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积极利用中德产业园建设契机,引导提升三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8月2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顺义区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顺义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记者:北京中德产业园是国内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中德示范区。请问顺义区是何以依托中德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顺义区副区长杜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为顺义更高水平建设中德产业园、更高层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更高质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之窗。作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设立的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园区,我们坚持联合创新、融合发展、产业引领的发展思路,德资及关联企业110家,集聚德籍高管和工程师团队200余人,德企年产业规模约400亿元,产业态势逐渐显现。
我们格外注重中德产业园和三大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利用中德产业园建设契机,引导提升三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交流引项目。搭建双向交流渠道,连续三年举办“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办首届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通过系列活动碰撞发展思路、交流创新经验。同时我们组织了6批次招商团组赴欧洲招商引资,在德国举办多场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欧洲企业来顺发展。在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上,我们充分发挥中德互补优势,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并以奔驰新能源工厂为带动,吸引德资欧资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企业“强链补链”,其中埃帕德公司已为奔驰在国内制造基地提供服务;海斯坦普等一批外资核心零部件项目也相继落地。
二是强化合作促增量。中德产业园关注并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节能环保等领域陆续开放应用场景,推动中德(欧)合作新技术、新产品典型应用,激发中德合作增长动能。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累计完成区内60多家企业的诊断服务,20余位技术专家提供保障,服务时长超1000天,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20%,推动新增投资超5000万欧元;帮助奔驰、宝马、德尔格等德企提供对接更多应用场景,形成中德企业双向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是改善环境优服务。发挥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北京“两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等叠加优势,开展政策改革设计,探索研发创新、产业扶持、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领域的14项改革创新举措与国际合作政策。针对德企关注的生活便利化需求,推动建设国际会客厅、国际服务厅、成果展示厅及国际人才社区“三厅一社区”,引入慕尼黑啤酒坊、德馨咖啡厅、德国商品便利店等商业配套,打造国际化、智慧化、绿色化的示范园区配套,营造国际风情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紧抓全球产业链调整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中德产业园的平台载体作用,从国际上招商引资、寻找增量,引入更多符合北京产业战略需要、补齐顺义产业短板的先进制造业,打造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