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山西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产业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近日,山西省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试点建设培育名单公布。130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将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在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山西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辗转奔波来到吕梁山深处的赵家洼村,连看三家特困户,发出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的号令;

  在汾河沿岸驻足凝望,要求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来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登上平遥古城墙,要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

  “到中央工作后,我一直关注着山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度赴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3500万三晋儿女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化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希望山西“用好这一机遇,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寄予厚望,“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西全力以赴破难题、增活力、蹚新路、保供应,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三晋大地深入推进。

  初夏时节,乌金山下绿意浓,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厂房内,两台大型燃煤发电机组隆隆作响。排出的烟气顺着管道被迅速抽进捕集设备,经过冷却、吸收等多道程序,变成高纯度的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

  山西瑞光热电公司总经理胡俊峰介绍,近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二氧化碳捕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余热梯次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1月27日,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企业极大的鞭策和鼓舞。”胡俊峰介绍,我们正在通过智能化管理,进行数值的再优化,进一步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并拓展二氧化碳产品的延伸应用。

  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轻点屏幕上的“一键启动”,井下智能采掘机与放煤机、运输皮带开始联动运转,滚滚“乌金”顺着传送皮带奔向地面。这个千万吨级矿井,已建成7个智能综采作业面。

  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面对“双碳”目标要求,山西将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向纵深推进,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全面提升能源稳定供应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如今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去年,山西原煤产量达到11.93亿吨,较上年增加1.3亿吨;向16省(区、市)累计发送电煤4356万吨。

  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齿轮飞转,机器轰鸣,公司首席工程师廖席正与工人们查看新下线的“手撕钢”产品。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走进太钢考察调研。

  总书记第一次到太钢了解新产品研发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

  那时,85后技术员廖席正在进行新项目“手撕钢”的艰难探索,平均每两天失败一次。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他鼓足创新勇气。

  一年后,厚度仅0.02毫米的“手撕钢”研制成功。2020年,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生产车间,廖席紧张又兴奋。

  拿起一片“手撕钢”,总书记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说:“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语,让廖席和研发团队的伙伴们更感责任在肩。

  “为了落实总书记要求,我们重新确定研发重点,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7个攻关组。”廖席说,“在总书记考察3个月后,我们成功轧出0.015毫米的超薄不锈钢箔材。”

  依靠“手撕钢”这一拳头产品,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取得快速发展,2021年利润创建厂以来新高。

  山西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产业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5月6日,右玉县机关干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右卫镇高墙框村义务植树基地,运苗车、水灌车来回穿梭。

  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新中国成立之初,林木绿化率不到0.3%,如今提高到57%。历任县委书记展开植树接力,带领人民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铸就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着力推进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山增绿,全面开展汾河、桑干河等“七河”治理……山西牢记嘱托,大力发扬“右玉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打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万木并秀、波光旖旎,汾河宛若一条玉带穿过太原城。水面上,几名皮划艇运动员正在训练。

  “以前的汾河,无论是水量还是水质,都达不到练习皮划艇的标准,我们只能‘远走他乡’训练。”太原市体育工作队水上项目划艇教练金刚感慨道,“近年来,汾河水质、周边风景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训练的愿望。”

  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在太原市区有9条主要支流。由于历史原因,汾河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山西出台《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启动全省汾河治理攻坚战。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太原市近年来实施“九河”综合治理工程,汾河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站在汾河岸边,总书记结合展板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介绍。听到汾河逐步实现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总书记点头称赞:“真是沧桑巨变!”

  对当时的情景,时任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现任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的邵社教记忆犹新,“总书记的肯定,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推进汾河保护和治理的决心。”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当好汾河的守护人。”太原市汾河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平国介绍,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已全面完成,“汾河晚渡”景点建成开放,贯穿汾河景区的滨河自行车道也正式投运,汾河景区成为太原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随着一项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果: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连续多年持续回升;2021年,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全部提升到Ⅳ类及以上水质。

  “太行、吕梁山区是山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主战场。”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袁同锁说,山西持续将全省90%的林草项目向“两山”地区的81个县倾斜,已经初步建成区域防护林体系,全省黄河流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已达25%。

