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和中国高校智库的领军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发院”)举办第五届国家发展论坛。诸多知名学者与嘉宾应邀出席,从国家发展的不同角度分享见解并深度对话。
本届论坛以“双循环:国家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开幕式后依次进行特邀嘉宾演讲、“如何双循环”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暨第55次经济观察报告会、管理平行论坛,最后是闭幕演讲。论坛上发布了国发院的四项研究成果,分别是2020年中国创新创业指数、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和中国数字缴费研究报告。
论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获得百度财经、新浪财经、腾讯新闻、搜狐财经、新华网思客、南都直播、镐京直播等多家媒体的战略支持,并同步在北大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包括北大抖音、北大快手、北大B站、北大百度百家号、北大央视频,和北大视频号。
开幕式
本届国家发展论坛轮值主席、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担任论坛主持人,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家发展论坛的缘起和宗旨,并请大家观看了论坛主题短片《深刻影响中国的十大问题》。他表示,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变局和国内发展背景下,论坛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大胆提出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国家发展贡献新的智慧,这也是国发论坛五年来的初心和使命。
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水平拨冗来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我国将推动更加深刻的经济变革,进行更为独特的创新。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广泛的空间,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制度建设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五年来,作为国家重要的智库,北大国发院设立的国家发展论坛就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和有关政策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为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实践提供了更多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发挥了建设性的智库作用。希望国发院今后能继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围绕国家发展的核心议题,提出前瞻性、精准性的政策分析和建设性政策建议,以更有力地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变局,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致辞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洋随后致辞。他表示,北大国发院集教学、科研、智库于一体,在我国高校中独一无二。国发院践行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把严谨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中国的现实问题研究中,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政策讨论和制定,在过去20多年里做出了非常多的成绩。今年是特殊的年份,面对新冠疫情,中国经济的复苏走在世界前列,中央提出双循环新概念,国发院一直积极参与讨论、建言献策。今天的论坛围绕双循环主题进行多个维度的讨论,聚焦当前最关注的问题,相信论坛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致辞
特邀演讲
首先发表特邀演讲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他从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解读。他表示,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总量的增大,一方面,曾经有效且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大循环模式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另一方面,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国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我们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抓住两个核心任务,即进一步加大扩内需的力度、补齐发展中的短板。还要把握好两个重要关系:一是释放内部需求潜力和扩大开放的关系,二是自主创新与开放技术的关系。他强调要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的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环境、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演讲
第二位特邀演讲嘉宾是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委会秘书长杜平,他的分享以“十四五:双循环新格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他指出,发展双循环新格局创新是主导。虽然双循环是我国的主动作为,但国际形势剧变和国内主要矛盾演变形成倒逼力量也是客观事实。他强调,发展双循环需全方位发力,但最关键的基础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对于“十四五”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他提出优选、壮大重点产业,精心部署前沿领域科技攻关,推进数字技术赋能赋智等建议。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委会秘书长杜平演讲
2020年度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
国发院讲席教授、北大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发布“2020朗润龙信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该指数由国发院与龙信数据合作创建,实行年度发布制度,自2016年首次发布以来,至今已是第五次发布。本次发布的2020指数基于2019年指数的编制方法与指标体系,覆盖了自1990年-2019年的29年间全量企业数据。
张晓波教授远程发布指数
指数包含获得新建企业数目、风险投资、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在内的六大维度,能够判断各地创新创业的绩效、特征,及时诊断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为创业者、投资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现实依据。今年的指数有两点重要发现,一是中部地区崛起势头强劲,二是南北差距继续拉大。
2020年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国发院马京晶助理教授发布“2020年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指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消费者对国家总体经济的信心,二是对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十大消费领域的信心。这一指数通过度量消费者对各个消费领域的信心,可以预测下一期宏观经济指标、消费支出甚至股票市场的变动。
马京晶老师发布消费者信心指数
