前合资厂生产的一种发电机组设备被发现存在缺陷,阿尔斯通又为此付出了20亿欧元的额外修理费用。 祸不单行。 作为世界大型豪华游轮的制造商,阿尔斯通为了向加勒比海地区游船公司销售产品,设计出一个多赢的融资方案,然而“9·11”事件使加勒比海地区游船公司业务量骤减,遂停止向国际银团支付租赁费,国际银团转而向担保方阿尔斯通逼债,阿尔斯通因此雪上加霜。 但阿尔斯通的“苦难”还未完结,在运行“欧洲之星”高速列车的英法海底隧道修通后,作为总承包商的阿尔斯通虽然进一步确立了行业的领导地位,但预算失误导致了高昂的建造费用,造成其经济收益的进一步亏损。 阿尔斯通的“三重苦难”直接导致了其财务出现危机,濒临破产,如果阿尔斯通宣布破产,不仅仅是世界各地的11万员工将失去工作,而且还将导致其数十家债权银行接连破产,因此,阿尔斯通和债权银行同时请求法国财政工业部出面干预。 10月,阿尔斯通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与债权银行的紧张谈判,终于在9月22日与政府和债权银行达成了筹措32亿欧元的协议,并得到欧盟批准,外电报道,阿尔斯通“躲过一劫”。 (----以上新闻摘自
世纪经济报道
)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