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机器人 人工智能 大模型 传感器】
 
  世界最强体格机器人装上湖北“脑”跑腿儿时速可达30公里
 
  近日,两台国产人形机器人在武汉装上了“大脑”和“小脑”。第一阶段“补脑”工作完成后,机器人变身“外卖员”,一起去看看。
 
  工作人员:“小天,小天。”
 
  机器人:“有何指教?”
 
  工作人员:“帮我去麦当劳取个餐。”
 
  机器人:“好的,马上去。”
 
  简单描述任务,建好地图,设置目的地,京天博特机器人立刻规划出行动路线。身高一米八的它,行走起来十分灵活,转弯、出门一气呵成。作为全球关节扭矩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它被业界誉为世界最强体格机器人,行走速度最快可以达到30公里每小时。除了四肢发达,它还有灵活的大脑,在路上遇到行人、车辆、障碍物能够立即绕行。往返500米的距离,用了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取餐。
 
 
  武汉大学湖北省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湖北珞珈实验室教授郭迟:“机器人实时感知的周边的不同尺度、不同动态性的一些障碍物,(机器人)决策的时间在100毫秒以内,最高的话可以做到大概几十个毫秒。”
 
  实现无操控,全自动取餐,得益于武汉大学郭迟教授团队所研究的人形机器人时空脑。今年6月开始,团队以湖北省珞珈实验室的技术支持给机器人“补大脑”,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让机器人理解人的意图,实现人机对话。同时,以北斗导航为切入点为机器人装上“小脑”,通过装配多源传感器,加装室内导航系统,让室内定位精确到厘米级,更加精准。
 
  武汉大学湖北省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湖北珞珈实验室教授郭迟:“它(机器人)每一步的大小是不固定的,小巧的、轻便的传感器,加上我们优质的算法,来共同形成这样一个‘时空脑’。”
 
  让人形机器人完成全自动定点取餐任务,只是“补脑”的第一阶段。未来,机器人还将参与到更多的开放场景中,变身为管家、护工、消防员、工人,打通人形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技术瓶颈。
 
  武汉京天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桂勰:“未来更多的能在我们常见的领域里,它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说它可以化身为工人进入到工厂的危险领域做操作,化身为护工进入到医疗、养老等领域做服务。”
 
  来源: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