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CPS中安网 2011-04-28 11:00:45
摘要:亚运之际,广州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间路网的通行能力,应用智能亚运交通及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了安全、畅通、有序、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适时的进行交通管制,对电动二轮三轮、大中型货车、拖拉机、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车辆进行特征信息化规范管理。
关键词:智能交通[7篇]视频监控[4篇]广州[11篇]亚运会[1篇]
2010亚运盛会在广州召开已胜利闭幕,开幕式在珠江水域举行,使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带有一定的复杂性,难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但通过各级部门的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充分运用高科技智能化技术,进行水陆空立体式对亚运场馆及其周边环境重点安保。在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0多万辆、出入我市车辆每日达80万两、亚运期间广州入出境达130多万人次的情况下,做到人车的“逢疑必查”没有造成大的交通拥堵,这与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密不可分,仅卡口系统近130个,其中高清卡口系统可以清晰抓拍车辆号牌及驾驶人员的面貌特征,联动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自动识别与视频监控系统、水下地形三维显示系统,统调公安、海事、港航、救捞等部门,对违法犯罪的侦破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亚运水上、水下、路面、空中交通安保得以成功。亚运之际,广州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间路网的通行能力,应用智能亚运交通及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了安全、畅通、有序、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适时的进行交通管制,对电动二轮三轮、大中型货车、拖拉机、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车辆进行特征信息化规范管理。关于广州智能交通系统GZ-ITS(GuangZhou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其规划及实施等工作在亚运交通车辆管理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使得空间路网与人、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协调统一,大幅度提高了广州市交通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效地减少了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确保了亚运的交通安全,提高了交通路网的运输效率。
一、对亚运特征化车辆与智能亚运交通情况的分析
2010亚运,交通安保智能化尤为必要,对于各类电动车与机动车的整治和赛时的交通管制成为亚运交通保障全面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智能交通系统GZ-ITS建设的工作任务,明确了道路交通管理科技部门的职责范围,负责组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及其亚运扩展工程的建设、改造、完善维护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及时应用,做好亚运期间交通警保卫的交通设施保障,协调各类交通指示标志标准化改造工作,会同其它部门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方案,专人监督、跟进亚运城、比赛场馆、周边市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含临时停车场及交通监控系统的建设改造工作,及时参与审核辖区的交通管理和组织方案的实施,开展包括“五类车”在内的交通整治专项行动。广州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其交通科技建设与智能化交通的发展不仅在珠三角区域内具有示范作用,对于全省甚至整个国家的中心城市都有示范意义。为此,在亚运交通建设和保障方面增加扩容智能交通设施,建立了专用信息平台,确保了电动车与机动车专项整治和赛时交通管制的智能高效性,使亚运会得以顺利召开。
对于亚运会场馆及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交通工程、交通组织和交通信号、交通控制、监控及通信管线,对于亚运城及各场馆内部道路、与外部市政道路连接部位、停车场等交通工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对于内部道路交通组织、进出口、车库进出口、安检口的布置,结合周边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与市政道路协调衔接状况,考虑“五类车”因素在内亚运安保的要求,避免在主要道路开设过多出入口,减少主干道出入口,充分利用了内部道路组织场地内车辆的交通流线;对于亚运安保临时设施需要占用绿化用地,利用公共绿地设置停车场,其车辆进出口的设计要符合亚运安保和赛时交通组织的需要,道路绿化带开设临时车辆进出口,均符合亚运安保和赛时交通组织的需要;对于道路绿化应与交通标志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相协调,避免阻挡司机观察交通安全设施的视线,在重要路段、路口设计安装必要的监控设施和电子标签阅读卡,以预期性的对特征化车辆进行交通管制;对于场馆内部交通,应确定赛时安保封闭线、安检通道,所有人员和车辆都要凭证或门票才能进入安保封闭区。安保封闭线内按安保要求设前院和后院,普通观众限制在前院范围活动,后院应设置在场馆主席台方向,是运动员、裁判员、官员及工作人员等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活动专区,前后院通道进出口应分开,前后院交通流线不交叉。
对于安保线上的安检口处有充足的人车缓冲区,设置观众集散广场,保障候检人员集散和车辆不在主要道路聚集和排队,不影响车辆进出和途经正常交通。车辆安检口设置了缓冲区和候检车辆停车区,防止候检车辆阻塞周边道路交通,并预留贵宾车辆免检通道。
对于场馆应设贵宾警保卫对象专用通道和进出口、停车区,运动员裁判员官员贵宾通道等进出通道不应贯穿观众候检区。
对于进场流线的设计符合安保要求,安保检查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道路交通组织的需要,候检车辆应不影响市政道路正常交通。场地内部人员流线应与外部交通流线相结合,外部交通流线应结合前后院的划分进行区分。
对于场地内道路应符合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横纵坡度、线形、弯道半径等安全技术指标的设计也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对于场馆内交通道路路口、路段也应设计安装必要的智能监控设施,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