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铸伟业 日月换新天――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三周年测绘保障纪实
时间:2011-05-11 10:19:56来源:测绘局作者:
伤悲、绝望、泪眼,黑色瞬间,大地撕裂,满眼断壁残垣……
喜悦、希望、笑脸,绿染山川,新居如画,处处胜似江南……
三年前记者眼中的北川老县城:遍地的瓦砾、倾斜的楼房、崩塌的山体,一片死寂。三年后,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37米多高的北川新县城第一高建筑羌族碉楼巍然耸立,静静地俯视着脚下已经竣工的3000多套安居房。黄泥墙、木板门、红灯笼、青砖瓦,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建筑依山势高低错落分布在古街两边,在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映衬下,今天的汶川县水磨镇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在什邡市红白镇,从杮子坪村到红白村,从五桂坪村到峡马口村,灰瓦白墙、坡型屋面、仿木门窗,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银杏古树、依依杨柳和青山绿水相得益彰,仿佛江南。
八级强震惨烈空前,全球震惊。“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外媒体断言。“只有亲自来到灾区,才能读懂‘奇迹’的含义!”而今前往灾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由衷地感叹。
是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在“世界性难题”面前,短短三年时间,中国就创造了人类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史上的伟大奇迹!
强烈的对比,起因于三年前那场刻骨铭心的灾难,形成于三年间这段浴火重生的磨砺。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口最多的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科学决策,举全国之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2008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6月1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
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灾后重建战役在川、陕、甘等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重整山河 大地基准呼之欲出
如果把震后满目疮痍的灾区比作一张白纸,那么三年来,白纸上已画出又新又美的图,废墟上建起了更靓更好的家。科学规划、科学建设,是那支神奇的画笔。而规划建设之基础是最前沿最先行的测绘工作。
汶川地震之惨烈使山体发生变形和移位,眼前震中映秀镇周围的山体仍然可以看到地震留下的痕迹,山川变形,大地位移。被誉为指南针的大地基准参数全部失效,没有它,如同夜航的轮船失去方向。规划底图、航空影像、地理信息数据,一切都失去准确的坐标,科学规划、科学建设便如无本之木,无从谈起。为给重整旧山河奠定基石,国家测绘局第一时间主持建立覆盖整个灾区的四川省地震灾区应急测绘GPS连续跟踪站(GNSS)网系统,充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测绘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并为震情趋势分析、测绘基础恢复重建和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参考体系。
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国家测绘局联合中国地震局组织约100个专家技术组,奔赴灾区,开展野外监测工作,实施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在青藏板块监测过程中,施测了五道梁、安多、当雄、日喀则、拉孜、定日、珠峰地区等地的多个GPS点,并在由拉萨至珠峰北测量路线沿途加测了重力点。在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陕西南部、甘肃陇南等地区,专家技术组监测了100多个GPS点。与此同时,收集了上述点位2005年至本次地震前的测量数据,以及全国范围的28个国家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在汶川地震前后各10天的监测数据。
随后,技术专家组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利用国际全球导航卫星定位服务精密星历、国际全球导航卫星定位服务跟踪站及我国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点坐标和速度场信息,通过对地震前后的观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形成监测结果,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权威数据和决策依据。
身处一线的四川测绘局第一测绘院于5月27日派出50人组成15个外业小组,奔赴重灾区北川、绵竹、青川等地,开展灾后重建大地基准检测,对震区原有的20多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GPS B级网的大地控制点进行了重测。
他们是全国测绘系统最早进入重灾区的队伍。灾区环境十分艰苦,不仅缺水少粮、空气污染严重、道路不通,还时刻面临着余震不断、泥石流、滑坡等意想不到的危险。测绘人员自带帐篷、防护用品、食物以及矿泉水进入灾区作业。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住帐篷甚至睡在车上,靠自带的干粮充饥,有时还不得不身着防化服作业。有些站点,比如重灾区小金、米亚罗、黑水、茂县等,由于道路损毁严重,车辆根本无法行驶,测绘人员不得不徒步行走。有时为了赶到一个站点,在路上就要徒步5、6天之久,脚底磨出了水泡,他们痛不言痛,苦不言苦,连续作战。
经过25天的艰苦奋战,我测绘先头部队终于顺利完成灾区20个应急站的踏勘、选址。8月底,GNSS站网建成,9月1日,正式面对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基准服务。四川省地震灾区应急测绘GNSS站网系统覆盖整个四川灾区。服务范围涉及灾后重建的各种基础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国土规划、用地放线、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重力研究、管道测量、地质勘探、像控测设、地籍调查、矿山测量、灾害监测、新农村建设、管网图档资料辅助定位、无人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研究以及遥感影像研究等方面,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