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科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 1:施卫东在提案中建议,要实施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工程,加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及新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应用的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生产工艺与管控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实施智造生态要素提升工程,组建一批智能制造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智能制造全流程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2:许礼进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强化和加大该方向国家重点研发攻关重点专项,通过“揭榜挂帅”集中国家资源突破技术难点、打通技术堵点。在核心技术做到自立自强,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做到自主可控。

 

 

  施卫东:建立跨学院和跨学科的专业合作机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徐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义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将继续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能够真正做到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开动脑子,以实际行动建言献策、解决问题!

自201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反映社情民意,共提出了71个提案,反映了11个社情民意,涵盖了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他看来,当好全国政协委员,要重调研、重质量,多关注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效果。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婴幼儿社会化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存在建设和服务标准缺失、收费昂贵的问题”。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施卫东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公办普惠型为主的 0-3岁婴幼儿社会化照护体系”的提案,呼吁建立以公办普惠型为主的婴幼儿社会化照护体系。

为了写好这份提案,施卫东与南通市妇联一起在南通市崇川区10个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对前来接种疫苗的近500个0-3岁婴幼儿相关家庭开展了专题问卷调研。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婴幼儿照护存在“以家庭承担为主,父母、祖辈参与高”的特点,家庭对规范的社会化照护需求强烈,尤其希望机构能够提供婴幼儿的启蒙教育服务。

让施卫东欣慰的是,他的提案很快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采纳与实际落实。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江苏省政府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2020年重点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27份提案,不仅有关注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热点问题,也有“双减”政策等社会民生问题。

“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施卫东注意到,“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还存在大而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依然存在。”

去年,施卫东多次来到企业调研,与研发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企业高端装备生产及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情况,发现高端装备受制于人、工业软件基础薄弱、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在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供给方面存在短板,自主工业软件成熟度较低、竞争力不强,面向智能制造的支撑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他说。

为此,施卫东在提案中建议,要实施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工程,加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及新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应用的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生产工艺与管控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实施智造生态要素提升工程,组建一批智能制造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智能制造全流程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智能制造向高端攀升的瓶颈之一。”施卫东表示,对高校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高校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的智能制造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为此,施卫东在南通大学提出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新“引擎”,在学科发展上主动谋划布局,建立跨学院和跨学科的专业合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新体系”到“面向工程化的课程新模式”,再到“产教创新训练平台”,为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一条畅通的“跑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许礼进:搭建公共平台,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得展开,“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成为两会关键词。代表委员们纷纷就“科技创新”相关领域提出议案提案,其中制造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领域内的科技及模式创新自然引起了广泛讨论,但当下,我国制造业在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升级发展。

  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主要市场份额仍被外资品牌占据

  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还处在第三梯队,中国制造业仍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据最新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发那科、库卡、ABB、安川电机及其他外资机器人企业占据我国工业机器人67%的份额,而国内厂商占比在33%左右。发展工业机器人当务之急是翻越“三座大山”,即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从机器人成本构成来看,这三部件成本占70%左右,即减速器占成本构成35%左右,伺服系统占23%左右,控制器占12%左右。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占率已经达到了32%左右,但其中超过半数的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仍然需要依赖进口。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行业发展制约瓶颈亟待突破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工业机器人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有三大瓶颈亟需突破:

  首先,技术问题,包括要让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工业、中小企业应用中的相关集成、操作和维护变得更加简单,突破关键技术。其次,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求问题,中小企业对核心技术和装备“买不起、用不起”,急需创新模式解决这一行业现象问题。再者,人才问题,因为中国制造业行业多、需求广,需要一批了解制造业工艺的人才支撑需求与技术的对接。

  就以上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在两会期间回答了记者提问,许礼进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强化和加大该方向国家重点研发攻关重点专项,通过“揭榜挂帅”集中国家资源突破技术难点、打通技术堵点。在核心技术做到自立自强,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做到自主可控。

  在模式创新上,许礼进认为,在新发展阶段,制造业在围绕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过程中,要更注重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有效利用,一些行业的商业模式、生产模式、合作模式等需要重新构建。他建议对关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层面的核心关键技术,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合理安排各区域各省份的分工与协同,既不能让各区域各省份一哄而上浪费资源,又不能因为“骨头难啃”无区域无省份问津。

  对于各行业央企、龙头企业,建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首台套率先使用,以央企、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普及到全行业。对于产业集聚区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创新资源不够,许礼进建议搭建公共平台,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可以通过集中建设“智能共享制造”平台,产业聚集区的中小企业只需要专注研发和销售,无需自建工厂,由智能共享工厂集中提供制造服务,加速集聚区众多中小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在人才方面,

  可以加大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和华人科学家来中国为科技创新服务,加大新兴产业技术、前沿基础研究技术的紧缺人才的培养。

  此外,许礼进建议经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涌现出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制度也要及时跟上,例如在恶劣环境下替代人工的喷涂机器人、打磨抛光机器人,只要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满足要求,建议出台制度推荐该工种用机器人替代。

  我国《“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以此为奋斗目标,我国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发力向高端化、智能化、创新化发展。未来,我们坚信,更多高端工业机器人、更多国产工业机器人进入车间,为祖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