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外贸出口跃居全省第四
首季出口额5.05亿美元,同比增长51.7%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核心提示
大海浪涌,海轮如织,万国旗飘,海港繁忙……丹东人对海洋的期待与重视,就如那墨绿色的海浪,奔涌不息。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第一时间,丹东就敞开大开放的胸怀,以第一季度外贸出口额5.05亿美元、同比增长51.7%、位居全省第四的好成绩,展露出强势身姿。丹东,一个拥抱海洋的新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让新机遇成为新动力
丹东历来就是一块开放的热土,开放也是牵动丹东未来发展的 “主引擎”。唯有开放,才能改变落后;唯有开放,才能促进发展。这一点已被丹东多年的发展历程所佐证。
基于对 “全国开放峰值已经来到辽宁,辽宁开放峰值正在来到丹东”的精准判断,丹东,将新机遇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全面发力。傲立于全国沿海开放新一轮大潮的最前沿,丹东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沿江沿海经济带为两翼,以“四大经济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辽宁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推进东北东部出海新通道、东北亚地区国际化港口城市建设,丹东经济活力迸发,成为黄海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开放先导区的丹东,通江达海,实现了由江到海的华丽转身。他们在区位条件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130公里江海岸线,总面积567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建设了沿江沿海经济带,举全市之力建设以新区为核心的沿海四大经济区,如今已呈现出齐头并进、互相促动、全方位开放的强劲态势。
以此为带动,丹东又重点规划和建设了通远堡、金山、五龙背、汤池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以点促面,使整个丹东地区形成全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时刻掌握着大开放的“第一脉动”。
不仅如此,丹东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备。 “八路、两港、一场”正在为丹东“十二五”时期的大开放、大发展,铺就陆、海、空立体化大交通的快速跑道。建设中的沈丹铁路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正在全速推进,丹东与世界同步,即将迎来“高铁经济时代”,并与沈阳、大连共同构成辽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融入同城化的“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经济高速起飞时期已经呼啸而来。丹东港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国内港口直接通航,海洋红港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丹东拥有两个亿吨大港的远大目标正在加快实现,一市两港让世人瞩目。已经开通的北京、上海等空中航线,更是让丹东早已进入以北京为中心的 “两小时经济圈”。丹东,作为东北地区的黄金枢纽,正昂首阔步,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征程中展翅欲飞。
以新动力带动新发展
丹东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和泛黄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国际性两大经济圈在丹东交汇碰撞,赋予了丹东拓展辽宁沿海发展空间、加快与两大经济区域融合交流的重任,更是架起了泛黄海经济联通东北亚经济的重要桥梁。
于是,进入2011年,人们欣喜地看到,面向海洋的丹东,伸出双手与兄弟城市携手合作,满怀信心走向世界。丹东紧抓发展的良机,以此为动力借势腾飞,迎接全新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
新年伊始,数九寒天,辽东大地寒冷异常,而丹东却成为开放和投资的热土,受到世人的瞩目。 1月15日,丹东温州商会成立,在丹东和温州搭建起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桥梁。在丹东温州商会的组织引导下,更多的温州籍企业家发挥自身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宣传推介丹东,使之正向承接温州及浙江资本转移的重要基地迈进。
坐拥两港,背靠腹地,丹东肩负着东北东部地区乃至东北亚走向世界“大通道”的重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丹东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的经贸交流,通过“窗口”牵动“腹地”,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向西,丹东积极融入大连核心圈,逐步建立与大连区域互补产业链条关联度高的产业结构。向东,通过加强东北东部区域经济联合和物流融合,丹东最大限度地发挥在东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作用,携手大连及东北东部11市(州),初步构建了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新框架。
把握开放新机遇,丹东市各级政府、部门切合实际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计划。东港市结合对自身区位优势的宣传,完善海关、商检等联检部门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提高项目包装质量和包装深度。他们全年计划包装项目150个,其中50个达到初可研深度。围绕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招商方向,继续在国际物流、再生资源、装备制造、总部经济等主题招商上做文章,重点面向日韩等国家及港台、长三角等地域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的项目,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