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等流程工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水处理及教育领域等公共事业部门。在6300多家企业实施了9400多个项目。在千万吨级炼油、4580大化肥装置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赢得了我国在中高端控制系统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中控公司集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是首批“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之一。多年来,中控科技集团还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软件园重点骨干企业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中控的企业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通过标准国际化创新工程的实施,中控公司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技术壁垒,率先实现了自动化领域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带动了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每年3000多亿元的技术进步。在与霍尼韦尔、ABB等国际企业的正面竞争中,赢得了国内近10%的市场占有率,其产品在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一、特征描述:———是我国自动化领域中唯一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知识产权和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关键。2005年,大中公司主持制定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审核,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工业自动化标准,打破了外国公司20多年的技术垄断。
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中控的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迅速增长,近三年来共申请获得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构筑了基于EPA(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开放网络通信平台)标准核心技术的专利池,有效保障了技术开发及未来市场的自主权。基于各项专利的技术与产品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08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金国藩院士如此评价中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实时以太网标准的制定及其进入国际标准行列,使我国自动化行业在某些领域初步具备与国际跨国集团平等对话的权利。”
——彻底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高端控制系统方面的垄断。
工业自动化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确保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核心装置,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我国重大工程领域的自动化系统长期被国外垄断,严重威胁国民经济的战略安全。
通过自主创新,中控在千万吨级炼油、4580大化肥装置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彻底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高端控制系统方面的垄断。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1150万吨/年炼油联合装置整体自动化项目(中石化最大的炼油主装置),进一步巩固了国产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系统在大炼油工程的地位。
自从有了中控的集散控制系统产品,炼油行业用的常压控制装置每套系统的价格从坚挺的80万美元降到了80万元人民币以下;中控在缅甸第一工业部纸化局的一个大型项目上,成功实现了全过程控制,打破了国外少数厂商对制浆造纸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垄断。
——产品从高端工业自动化领域向数字城市及数字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
目前,中控已成为三大石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主力供应商,其自动控制系统在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等多个行业已累计成功应用了9000余套产品。2009年,中石化武汉分公司500万吨炼油项目通过验收时,用户给出的评价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控是少数几家没有让我们操心的供应商之一,反应速度快,服务很到位。”
在公用工程领域,中控自动化技术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数字城市和物联网技术、产品正在不断的开发和应用。在数字医疗领域,以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医院解决方案应用于301医院、湘雅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控的发展战略将围绕工业自动化、数字城市及数字医疗等重点领域展开,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延伸,逐步向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方向发展。
——高起点的试验平台支撑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支持下,中控围绕“EPA技术”,建立了系列实验平台与实验室,本着“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原则,在解决企业自身技术难题的同时,为行业用户提供人才、技术、实验环境等服务。
继2009年12月建成浙江省流程工业自动化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后,2010年3月又建成了流程工业智能系统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要开展5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工业通信网络技术与标准,二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三是大规模、高可靠性控制系统技术,四是大型生产装置智能控制技术,五是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技术及工程应用。
二、独特经验:———实施以标准国际化为引擎的创新战略。
一直以来,中控结合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标准,占据技术制高点。同时,研发基于国际标准的高端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并进军国际市场。中控自主技术成长、发展及赶超的路线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1993年到1996年为初创阶段。采取基本成本领先的战略,公司销售额由40万元增长到了近1000万元。
1997年到2000年为调整阶段。1999年成立了技术中心,实现了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的产品化,打破了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的垄断,制定出工业通讯的国家标准。
2001年到2006年是成长阶段。公司实现了从1亿元产值到10亿元产值的突破,2005年把EPA国家标准上升为中国第一个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国际标准。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