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自动化网配图)
疫情孕育“场景式”新机遇
回溯2003年“非典”,危机孕育了电商、在线支付和物流的起步。与危机相适应的治理措施为中国互联网按下“加速键”,电子商务、电子支付获得跃迁式发展机会。而这些行业也成为全新基础设施,成为中国此后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在徐晓兰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短期冲击是显著的,但基于中国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驱动升级,在后疫情时代,以“线上”和“工业互联”为特征的“场景式”变革,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势必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强化中国经济韧性。
徐晓兰认为,疫情下5G、云计算、大数据等将形成合力,“线上+”场景全面爆发。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是通过两种路径实现的,即新场景的构建与对现有场景的改造。
在生活方面,此次疫情倒逼全民线上业务集中体验,较为突出的包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在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融合了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需对接、产能提升等场景上体现了优势;在治理上,政府主导的以大数据、AI为基础的数字化治理和线上服务被进一步实践应用。
徐晓兰认为,下一步工业互联将推动人机关系重构,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升级。疫情带来的物理空间阻隔驱动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和协调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信息技术有效连接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拉近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距离。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还将更多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实现服务精准化,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推动制造业企业生产模式升级。
工业互联网将成疫情时期的“优选项”
“如果说2003年‘非典’刺激了消费互联的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后,将带来工业互联的奋起。”徐晓兰表示,此次疫情带来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或许是消费场景,但是随着转型的持续深入,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供需的高度匹配,工业互联网驶入“快车道”,最终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全面连接。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尤其要重视基础设施与基础要素,在徐晓兰看来,从政府角度,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方,为快速提高服务效率,必然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而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恰好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
徐晓兰认为,当前应加快工业互联网在多领域的应用推广。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模式升级作用越来越凸显。
此次疫情中,工业互联网不断应用于生产制造、物资配置、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诸多场景,更体现出了工业互联网在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徐晓兰说。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