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部长通道 科学技术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未来产业 国家水网 新能源汽车 量子技术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
  
  首场“部长通道”,重点内容快看!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接受了采访。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
  
  谈创新成果:“新三样”出口增速喜人
  
  过去一年:从投入看,全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达到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产出看,2023年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授权发明专利达到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从成效看,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就是大家讲的“新三样”,去年出口增速喜人。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
  
  谈青年人才:鼓励把一半以上的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到年轻人身上
  
  一是大胆使用。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提供平台。比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80%的项目由4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承担。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到目前已经有1100多项是由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牵头负责的,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总数的20%以上。再比如,在许多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到处都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在北斗导航、探月工程、中国“天眼”这些大工程中,许多项目团队的平均年龄刚过30岁。
  
  二是加强培养。以我长期在科研院所工作的经历,我的体会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要赶早一点、宽松一点、面宽一点,跟得紧一点,帮助他们尽早熟悉科研、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把握方向。我们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一半以上的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到35岁以下年轻人身上;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我们把对青年人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指标。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比如,对从事基础前沿交叉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我们想办法提高稳定支持力度,尽量减少考核频次,让他们心无旁骛,沉下心来潜心科研。我们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目的就是把这些青年科技人才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比如说采购、报销、填表等,保证他们充足的科研时间。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谈水利建设:2023年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最高纪录
  
  2023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这11996亿元投资通过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完成。
  
  谈国家水网:到2035年建成国家水网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把目标年设定为2035年。也就是说,到2035年要建成国家水网,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任务集中反映在“纲、目、结”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这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这三条调水线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二是织密国家水网之“目”。根据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以自然河系为基础,以引、输、排水工程为通道,形成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水流网络。
  
  三是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在自然河系和重点引调水工程的衔接处,兴建具有控制性的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以此来提升国家水网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谈粮食生产: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908亿斤,比上年增产了177.6亿斤,再创了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抓好粮食生产?
  
  第一,稳面积。努力把粮食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
  
  第二,提单产。把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在试验田、示范田、指挥田的基础上,让单产大面积的提升。
  
  第三,优服务。今后重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改革激活农技推广体系,另外发展各种专业型、社会型、服务型的公司企业,构建起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带动小农多种粮、种好粮。
  
  第四,强政策。围绕中央提出的健全“两个机制”,就是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今年已经定了几条大的政策,一是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二是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行全覆盖。三是大幅度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同时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
  
  谈脱贫攻坚:2023年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96元
  
  去年,832个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396元,近三年年均增加1200元左右。他们收入的增速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增速。
  
  脱贫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都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能保住68.7%的收入大头。只要有意愿、只要有劳动能力,每个脱贫家庭都有一个人以上实现了就业。
  
  每个脱贫县都已经培育形成了2到3个以上的特色主导产业,90%以上的脱贫户都参与其中,能够分享收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
  
  谈央企发展:央企必须承担国家责任,为老百姓做事
  
  中央企业去年实现了销售收入40万亿,增加值10万亿,利润2.6万亿,都实现了稳定增长。特别是在投资方面,去年中央企业总投资6.2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万亿,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0%。这里面投资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去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全国是3%,我们已比全国高出大约8个百分点的投资增速,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初步统计,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0万亿。
  
  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中央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必须在承担国家责任,为老百姓做事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谈新质生产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提前布局
  
  未来一定要更加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方面,中央企业做的是比较好的,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大的一些成果都出自于中央企业。但是“立地”,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去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了600亿,占研发投入比重接近6%,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
  
  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