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人大代表    数字化转型  县域经济  新型工业化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移动总经理马奎:建议推动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工作部署第一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发展县域经济”。
  
  
  
  如何进一步紧跟全国新型工业化的步伐,推动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马奎围绕“激活企业技改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企业数字化升级、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
  
  推动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
  
  经马奎了解,四川、贵州、河南等省份先后印发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壮大县(市、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工业经济强县。并且,多个省份制造业智改数转已迈出坚实步伐,其中,浙江省以县(市、区)为试点单元,推动细分行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底已有48个县(市、区)列入浙江省经信厅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域,占全省县域数量的近53%,为全国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县域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样板。四川省2024年启动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重点从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程、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服务商能力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在应用方面,县域领军工业企业已启动数字化转型步伐,如四川省的攀枝花钢铁、德阳中江县的亚度家居等企业,已建立5G全连接工厂,发挥5G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落地。
  
  三大问题制约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
  
  马奎调研发现,当前县域工业经济存在投资偏弱、产业链资源流动弱、科创能力较弱等三大问题,导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链、供应链、创新链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亟需通过国家政策牵引推动县域工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县域工业结构偏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投资意愿低。从在四川、云南走访情况看,县域工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企业少,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初加工或贴牌代工生产等产业链的中低端价值环节。因考虑到企业利润率较低、技术改造投入高、数字化转型前景不明朗等因素,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对持续扩大投资的意愿降低。
  
  二是县域工业资源集聚能力弱、要素流动效能不高。受限于地理位置、城市发展能级、创新创业环境、消费娱乐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县域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吸引能力较差,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国内县城的劳动力市场相对成熟,但资本、技术、数据等数字化转型要素交易条件不成熟,要素流动效率、资源有效配置水平不高,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效率较低。
  
  三是县域工业企业创新资源不高、科创能力较弱。我国中西部县(市)地区缺乏高水平的科教资源,仅部分毗邻省会城市的县(市、区)拥有一定的高校科研机构资源,缺少基础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能力。
  
  图片
  
  “五链”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阵地”,针对上述问题,马奎提出建议:聚焦县域工业经济,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升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实现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建议加大资金牵引,激活企业技改需求。政府适度加大政策支持方面。建议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支持,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对网络设备、自动化设备等智能装备改造的资金扶持,采用前置补贴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硬件投入成本。深化应用场景推广方面。建议继续加大对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数字化诊断等示范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县域内数字基础设施较好的产业集群率先建设5G全连接工厂,打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标杆,提升引领效能。
  
  二是建议建议围绕主导产业加强相关生产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县域领军企业积极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的立项和实施,促进技术突破;推动县(市、区)科技、工信等部门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降低民营企业的市场和技术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扩大技术创新主体基数,完善创新机制体制;提升产品技术检验测试,发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倒逼升级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专利、商标审查绿色通道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高效获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技术质量建设
  
  三是建议着力提升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提升集群化竞争力。助推企业供应链管理升级。继续支持县域传统的钢铁、中草药、农产品等支柱行业企业进行新工艺改造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改造,推动中小微企业纳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强化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开放互融,推动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如制造业产品的信息服务等。健全集群培育机制。号召各地区制定本地区新兴、特色产业集群专项扶持政策,建立产业集群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对集群培育任务执行情况、工作经验、问题与改进措施做好信息汇总。
  
  四是建议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增强企业和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流动。一方面,提高数字化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围绕各县(市、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各省省会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县域设立服务触点和团队,完善县(市、区)的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推进人力资源流动。聚焦分布于市区及县域的职业院校的专家、技术人才和创新基础设施,搭建与企业的人才交流通道和成本共担机制,推动学校专家和研发检验设施能力服务县域工业企业发展,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源和存量设备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