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水政执法船在闽江巡逻。记者 郑帅 摄

晴天碧日,行走在闽侯廉政文化公园,波光粼粼,两岸葱绿,一幅令人陶醉的湿地画卷就在身边。

这是闽江干流福州段的美丽缩影。福州人的“母亲河”——闽江福州段起于闽清县雄江镇,止于连江县琯头镇长门口,长约125公里。闽江,是福州“山水城市”的重要印记,也是城市的发展廊道与景观、生态轴线。

看水质

眼见为实。12日下午,记者随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闽侯廉政文化公园的闽江干流闽侯段一探究竟。登上园内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亭,闽江近在咫尺。江面上,水体虽称不上碧绿,却十分干净,不见任何漂浮物,身旁除了草木清香,也没有任何异味。

“氨氮是水体中最主要的耗氧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强致癌物,该水域现在氨氮数值为0.187mg/L,远低于Ⅱ类水质限值。”在福州市原厝水质自动监测站,福建省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监测室副主任林豪武一边看着监测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该站点共有水温、酸碱值、溶解氧等21项指标实现自动化监测,囊括国家规定的9个判别水质类别参数。

当天下午,记者又来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工作人员打开电脑,登录云平台“水环境”模块,闽江水质24小时变化分析尽在眼前。工作人员随机点开一个区域说:“这是最新上传的数据,当下福州西区、北区水厂水源地达到Ⅱ类水质,氯氮、总磷、溶解氧等24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听民声

“闽江水质越来越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中鱼儿多了,鸟儿也多了。”“我在闽江冬泳好几年了,水质确实还可以。”……在福州,闽江水质好除了靠数据说话,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更为直观。

让更美的城市生态环境留住乡愁记忆。就在今年初,福州市“两江四岸”整体品质提升规划出炉,八大精品景观带亮点纷呈,侯官村精品景观带就是其中之一。根据规划,侯官村将按照“八闽首邑第一村”的定位,打造“文化溯源与滨江风光带”,贯通休闲步道,并打造镇国宝塔、古渡口、城隍庙、观江平台等10个节点。

得益于“两江四岸”环境提升,不久的将来,闽江沿线将有更多场景迎来蝶变。“根据规划,将主要从生态保护和文化提升两方面入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杜绝山体开挖和采砂、侵占驳岸、排污等侵害行为,实施岸线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对标建设“山水城市”目标,依托闽江两岸景观特色,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塑造国际化的山水城市客厅。

系统治理久久为功

“系统治水,福州构建起水环境治理的领导体系、全民行动体系、治理监管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以治理监管体系为例,依托市生态云平台,已经形成“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预警模拟—溯源分析”和“网格化巡查—治理工程—环境质量跟踪”的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双链条数据汇聚和功能开发,“若是特定区域出现水质超标现象,使用溯源功能,可以综合展示周边3公里范围内全部污染源信息,快速锁定主要问题。”

场所搬离,水畅河清,公园进驻,这一系列“操作”在闽江流域综合整治中很有代表性。据介绍,“两江四岸”沿线重点区域,已累计排查“散乱污”企业(场所)1952家,已完成整改1952家,完成整改率100%。

既要“治”也要“管”,在提升水质的基础上,福州筑牢山水保护底线,建立健全山水保护相关标准和日常监督管理机制,长效杜绝“两江四岸”范围内山体开挖等破坏山体和采砂、侵占驳岸、排污等侵害水体行为,形成山水保护工作系统性闭环。(记者 谢星星 钱嘉宜)

闽侯水政执法船在闽江巡逻。记者 郑帅 摄

晴天碧日,行走在闽侯廉政文化公园,波光粼粼,两岸葱绿,一幅令人陶醉的湿地画卷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