2020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疫情之后的4月和7月,消费者信心出现显著下滑,10月份有明显回升。10月份,消费者对中国经济的总体信心非常高,远远高于对各个消费细分领域的信心。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基本恢复,中低收入恢复较慢。各群体幸福感基本恢复,高收入群体的幸福感甚至超过疫情前。
如何双循环之一:技术突破、对外开放和扩大消费
该环节由国发院长聘副教授王敏主持,各位嘉宾从技术、消费、全球贸易等角度分享了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解读。
王敏副教授主持对话环节
国发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洋的演讲以“新时期发展自主技术的路径”为题。他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发展自主技术是双循环的重中之重。与自主技术对应的是进口替代,并非中国独有,而是1950年代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建议。中国前三十年靠进口替代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时期进口替代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成本更低。通过“边干边学”和加工贸易,中国学到了国外的很多先进技术和经验,积累了巨额资本,转换成机器设备。通过开放,中国和国外在竞争中合作,得以共同提高。所以,发展自主技术是必要的,但开放仍然是中国进口替代最好最便宜的途径,不可轻易放弃。姚洋教授认为,当前节点上关于自主技术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第一是要清醒认识PlanA和PlanB的关系,不要主次颠倒。在自主技术上要积极做准备,加大攻关,但也要防止经济问题被国外变成外交问题;第二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历史证明,由市场来做创新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引导大家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目前面临的技术突破、对外开放和扩大消费的关系。他介绍,英国工业革命并不是通常认为的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一场历史事件,而是英国1750年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使得用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再加上英国煤炭价格相对较低等几方面因素结合,才催生了商用蒸汽机的普及,而英国当时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又与经济增长、人口的变化、生产结构变化和海外扩张支撑了市场需求的增加等因素相关。他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对我国今天的技术突破、对外开放、扩大消费有几点启示:第一,工资水平的上升对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有直接推动作用;第二,对创新、技术进步的概念要有转换思维。技术进步可以是科技的突破、发明、原创,也可以是对原有技术、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第三,要重视国内市场的需求;第四,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发表主题演讲
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以“RCEP促进全面开放新格局”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作为双循环的背景,对国际大变局的理解应包括几点重要内容,第一是中美关系已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第二,尽管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经贸合作目前处于停滞不前的情况,但全球化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表现形式从多边合作转为以区域合作为主流的合作形式。全球经贸格局分为了北美、欧盟、亚太三个经济圈。关于如何使外循环落地,余淼杰教授认为中国要做好两个主要工作。第一是积极参与地区经贸合作,包括积极推进“一带一路”、RCEP、区域内采取负面清单原则,推进自然人在区域内更方便的流动。第二,企业要做好外贸多元化布局,包括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投资方式、贸易方式多做“两条腿走路”。做好对外开放,就可以做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大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遇新机。
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的演讲聚焦中国企业税制竞争力与资产负债率。他指出,我国增值税政策对高科技重资产企业不利,在税制方面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和发达国家比差距很大。在我国留抵税款的结构中,万亿数量级都靠企业贷款,如果像欧洲的税制,企业可以减少万亿贷款,有利于资产负债率下降。他表示,我国需要在企业税制改革上加大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赋水平,减轻企业负担,以促进科技创新,否则会对中国高质量创新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
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发表主题演讲
接下来的对话环节,在王敏副教授的主持下,姚洋、张宇燕、余淼杰和许善达展开对话问答,讨论的话题包括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管制会如何影响我国未来自主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前沿技术上进行追赶,加入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降税和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矛盾等。
2020年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
国发院经济学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教授发布“2020年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该指数是在收集网络能反应投资者情绪的上亿条金融文本大数据的基础上,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度量文本信息,以反映中国散户投资者情绪的新工具。该指数不仅包含过去市场信息,也能反映投资者投资意愿和对市场走势的预期。
沈艳教授发布“2020年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
加入投资者情绪指数后,对市场收益率、波动、交易量的预测均能得到改进,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活动、金融机构存贷款决策、资产管理的新参考;也为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进行预期管理提供新信息。2020年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暴发、中国经济承压到复苏的过程,投资者经历了关注度上升而情绪下跌、关注度和情绪双下跌、关注度上升情绪下跌,再到关注度和情绪双升的过程,“否极泰来”,总体比较乐观。
2020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
国发院管理学副教授、北大数字金融中心高级研究员谢绚丽发布了《缴出新生活——2020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以助力提升政务数字化和城市治理水平、推进智慧城乡发展和百姓民生改善为切入点,课题组对当前我国缴费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
谢绚丽副教授发布了《缴出新生活——2020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
该课题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企业及政务数字便民缴费市场规模不断创新高,缴费线上化成为主流,而且,数字便民缴费成为对抗新冠疫情冲击的“缓冲器”,也是疫情防控的“指示器”。数字化程度越高的缴费业态受冲击越小、恢复速度越快。同时,数字便民缴费产业在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利企便民、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民生等方面也体现出重大价值。
