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网络管理员能摆脱四处救火的消防员形象?什么时候数据库管理员能够从容应对海量数据的监控、管理?什么时候系统管理员能够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呢?
自动化 必须的
2010年5月份,第三方研究公司Coleman Parkes Research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IT支出呈现出 70/30 规则,即与新的IT计划相比,企业70%的钱都花了现有系统的运维上。而IT运维人员70%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日常巡检、系统发布、配置等基础运维工作上。
的确是如此。在4月9日举行的“自动化:IT的未来——惠普软件IT自动化用户研讨会”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国有大型银行技术经理以其数据中心为例向记者介绍,复杂的架构、繁杂的工作、严格的流程、纷繁的系统、众多的管理团队和离散的操作,让系统运维工作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但实际效果却不怎么样。
因为集中复杂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部署与多点分布的业务应用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复杂的架构下,“要手工做持续的大量变更非常容易出错,且前后不一致;而在运维组、调度组、安全组等不同的团队及系统之间的调度和协作也因缺乏标准化控制而凌乱;在各自独立的系统视图下对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竖井式的分离管理也让运维工作不能体现出整体效应。”这位技术经理感慨地说。
一方面,企业既需要用自动化工具替代手工操作,把IT人员从繁琐的日常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不再做重复劳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具创新、更有价值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动化也能解决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后,各个岗位互相扯皮、责任不清的问题。
“无论是从人工成本还是系统效率还是支撑业务创新的角度看,IT自动化都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安全部副总经理敦宏程肯定地对记者说。
光大银行运行管理处项目经理张宪铎也对记者说,“各银行具体环境不太一样,得根据银行自己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原则下,自动化应该是个大方向。
业务导向的运维
“现在很多监控、管理工作是孤立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业务之间不相互关联。一旦业务出现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简单、可控的监控与管理,不能自动化,无法高效地解决问题。” 惠普全球运维管理资深专家Jonathan研讨会上以美国大型医疗药品供应商麦克森(McKesson)的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为例,介绍了当前IT运维的现状和难点和自动化IT的价值。
当然,IT自动化的价值不只是在于保障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要高效、灵活地实现IT对业务的支撑,应对加速变化的业务流程,与业务融为一体,不断创新。
惠普软件技术总监于志伟用医院急诊的例子介绍了瞬捷企业对IT自动化需求的必要性。“一名昏迷的病人被送进急诊室抢救,扫描一下,这名病人的病史、过敏史等所有信息就都展现在了医生面前,医生就可以对症采取急救措施了。在医院,时间就是生命。试想如果没有自动化的IT手段收集、快速查询、传输这些信息,抢救情况会多么糟糕,而单靠人工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外,他也说,现在企业对CIO的期望,不再只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率,而是得面向业务,更加敏捷、高效地去适应业务流程,通过IT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增长利润、体现竞争优势。而通常情况下,要实现这些CIO不得不还得面临的一个“残忍”现实是并没有增加新的IT预算。还是原来那些钱,但却要做更多事,那么CIO就必须简化IT,通过IT自动化实现创新的目标。
在于志伟看来,IT自动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个任务自动化,用自动化工具取代日常手工作业,比如服务器自动巡检、自动化测试应用上线等,这样可以解放IT人力等资源投入到其他创新项目,这个阶段是目前大多企业都可以做到的;第二阶段是自动化IT流程,依据ITIL等标准化的最佳实践,实现配置、变更、事件等管理的自动化,将过去要用2-3个小时做的事情现在用几秒钟完成,这阶段是IT应用相对成熟的金融、电信等行业用户正在做的;而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实现服务自动化,比如上线一个ERP系统、CRM系统,过去可能需要5个月,而通过自动化,通过云服务就可以2个小时完成。于志伟说,怒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已经实现了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的自动化,而面向业务的流程和服务自动化则是大势所趋。
Jonathan则针对目前IT运维的现状,提出企业先要整合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各自的监控管理平台成一个平台,然后从业务出发,看业务需要落实什么,再将业务与IT紧密关联,并通过恰当的支持体系实现整个运维过程的自动化。
在会上,惠普软件自动化专家陈禾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惠普针对数据库和中间件自动化的DMA解决方案。他认为,针对数据库和中间件自动化的DMA是基础架构到应用之间的一个连接纽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连接点。
关键是基础脚本库和流程库
已经有两年数据中心自动化建设经验的某大型银行数据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