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制造业  汽车产业  】

外资车企验证中国汽车市场合作共赢

编者按

中国良好的汽车产业环境正在形成磁吸外资的“强磁场”。20年来,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汽车产业链体系,特别是全球汽车业头部企业几乎都在中国扎根,在培育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并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和中国成为全球最活跃汽车产销国的历程。超大规模市场、良好营商环境、经济的韧性与潜力,是吸引外资车企扎根中国的巨大吸引力,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强大底气,中国汽车市场也因此成为中外合作共赢的典范。

华晨宝马沈阳大东工厂数字化车身车间。资料照片

“扎根中国、相信中国、看好中国”——解码宝马扎根中国20年

5月18日,宝马集团迎来扎根中国20年“生日”。“生日会”上,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与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也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2003年,宝马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目前生产整车超500万辆,2010年以来华晨宝马总投资累计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20年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集研发、采购、生产于一体,年产能达83万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中心之一。

扎根中国、相信中国、看好中国,20年来,世界汽车巨头宝马集团以其“投资变奏”的历程,向世界讲述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故事。

从“一锹土”到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宝马20年持续在华增资

在开启华晨宝马下一个20年之际,宝马宣布一系列好消息,除了纯电动新世代车型和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也正式启用,这将使宝马集团新能源汽车本土化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新世代车型的到来做好准备。

“我们致力将沈阳打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实现电芯、电池、电力驱动系统和电动车都在此生产。”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说。

从最初“租用生产线”的试探性生产,到在华建成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从最初主要作为企业购买的高端汽车,到如今“驶”入越来越多中国普通家庭……20年间,宝马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崭露头角,到成为全球最活跃汽车产销国的变迁。

200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400万辆。面对中国不断扩大开放释放的市场红利,宝马集团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成立合资公司之初,宝马采取的是租用生产线的轻资产投资策略,与华晨汽车共用生产线生产。“一锹土”的试探,换来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回报。2003年至2008年间,宝马在华年销量从1.9万辆猛增到6.6万辆,最高一年增速达52%。

最初,宝马所有零部件都采购于德国,运到中国装配成整车。得益于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和良好环境,2009年,华晨宝马宣布实施产能扩张战略。2010年,宝马正式在沈阳投资建厂。

宝马在沈阳的第一家工厂建在沈阳市大东区。大东区在两年内完成了规划、土地征收、平整等所有流程,一天之内办妥涉及土地、施工手续等多个证照,用最优的营商环境为投资保驾护航。

之后,宝马又在沈阳铁西区建立了第二家工厂。“当时,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宝马销量不断增加,租线生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他们有了更多投资建厂需求,铁西区积极与企业对接,我们的诚意和效率战胜了多位竞争对手,促使宝马第二家工厂顺利落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延宁说。

一子落带动满盘活。宝马确立了“在中国,为中国”的全面本土化战略,在沈阳陆续建设了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等。

2022年,宝马铁西工厂里达厂区建成启用,这是宝马集团全球第一座以生产电动车为目标而设计的工厂。目前,华晨宝马拥有员工2.6万人,其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也从无到有,突破430家,超过120家位于辽宁。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的零部件采购额超730亿元,其中60%来自辽宁。

走进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的主办公楼,迎面看见的就是一条悬空的流动生产线,车型各异的新车一辆接一辆,准备进入总装车间完成车辆装配,每55秒左右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车间内,巨大的橘色机械臂扭动着身躯,精准配合完成零部件的抓取、焊接等工作;智能物料车自动有序运送着各类零部件……

对于宝马在中国的发展,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东工厂钣金段长安亮深有感触。“2003年刚来华晨宝马上班时,厂里的机器人还不多,现在机器人几乎存在于每个生产环节。”

如今,宝马集团正通过在沈阳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工厂支持中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双碳”目标。

“中国是宝马的第二个家,”回顾扎根中国20年,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此前表示,中国的市场和创新能力对宝马来说必不可少,“如果没有中国,宝马的发展战略将无法实现。”

从“看一看”到“停不下来”,宝马连续加码中国

资本用脚投票,投资看重的是环境。记者深入采访发现,从“看一看”到“停不下来”,以宝马为代表的众多外企在华持续增资“上新”,彰显出中国对外资的三重巨大吸引力。

——超大规模市场。2022年,中国以2718万辆的产量,2686万辆的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地位,汽车行业也告别单一品种、单一品牌的“一家独大”,呈现多元消费、多样化产品的“百花齐放”。

目前,宝马集团每销售三辆车就有一辆交付中国。“中国是宝马的第一大市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宝马新产品开发将充分考虑中国客户的期望及需求。

宝马热销的背后,是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

“我家第一辆车是一辆小小的奥拓,这些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越来越好,前几年,家里卖了旧车,买了一辆宝马车,高不可攀的‘豪车’,现在也渐入寻常百姓家。”沈阳市民刘一方说。

沈阳华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于海涛说,10多年前,购买宝马车更多的是企业,如今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宝马当作改善型用车,甚至首台家庭用车。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及为跨国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造就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宝马铁西工厂里达厂区和全新动力电池项目所在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近年来,沈阳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有关方面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有关手续的办结进度。

