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焦:中冶南方自动化】中冶南方自动化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冶南方全资子公司及核心业务单元。经历了5年战略转型期,已形成“以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为基础,自动化科技(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处理自动化、智能自动化等)工程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路线,拥有年产20000台低压变频器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此外,面向工业智能制造、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基于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提供从初期规划、设计、供货,直到安装、编程调试的“交钥匙”全流程自动化工程服务。

 
武汉专精特新:中冶南方自动化坚持核心技术装备国产化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0日讯(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张玉媛)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内看到,一块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国内某城市综合管廊监控运维平台的信息。

武汉中法生态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监控运维平台。

“这是基于核心业务拓展的‘交钥匙’工程。结合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管理优势,我们给多个城市打造了地下‘生命线’,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提供坚实保障。”中冶南方自动化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叶刚桥介绍道。

近年来,该公司依托自主研发实力,构建了以管廊监控预警、智能运维、应急指挥、辅助决策、节能降耗为主要功能的全集成智能监控管理平台。目前,以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产品为核心的综合监控业务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承接了国内多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系统集成项目,同时实现了大数据平台向工业领域的拓展。

中冶南方自动化公司生产车间。

中冶南方自动化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冶南方全资子公司及核心业务单元。经历了5年战略转型期,已形成“以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为基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工程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路线,拥有年产20000台低压变频器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此外,面向工业智能制造、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基于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提供从初期规划、设计、供货,直到安装、编程调试的“交钥匙”全流程自动化工程服务。

“我们始终坚持核心装备国产化战略,将科技创新与市场营销紧密融合,提升自主研发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不可替代性,打破冶金自动化控制领域进口垄断,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叶刚桥介绍,作为一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以掌握核心技术为依托,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在电气控制领域,变频器算得上是核心设备,但在十几年前,国外巨头企业占据着全球市场。“关键设备还是要靠自己研发,不能受制于人。”从2008年立项研发国产变频器,到2010年核心技术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智能型变频器研制成功,谈及这段不分昼夜的攻关经历,叶刚桥颇有感触。

EC75系列工程型变频器。

2011年,EC5系列标准矢量型变频器进军冶金行业。叶刚桥表示,国产变频器的研发上市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上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变频器,不久前,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与该公司签订了变频器产品的采购合同,“我们还在涟钢酸洗项目上实现国产变频器在新建冷轧生产线的首次独立全线应用”。

国外变频器品牌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投入时间、经费和人员搞研发,不断试错、迭代,才能积累关键核心技术,打破技术壁垒。”叶刚桥说,平均三年完成一次大迭代,从V/F控制到矢量控制,再到全新一代智能化工程型传动产品具备可编程性,目前,其变频器产品应用已覆盖全国近40%主要钢铁企业,成为钢铁行业高端应用国产品牌。

多年来,中冶南方自动化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产品技术研发和制造。截至2021年,拥有有效专利180件,其中发明专利117件,软件著作权登记34项。

中冶南方自动化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测试。

“专注于自动化领域进行技术深耕,所有核心技术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加上我们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汲取各行业先进技术理念,形成强大创新能力,能快速应对复杂市场变化。”该公司综合部部长杨晶告诉记者,除了这些核心竞争力,公司还有一支一流的产品研发团队,“技术团队人数占全员比例达到了40%以上”。

2018年,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测温取样系统、智能物流软件管理系统成功推向市场,在新冶钢、鄂钢、石钢等钢厂顺利投产,系统应用稳定可靠,得到广泛好评,技术取得新突破;2021年,国内首创的自动拆样送样机研发试制成功,解决了钢水样件送检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了测温取样全流程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平台无人化,推进钢厂从“少人化”向“无人化”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中冶南方自动化不仅活跃在传统工业行业,在电气产品、信息系统及智能制造方面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也在市政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

神隆宝鼎智能化无人天车项目。

记者了解到,未来,中冶南方自动化将继续坚持“产品+工程”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增强项目承接能力及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坚持核心装备自主研发,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聚焦工业领域国产化、智能化要求,推动变频器多系列产品研发升级,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软件平台,持续推出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的多场景、全方位应用产品,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编辑: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