如何双循环之二:数字经济、投资、金融
该环节由国发院长聘副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卓主持,邀请到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国发院兼职教授、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共同参与讨论。
黄卓副教授主持对话环节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的演讲主题是“释放数字红利是打造‘双循环’的着力点”。他提出,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和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两个优势叠加可以创造全球最具创新活力和潜力的产业生态。2020年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分水岭”,尤其在新经济的表现方面,新锐品牌在红海中快速崛起,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是数字原生,从产品的营销、管理、研发、供应链等都被数字化武装。数字经济的中国方案应是打通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实现供需精确匹配的中国制造。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做主题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的演讲关注数字经济与规制转型。他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目前中国的规制模式是国有+垄断+规制,规制指数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金砖国家平均水平,这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下行影响。中国需要规制上进行七大转型:总体上从强化规制转向放松规制;结构上从经济性规制转向社会性规制;方式上从歧视性规制转向公平竞争规制;内容上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流程上从前置审批制走向后置监管制;机构上从独立制监管转向综合制机构;最后使用监管沙盒。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做主题演讲
随后的对话环节,黄卓副教授和缪延亮、安筱鹏、戚聿东进行对话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问题涉及全球劳动生产率下降之谜、成为独角兽企业的特质、数字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数字鸿沟等。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暨第55次经济观察报告会
本环节由北大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主持,四位主旨演讲嘉宾围绕宏观经济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做分享。他们依次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易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兼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
刘国恩教授主持
高善文以河南等地信用债市场违约后经历的变化为切入点,认为今年信用债市场的变化表面看很奇怪,但从长期看也许有重要意义。信用债市场与信用风险同行,违约事件等信用风险是信用债的内在组成部分。没有料到的是这次局部小规模的违约行为,很快扩大到整个信用债市场,甚至波及城投市场。从宏观来看,问题的根源在于去杠杆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没有解决,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隐性刚性兑付越来越严重。未来至少地方政府的能力边际下降,市场正在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决定性的作用,前提是忍住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阵痛。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易峘对经济走势的判断相对偏周期、偏短期,主要观察角度涉及制造业与贸易周期、全球PPI、融资成本、产能周期等。她表示全球制造业与贸易周期2018年开始走弱2020年加速下行,除去疫情影响,还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偏好下降造成产出和贸易同时从增速下降到急剧萎缩的周期有关,预期明年只要旧行业不剧烈去产能,新的行业加产能会带来温和的产能扩张周期。此外,国内PPI、核心CPI及利润增长回升可能带动融资成本回升,虽然名义利率可能回升、真实利率或仍将保持负值,明年制造业投资显然有明确上升空间。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易峘
颜色教授主要分享自己对明年货币政策的思考。他表示今年货币政策很好地稳定了经济发展,市场流动性充足,但同时造成市场利率显著低于政策利率,到市场融资比到银行借款便宜,以及宏观杠杆率上升,信用债违约风险加剧。明年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既要让高杠杆回归,又要避免经济内生的增长动能不足以支撑合理的增长率,尤其是避免信用债违约问题。明年通过流动性和信用灵活调整而非加息,政策效果会更好,并建议对金融机构下达债转股指标,实施过程中协商推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兼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
卢锋教授在梳理经济走势始料未及的情况后,给出增长减速、追赶提速的前瞻性判断。他总结出今年经济领域八个没有想到的情形,包括疫情控制效果、供给较早复苏、对外贸易增长、外商投资持续增长、证券投资过山车、汇率显著升值、对全球增长贡献凸显、经济追赶提速。结合相关专家、主流机构以及IMF对中国经济追赶的预测,卢锋认为追赶有望持续,到2050年前后趋势性追赶可能会基本结束,并详细列举塑造未来追赶格局的关键变量、培育创新机制和动能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选择。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
四位嘉宾演讲结束后,在刘国恩教授的主持下继续围绕信用债市场变化、自动化周期产业与数字经济、债转股的实施方式等话题进行互动探讨和深入交流,并回答现场听众的提问。
平行论坛:大变局下的企业应对与成长
下午的管理平行论坛以“大变局下的企业应对与成长”为主题,采取闭门会议形式进行研讨。活动由北大国发院发树讲席教授张黎主持。
张黎教授主持
北大国发院助理院长、BiMBA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保群首先发布《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法规问题初步调查》报告,重点就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介绍。一是民营企业的实际贡献与真实处境,两者存在巨大反差;二是提出研究问题,即“民营企业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如何让他们有安全感”;三是通过重点访谈和调查问卷,围绕安全感缺乏及其核心问题得到的初步反馈;四是基于反馈做出的初步统计发现,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有赖于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策高层积极沟通,及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等配套文件等。
北大国发院助理院长范保群
随后进行主题演讲的五位嘉宾,依次是新华三集团总裁兼CEO、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英涛,西人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泳忠,金风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国内营销中心总经理王进,TD产业联盟秘书长、国家互联网+联盟秘书长杨骅,方正证券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总裁高利。