  将黄河流域4685.91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纳入立法保护,将黄河流域46%的湿地纳入保护范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平方公里……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山西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森林覆盖率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出大同城区,一路向西,来到武周山南麓,气势恢弘的云冈石窟就矗立于此。第17窟内,几名工作人员正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影像数据。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介绍,为了保护好云冈石窟,研究院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为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云冈石窟整体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1/3。

  云冈研究院还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对第3、12、18窟的等比例复制,探索把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可移动展示。VR(虚拟现实)、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让历经千年的石窟艺术飞上“云端”、走向世界。

  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距云冈石窟400公里之外,便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3米宽的精美漆面上,百鸟飞向太阳,气势恢宏的故宫等古建元素融入画中。85岁的薛生金和徒弟们一起在工作室里创作漆器作品。

  薛生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让他和徒弟们倍感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沿街巷察看古城风貌,走进平遥牛肉店、推光漆器店、东湖老醋坊,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

  “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薛生金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这句话,他说:“我们一定要把平遥推光漆器这个文化瑰宝保护好,让漆器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延续,在保护与发展中更具魅力。”

  从开展文物抢救性、复建性、数字性、社会性保护,系统推进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到加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大遗址、重要文物建筑、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山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系统性保护传承,打造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

  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走进岢岚县广惠园小区居民王三女的家中,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茶几、电视、沙发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整洁干净。

  “赶上了好时代,是咱最大的福气!”4年多前,王三女还住在原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岢岚县赵家洼村,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丈夫、儿子已经去世,独自拉扯患有残障的孙子、孙女。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辗转奔波来到赵家洼村,走进这位特困户的家,安慰王三女好好生活,叮嘱当地干部安排好她孙子和孙女的特殊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赵家洼考察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

  在岢岚县考察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

  “总书记发出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的号令。”时任山西省扶贫办主任、现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的刘志杰说,山西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2017年9月,当地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赵家洼村最后6户村民搬到了县城,住进了新楼房。

  “我腿脚不太利索,政府照顾我住在一楼,生活方便。”王三女说,算上各种补贴,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汾西县僧念镇段村考察时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山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5月下旬,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满眼新绿。

  两年多前,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如今,依靠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扶持,小黄花“长”成了大产业。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伟介绍,全村现有黄花4200亩,人均近3亩,去年行情喜人,亩均增收1500元,仅黄花一项人均收入11600元。

  山西将产业发展贯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全过程,特色产业扶贫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大同黄花”“吉县苹果”等区域品牌成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硬支撑”;“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90多个特色劳务品牌,助力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夏日的段村,村道蜿蜒洁净,农家屋舍鳞次栉比。“现在村里水、电、交通都很好,大家都有事做、有收入。”蔡文明曾是村里的贫困户,2014年通过小额扶贫贷款买了20多只羊,靠养羊脱贫摘帽。“去年我家卖羊净收入4万多元,我和老伴又种了10多亩玉米,还能净赚1万多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这最重要的是有党的关心,有支部带领。”

  山西正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牵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工作、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用干部的辛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

 

 


 

 

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集群

山西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确定

 

 

配图说明:《新闻联播》,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观看厚度仅有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手撕钢”产品,鼓励大家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现在,不仅“手撕钢”的极限厚度又压薄了0.005毫米,还能在巴掌大的产品上打近300万个小孔,这种微米级精度的钢材用在纯平显示器上,能将像素分辨率提高好几个数量级。

 

 

 近日,我省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试点建设培育名单公布。130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将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在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省总工会对接29个重点产业集群,确定130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为首批试点建设培育对象。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集群的42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启动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88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各建设运行主体将合力建设融合型、专业型、开放型、生长型、共享型的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

  在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将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提供沉浸式实习实训。学生可参与相关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企业可提前锁定培养目标学生群体,实现产业人才需求和专业人才供给的精准适配,使学生毕业上岗就能独立承担工作,实现“招生”到“招工”的最短距离校企匹配。同时,开展创业培训和孵化,搭建技能人才入驻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通道。面向社会各类群体,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为重点,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还要积极承担技能竞赛实训和比赛基地职能,提供大赛集训、竞赛交流、师资研修等服务;建设区域职业技能第三方评价机构考核站点,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证书培训等工作。(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