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6月9日消息(记者张胜强 官文清 王倩)6月9日,记者从广州市新闻发布会获悉,在本次疫情防控当中,广州众多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研发出一大批“硬核”科技,为广州在短时间内完成迄今全球城市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广州市大规模核酸采样现场(央广网发 广州市宣供图)
据介绍,广州拥有5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3;拥有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目前全市具备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共有23家。
截至6月7日24时,广州累计核酸采样2798.55万份。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表示,通过各种科技手段,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扩散。
首个“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我们建成了广东首个气膜实验室。”孙翔介绍,由广州实验室牵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东首个“猎鹰号”气膜实验室,与检测车等设备形成了“大型检测基地+移动检测点”的高效检测模式,检测能力达35万管/天,“若采用10混1混采技术,日最高可检测350万人份核酸样本。”
猎鹰号实验室对核酸样本进行检测(央广网发 广州市宣供图)
此外,广州科技企业在高效完成新冠变异毒株精准检测产品研发、着力提升核酸检测效率等方面也有不小的进展。“达安基因研发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1.167)核酸检测试剂盒’,可针对基因序列点突变进行精准识别。”孙翔说。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广州培育的人工智能企业也在本次疫情中“大展身手”。
佳都智能测温通道(央广网发 广州市宣供图)
“针对此次疫情,佳都科技采用‘AI+红外热成像’技术研发的快速智能测温仪,可实现‘无接触式’远距体温精准监测和人员身份识别,已在市内近百所学校应用,为此次高考保驾护航。”孙翔表示。
此外,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广州实验室在前期已布局启动的28个应急攻关项目基础上,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在病毒传播途径、检测技术、有效治疗药物等领域正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