为解决职工居住生活问题,沈阳建了宝马花园住宅小区,现在宝马工厂周围已经建起了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为解决看病就医问题,沈阳引入了北京三甲医院积水潭医院,并且接通了包括德国在内的多国医保报销系统;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沈阳市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了德国盍碧玺曼詹国际学校,这是东北地区唯一12年一贯制的德制国际学校。

“我们积极抢抓中德合作战略新机遇,坚持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新体系,全力打造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战略合作试验区。”沈阳市铁西区委书记郭忠孝说。

——经济的潜力与韧性。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和潜力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人才、技术、资金等各项要素,都可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中国外贸的韧性持续显现。今年1月至4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8%。世贸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期由1%上调至1.7%,认为中国消费需求的释放将促进国际贸易增长。

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是今年全球增长的一大亮点。

从宝马到特斯拉,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热土

和众多外资车企一样,宝马刚进入中国时,是“在中国、为中国”,如今已经向“在中国、为全球”转变。

3年前,宝马在中国制造的首款面向全球出口的纯电动车型开启销售,随即在大连港登船起航,出口全球市场。

走进黄海之滨的大连港汽车码头,崭新的汽车正一辆接一辆驶入大型货轮。“今年年初起,我们天天忙着接车和发运。先后为华晨宝马、沃尔沃、一汽等客户提供了港口物流服务。”大连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仅今年1月,大连港汽车码头已完成商品车外贸出口作业超6000辆,出口量同比增长近270%。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整车出口达到106.9万辆,同比增长58.1%,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走进华晨宝马铁西工厂里达厂区,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在自动化设备的辅助下鱼贯下线。2022年,宝马在我国市场交付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91.6%。高乐说:“今年宝马将全力以赴电动化,为中国客户呈现11款纯电动产品。”

中国制造的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正在为更多外资车企带来机遇。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整车超71万辆。今年4月,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新片区。

3月10日,东北首家特斯拉智能一体化门店在沈阳开业,这里基于智能汽车的产品特点和移动网络技术,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售后服务体系,除线上解决问题外,还可为车主提供预约上门检测和维修等服务。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对外开放脚步不停,让我们对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充满信心。”特斯拉中国北区总经理马力说。据了解,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

空客获得中国160架飞机采购大单,跨国企业高管掀起访华潮……外资持续加码、外贸不断提速,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吸引力正日益凸显。

2月15日,总投资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完成大件重型设备吊装,并开工建设研发中心;西门子医疗将位于上海的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与原本的亚太区平级的大中华区总部……

齐普策认为,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主题。展望未来,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携手为世界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行业繁荣。

“宝马见证了中国成为全球最活跃汽车产销国,也见证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中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记者 徐扬 傅勇 王炳坤 于也童 汪楠 沈阳报道)

天津“强磁场”磁吸外资汽车产业链

一汽丰田加快向新能源转型、德国汉特曼集团追加1.4亿元建设新生产线;大众汽车驱动电机项目开工建设……最近,一些汽车产业链外资企业纷纷聚焦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投资。

据悉,作为我国开发开放前沿、外资在华聚集地,天津滨海新区今年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吸引1.9万家外资企业入驻。

数字的背后,是滨海新区精耕细作、厚植沃土的持续努力。外资在滨海新区的投资落户接踵而至。

总部坐落在滨海新区的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 去年年末,随着其旗下位于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投产,一汽丰田的转型步伐越走越快。“截至3月末,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80%。”一汽丰田办公室主任白晶说。

外企在新区扎根成长,带动了新区产业的升级再造。

近日,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德国汉特曼集团签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汉特曼集团将投资1.4亿元,在保税区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及发动机下缸体铸造件生产线。这是继2018年追加投资1.5亿元后,汉特曼集团再次在新区追投。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进行设备安装,2024年初投产,2025年实现量产。项目建成后,将为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最新纯电车型生产关键零部件,并为北京奔驰、宁波戴姆勒-吉利公司生产发动机下缸体铸造件。

此外,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的APP550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项目也在天津经开区西区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大众汽车正不断深化电动汽车零部件的中国本土化生产,从而进一步推动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化进程,这对于天津经开区乃至天津市的汽车产业能级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一批外资项目的落户,如今滨海新区已构建起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3月,新区招商团先后奔赴法国、德国、丹麦,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25个已落地项目增资扩产、12个在谈项目加速落地。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累计吸引1.9万家外资企业注册设立,120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前来投资。”滨海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鲍健说,一汽丰田、汉特曼集团、大众汽车等众多知名外企扎根,成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外企投下信任票,既有区位、市场、人才考量,更离不开对发展环境的认可。

“滨海新区这些年努力为外企在华成长提供优质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新区副区长赵前苗表示,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专家+管家”优质服务,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近日,天津港保税区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4.0版,提出了4方面48项举措。短短几年内,这里营商环境政策升级四版,确认登记制、拿地即开工、套餐式注销等政策,一遍遍刷新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认知。

除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关怀外,改革开放的效应也在放大。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滨海新区区域叠加。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朱长存说,得益于加大开放力度,丰富便利举措,一季度自贸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8.71%,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4.31%,吸引外企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超六成。

“我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自贸功能创新赋能实体产业发展,助力外资企业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天津港保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徐海涛坦言。

不仅如此,滨海新区还以问题为导向织密“服务网”。鲍健介绍说,滨海新区连续三年组织“外资企业大走访”、“一对一”上门,及时了解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薄文广认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持续加码,对在中国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记者 毛振华 王井怀 梁姊 天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