于英涛以“当前形势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应对思考”主题演讲。他结合信息通讯行业的企业实践,列举长江存储、华为和H3C、京东方等代表性企业,将信息通讯企业分为破土期、壮大期、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鉴于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愈演愈烈,还有“实体清单”里中国企业所处主要领域两项事实,以及个人对“双循环”和“全球化”两大趋势的理解,于英涛提出要积极布局内循环,充分满足国内客户需求,抓住机会完善国内供应链与技术标准,壮大自己。同时,他也表示要尽量参考国际领先标准,为开拓“外循环”做好无缝衔接等共五条发展建议。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英涛
聂泳忠围绕“中国芯片的困境与突围之路”主题,主要就中国芯片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突围之路做分享。他引用多项数据指出,中国芯片进口和低端芯片出口都在增长,从进出口芯片分布图可以看到,芯片产业目前在向中国大陆迁移。同时,中国芯片产业链存在明显短板,突围之路一要尊重半导体行业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特点,给予扶持;二要重视物理、化学、材料等基础研究;三要一批优秀企业坚定走IDM的模式。中国芯片的研发与制造有自己的核心底层,最终会克服中美关系中的阻碍。
西人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泳忠
王进的演讲主题为“可再生能源的机遇与挑战”,内容涵盖未来趋势、对企业的相应要求,以及所在企业发展路径选择。中国在国际上最新的碳减排和碳达峰承诺,意味着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总供应要从2017年的14%,提高到2050年的65%,其中风力发电会承担1/3的增额。为实现这种能源转型,需要电气化、电力系统灵活性增长、传统可再生能源、绿色制氢和促进创新五大方面的技术支柱。王进最后分享自己22年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表示,任何企业想要发展好、做长久,一要靠机制的力量,二要有企业家精神、企业使命。
金风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国内营销中心总经理王进
杨骅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话题背景分享“大变局下的企业应变之道与成长”。他表示,从世界经济格局、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秩序变革、新科技革命现状来看,中国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未来信息技术一定会加速发展,并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最终进入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技术会成为物理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数字经济会优先选择创新驱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5G和行业融合的成功标志,是有一批行业的集成商和服务商产生。
TD产业联盟秘书长、国家互联网+联盟秘书长杨骅
高利从券商角度分享关于企业投融资情况的观察和思考。他表示,2017年以来宏观上去杠杆,加上产业变化,对很多民营企业造成的冲击很大,股票质押爆仓、债券违约等问题至今仍有很多企业遇到。遭遇这样的危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选择,是企业信誉、现金流重要,还是企业资产、个人的控股权重要。纵观很多企业案例,高利建议危机时企业要把信誉摆在首位,这样即便失败也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危机前要重视企业现金流。未来融资市场,特别企业融资市场,从银行借钱间接融资变为用股权或发债方式直接融资的趋势会更明显。
方正证券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总裁高利
主题演讲结束,北大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北大国发院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以及于英涛、聂泳忠、王进、杨骅、高利共7位嘉宾进行圆桌讨论。话题涉及对“百年大变局”的理解、科技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企业家精神、创新发展等等,大家互动交流频繁,讨论真诚深入,并解答现场听众们的提问。
BiMBA院长陈春花教授
圆桌讨论结束,陈春花、张维迎两位教授向于英涛、聂泳忠等五位主题演讲嘉宾赠送活动纪念牌并合影。
平行论坛最后一个环节是张维迎教授的点评演讲及听众互动。张维迎表示,商学院主要还是教授管理知识,培养的主要是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企业家。企业需要管理,但不能只有管理;企业家能力来自于其想象力,想象力需要谙熟很多知识,是一种组合能力。对于企业家而言,创新要从解决技术问题开始,每个创新都源于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最后却很可能改变世界。张维迎着重分享了一个理念:法治的关键是保护权利,而不是保护利益。人们对法治的理解很多时候还不到位,甚至是错位的,法治如果只是保护利益,是与创新冲突的,与权利也是冲突的。
张维迎教授做点评
闭幕演讲
论坛由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做闭幕演讲。林毅夫教授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论断的提出,除了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等短期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顺应经济基本规律的考虑。2006年至2019年,由于我国经济体量增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降幅很大,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所以,我国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现在提出这个论断还有利于增强大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管外部风云如何变幻,都基本上不会改变我国的整体发展格局。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做闭幕演讲
林毅夫教授提出,要让国内大循环更好地循环起来,需要增加人均GDP,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及服务业比重,这样才能增加国内循环的比重。具体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用结构性改革挖掘发展潜力,拉长长板,补足短板,来提高发展的质量;第二,深化改革,打通国内循环的一些堵点;第三,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技术、资本。
林毅夫教授认为,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发展潜力,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带给中国的影响就会降低,中国保持稳定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就更有希望如期实现2035和2049的目标。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最后,本届论坛轮值主席、国发院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发表闭幕辞。他总结表示,2021年是中国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之年,深刻影响中国的许多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也有尚未呈现出来的新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国上下一起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发展论坛所一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文字:白尧、王志勤 |编辑:王贤青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