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 大连海事大学 海工装备】
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交付命名!
7月8日,全球首艘集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于一体的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以下简称“两用船”)“新红专”轮交付命名仪式在辽宁大连举行。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部党组巡视办)专职副主任于敏,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启尧,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董事长许立荣,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丹,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远海运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梁岩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中国船级社总裁孙峰,辽宁海事局局长李信标,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张宝晨,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麟等嘉宾,以及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许民强、校长单红军和全体在连校领导出席命名交接仪式。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国防科工局、辽宁省政府相关部门、大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中远海运集团、中国船级社、中远海运重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大连海事大学及相关高校、企业、行业学会、科研院所等领导、嘉宾及校友代表500余人参加仪式。
活动上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全场齐唱国歌。
于敏在讲话中指出,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双一流”大学,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首批试点高校,致力引领海事教育,推动交通发展,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以两用船的交付使用为契机,提高高端智能航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学科建设,更好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教育强国。
单红军代表大连海事大学致辞。他表示,“两用船”正式交付命名是学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两用船”建造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新工程,承载着海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承载着海大全体师生齐心协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承载着海内外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殷切期盼,承载着海大顺应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运发展趋势,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责任担当。他强调,从“红专”到“育红”“育英”“郑和”“育龙”,再到现在的“育鲲”“育鹏”和“两用船”,海大校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科技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变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成果。展望未来,海大愿与行业兄弟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一道,继续携手并肩,以此次“两用船”交付为契机,深入推进科教融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智能航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新的更大贡献。
梁岩峰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享有国际盛誉的航海高等学府,大连海事大学一直致力于引领海事教育,推动交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航运科技及船舶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国际海运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是中远海运重工、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取得的重大成果。作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船舶之一,“两用船”是航运业和船舶业基础创新的研究及试验载体,对于未来探索智能船舶、智能航运等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流企业,科技创新是重要抓手。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研所将依托“两用船”项目,继续布局高端智能船舶研发和制造,引领行业前沿发展,为交通强国、航运强国、海洋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许立荣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校友致辞。他指出,海运是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参与智能船舶、智慧航运、全球海洋治理等向海图强的伟大实践,是国家赋予我们的机遇与责任,更是我们实现强国梦想的舞台和荣光。领航未来,需要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为未来航运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需要海大人躬身科研、砥砺创新,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指出,新时代的航海家、海大学子要传承海纳百川的胸怀、脚踏实地的定力、战风斗浪的胆量、同舟共济的精神和敢为天下之先的勇气,他相信,“两用船”的交付必将持续提升母校在全球海事教育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必将为中国航运业数智转型注入不竭动力。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退休教师董华女士作为新船教母为“新红专”轮命名。
许民强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向教母赠送纪念礼物,代表学校向“新红专”轮首任船长何庆华授船旗。
单红军代表学校签署交船文件,代表学校与大连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互赠礼物。
同日,为深入探究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举措和实践路径,助推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大连海事大学举办了“科技赋能海洋强国建设研讨会”,发布了由学校智库团队编纂的《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4)》。
背景一:“新红专”轮简介
“新红专”轮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总投资约1.8亿元,项目于2018年启动立项,2020年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2021年初步设计获得批复,2022年完成招标和建造合同签订,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3年12月下水,2024年5月海上航行试验,2024年6月智能系统航行试验,2024年7月正式交付使用。
“新红专”轮船长69.8m;型宽10.9m;型深5m;设计吃水3.5米、设计航速18节,排水量1480吨,配置船员15人,科研人员5人,学生30人。该船将取得i-Ship(No,R1,I,M,H,E) 智能船级符号,对标中国船级社智能规范最高要求。该船在自主航行、船岸协同、海上智能船舶移动试验验证平台、虚实融合沉浸式智能教学实训等方面实现了技术上的新突破,使我国智能船舶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该船通过水面水下多传感器深度融合,实现船舶航行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建立了基于海事规则、航行大数据的船舶智能决策模型,配备自动靠离泊系统,具备航路优化和智能避碰功能。通过构建岸基信息支持中心,实现岸基远程对航行现场多方位、多视角、无缝监控,为船端提供航行信息和辅助决策支持,具备船舶远程操控和船端设备自主操作功能,实现跨时空人机共融操控。
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完成驾、机、电综合深度互联,构建船岸智能宽带无缝信息网络,“一个平台+ N个智能系统”实现智能化全覆盖,具有虚实结合、岸海一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形成智能船舶海上移动试验验证平台。
作为船舶智能化研究与试验验证平台,两用船服务于智能船舶领域的科学研究。科研人员可以依托该船实验室和科研设施,开展相关科研项目试验,进一步促进大连海事大学在智能船舶开发与运用技术研究实验装备水平的提升,满足智能船舶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示范推广,为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还将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学习和实操训练,培养智能航运新业态下的人才。该船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场景重建,实现虚实融合教学实训,具备先进的智能化教学实训手段,进行岸基船舶操控实训,开创智能航运人才培养新模式。
随着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和国际STCW公约的修订,对于船员的培训也将会发生变化,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能够作为培训基地,为探索未来船员的培训模式提供必要的条件,对智能时代的世界航运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引领作用。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将在这里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船舶开发与运用技术的高度开放与高度共享的研究基地。
“新红专”轮是学校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是学校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学校“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背景二:“新红专”轮寓意
1962年,经原交通部批准,一艘改造后的蒸汽船交付学校使用,命名为“红专”轮,这是大连海事大学建校历史上第一艘实习船,实现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开创性突破。从“红专”到“育红”“育英”“郑和”“育龙”,再到现在的“育鲲”“育鹏”和“两用船”,海大校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科技化到智能化的发展变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成果。一个甲子后,在老校船“红专”轮船名之前冠以“新”字,作为两用船船名,寓示新的船舶、新的定位、新的起点、新的航程。“新”字寓示“薪火相传”,这既是对过往厚重辉煌历史的重温与致敬,更展现了学校与业界携手,推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擘画新时代高等航海教育发展新蓝图,谱写智能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坚定意志和不懈追求。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