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经是渤海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凉的带状小岛,被当地人称为“甸上”,涨潮时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千百年来,滦河从这里缓缓流入渤海,虽有唐代一曹姓妃子安葬于此的传说,但并没有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就连唐山本地人对“曹妃甸”也知之甚少,似乎只有海风肆意地吹过。 曹妃甸紧靠的唐山市唐海县,虽是沿海小城,却很少靠海吃饭,甚至连出海的渔民也鲜见,多年来一直沿袭农田耕作和淡水养殖的习俗。 2003年之后,似乎在一夜之间,各地各种高档车辆涌进了唐海县城;房价也从2003年的800元/平米飙升至现在的4000多元/平米,与唐山不相上下;县财政收入从2003年以前的8000多万元升至现在的3亿多元。“宁可错过深圳,但绝不可错过唐海”。2007年,唐海县一家房地产商打出的广告语让人怦然心动。 而这些,都因为曹妃甸。 其实,这只是唐海县城“发迹”的前夜。未来几年,作为曹妃甸的大后方,这里餐饮、交通、房产为重点的服务业将全面提升,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 曹妃甸,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处钻石级的天然良港,随着大规模开发建设序幕的拉开,也已身价百倍。 “在白纸上画美丽的图画”成为后起之秀曹妃甸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它是全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园,也是首批11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之一。当地人的兴奋还在持续,但有的人已开始担心,“这个图画到底能美丽到什么程度?” “在这里,不想赚钱都困难。” “来唐山投资,你不想赚钱都很困难。”9月16日,在2007河北唐山(曹妃甸)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推介曹妃甸时,河北省省委常委、唐山市市委书记赵勇说,“唐山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势不可挡”。 而在此之前,9月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商务部举办的跨国公司与省市代表午餐会上,河北省争取到了唯一一个推介机会,同样把曹妃甸高调推出,一时间曹妃甸成为出席午餐会的49家世界500强企业关注的焦点。 此时,曹妃甸的世界级港口的梦想已越来越近。 我国海洋地貌与沉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注这个地方,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建深水港口的设想。1992年,河北省牵头开始了专题研究。2003年,曹妃甸首次正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被列为河北“1号工程”。 就在环渤海地区的河北省内,之前就有秦皇岛、京唐、黄骅三大大港区,为什么这个之前一直无名的曹妃甸一登场就受到了如此礼遇?“目前,环渤海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至今没有形成具有战略地位的深水大港,难以适应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竞争的需要。”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曹妃甸港位于渤海湾中心地带,距唐山市85公里,距陆地500米处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为渤海最深点,是渤海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钻石级”天然港。“曹妃甸港区的建设,消除了我国北方能源、原材料瓶颈制约,提升了环渤海地区港口的整体功能,便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2003年之后的曹妃甸,开始了“势不可挡”的快速发展期。 根据规划,未来曹妃甸将建设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多个码头,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吞吐量达5亿吨。1500万吨精品钢,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1500万吨原油储备,400万千瓦火力发电,这些数字的背后,预示着它将是中国第一或者世界前几位。 2006年曹妃甸建议被列入国家“十 一五”发展规划。2007年5月,随着南堡10亿吨大油田的发现和首钢京唐钢铁厂的开工,曹妃甸更是“声势显赫”。 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曹妃甸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准入门槛”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进区项目除了要具备产业优势、自身规模外,还要看它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示范区要求,能不能在循环经济系统中找准定位。 “因为有了这个门槛,曹妃甸工业区先后拒绝了100多亿元投资总额的项目进驻。”曹妃甸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到2010年,工业区投资将不少于1500亿元,相当于一天投资1亿多元,同时,由于相关产业链的形成,这里将聚集120万人,到2020年,这里肯定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目前,一个50万人口的滨海新城正在规划当中。” “工业区的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就是一个大庆,首钢也是一座城市,这两者的落户和港口的拉动,使得曹妃甸将来的发展难以想象。” 这位负责人感叹道。 沿海小城的“发迹”前夜 作为曹妃甸腹地的唐海县,已十分明显地感受到了这种“难以想象”的巨变。 2003年以前,唐海在中国2000多个县中,还是默默无闻的一员。它是全国三个农垦体制县之一,经济发展主要靠稻苇和淡水养殖,水稻种植业是支柱产业,被称为“稻粒经济”。当地一位政府官员甚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五年前,来个记者也要提前三天打电话通知,以便买菜做准备。”当时,作为负责主要接待工作的唐海县政府招待所,入住率一直很低。现在,随着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这里已开始了星级酒店的历史。 “在四星级海澳大酒店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已有皇冠国际大酒店、远大宾馆等近十家三星和四星宾馆在建和竣工,不久唐海将成为唐山各县区中星级酒店最密集、服务档次最高端的餐饮服务功能区。”唐海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之前的2004年唐海只有宾馆9家,2005年已发展到59家,而现在已达到了200多家” “服务业是曹妃甸港区和临港产业发展需求最大、最迫切、最直接的产业。”