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座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抢占着创新制高点,一个个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着科技成果转化,一串串充满惊喜的创新故事,也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正在向科技创新引领的“世界一流湾区”大步迈进。
广深高速,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如今,沿着这条高速,一座座国家级实验室、科技城、孵化器拔地而起,这里创新生态链日趋完善,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而在过去,科技创新要素要想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却有着很多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陈清泉:我们申请了国家的科研项目,钱过不来;我们有些设备,要从香港运过去(深圳),会遇到一些障碍。
陈清泉,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八旬高龄的他在港科研数十年,对两地科技融通的诸多掣肘深有感受。2017年6月,他发起在港的23名两院院士联名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并在信中反映了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陈清泉:想不到习主席很快批示,并且更想不到习主席的批示非常具体。提出要求,希望香港融入国家大建设,然后对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要求。
陈院士还有第三个没想到,打破科技创新协同的障碍,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2018年5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办法,推动中央财政资金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拨付过境港澳使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陈清泉:以前国家在香港的实验室,是一个伙伴实验室,现在伙伴两个字拿掉了,当家作主,这个精神的力量远远超过物质的力量。那么我们要用最好的实际行动,投入到大湾区的建设。
关键要素的自由流转如催化剂般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的进程,在广州南方医院,一台具备国内外领先自动穿刺系统的手术机器人即将临床测试。而这个产品比世界其他同水平产品研发进程快了近一倍。
手术机器人研发者 香港创业者 谢智衡:快速的供应链,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响应是非常快速的。
谢智衡说,这台手术机器人的界面和算法是在香港完成,软件的产业化在深圳落地,东莞提供了它所有硬件设施,广州帮助整体医疗器械的临床测试和注册,在珠海的各种展会,他能迅速被客户买走。 而这超级供应链背后的强大支撑是:香港,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深圳,平均每天诞生46件发明专利;东莞,力争“95%的电子终端配件在1小时内配齐”;广州,创下国家科技型备案入库中小企业数量全国城市第一;珠海,打造国际化开放的产业转化环境。
手术机器人研发者 香港创业者 谢智衡:我在我念博士期间去过一趟加州跟芝加哥,给我印象很深刻。但是自从(粤港澳)大湾区起来之后,我觉得我应该要选择的是大湾区而不是美国,它会是未来10年发展最蓬勃的地方。
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给大湾区“9+2”城市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林郑月娥:我们在共同编制一个共同的人才政策包,把他好的政策我的好的政策联合起来,未来应该有这个能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到粤港澳大湾区,协作我们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