据唐海县商务局的最新统计,服务业已成为唐海县的第一产业。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上缴利税比曹妃甸开发建设前增加了10多倍。仅今年前两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亿,占同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75.06%,餐饮住宿企业正在由扩充总量向提质升级转化。 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房地产业也出现火爆旺销之势。据唐海县商务局的统计,“从2004年开始的三年间,新增商品住宅面积40万平米,房价从2003年的800元每平方米飘升现在的4000多元每平方米。未来五年,这里还将开发各类商品住宅150万平米。” 虽然房价一路挺进,但当地居民对新生活的“奔头”超过了房价的飙升。 “受到曹妃甸港口的拉动,唐海地区就业岗位快速增加,预计近期拉动就业人数将达10-13万人,远期拉动17-25万人,将来会达到37-50万人口。”唐海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村土地开始向大户集中,大量的本地居民开始在工地上出现,并成为了服务业的主力军。” 曹妃甸港口建设才拉开序幕,但对一个县城的拉动作用却“立竿见影”。被称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曹妃甸,已开始发力。 成长的烦恼 随着中央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国家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即将出台和实施,环渤海地区将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又一新的增长极。处在环渤海中心地带的曹妃甸,正在谋求重中之重的地位,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是一项开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综合工程,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领域的关系。而我们的着眼点更多在唐山和河北,国家层面上的问题考虑得就不充分了。”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说。此外,据他介绍,许多大项目都是由国家部委来操作,但“级别太低”的曹妃甸工业区,与个别部委打交道很不容易,“有时候,一个项目,人家答复说行或者不行,我们都觉得很荣幸。” “为了大项目的协调,建议国家参与曹妃甸的管理,将曹妃甸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和省市参加的协调小组,在行政管理、项目审核、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现行的扶持政策。同时设立由多学科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开发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曹妃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业选择上,需要考虑周边地区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需要探索出一条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新路子。”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家海洋法规定海域项目实行单报单批,靠后发优势起家的曹妃甸,一个项目的实施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实行,许多项目的一体性非常强,作为单一项目的申报,制约了曹妃甸的发展。“比如一个厂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报,建设工人的配套生活区也需要申报,有时候,厂区建好了,配套生活区还没有审批下来,怎么办?如果实行区域审批,填海造地也不用一块一块地去造了,大面积造地会减少成本开支,而作为产业的相关配套设施也可以同时建设,节省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从曹妃甸的投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来看,要重视土地和资金的配置问题,通过多渠道融资,加快造地进度,否则将给曹妃甸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国家财政部《政府采购》杂志总编辑王晓光博士认为,曹妃甸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包括投资和金融管理。唐山、曹妃甸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一马当先,就必须发展现代金融业,搞好与国际资本的对接。 按照曹妃甸港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区内大多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规模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急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河北省发改委认为,“应尽快批准成立曹妃甸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以具有较强实力和投资经验的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吸收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社保等资金,重点对区内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股份类投资”。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博士认为,曹妃甸的发展需要更科学、更先进的指标指导,建议曹妃甸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等评价指标,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如单位面积投资、产值、税收指标,吨钢煤耗指标以及资本回报率、资本周转率、环境指标等,将曹妃甸各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提出今后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边是快速推进的港口建设,一边遭遇着“成长的烦恼”,中国未来的“鹿特丹”的梦想让人们兴奋不已,但也使建设者们增加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得尽快发展起来,才能找到市场分额。发展慢了,就没有了地位。”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说到,“而现在就是最好的历史机遇”。
查看本期主题任务:曹妃甸
自动对焦: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