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深度化的结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长期性、战略性部署,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核心任务之一。截至9月8日,全省2021年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的企业有137户,其中晋中有31户,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位于晋中市祁县西六支乡的山西宏艺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逐渐将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向规范化、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大幅度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强化了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指令调配的精准性,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韩将如是说。
从前年的6户到去年的19户再到今年的31户,晋中取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的企业成倍数增长的背后,彰显了该市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晋中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正蓄势发力,成为推动晋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传统企业的转型
每个生产流程都可视可控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山西森尔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完美诠释了“两化融合”这一可持续发展战略。该公司位于山西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是一家专业制造煤矿井下防爆电气产品和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历程已超过15年。
9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在该公司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看到,从入口处到各个生产环节都设置了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各种颜色的柱状图和数字不断更新,生产数据实时显示,内行人一看,这家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便一目了然……
“如果没有践行‘两化融合’,我们这个企业可能走不到今天。”森尔的数字化转型,要从2010年说起。彼时,由于总经理的离职,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营销的该公司负责人黄玉生,不得不接手公司的日常管理,“当时我看不懂图纸、不了解生产、库存也很混乱……我心想,如果车间主任也离职,那公司不就垮了。”
怎么办?黄玉生的办法是上系统,“我把所有能够影响到生产的每道工序全部搬到了ERP系统,比如工艺、工序、材料等,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2011年,ERP系统在该公司运行了一年后,黄玉生又应用了一款PLM系统,从项目源头就可以对生产方案和图纸等流程进行设计。
这些年来,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该公司的成本不断节省、效率不断提高……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现有的ERP系统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生产数据,并缺乏对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利用等因素。为了让生产更加绿色、智能、安全、高效,该公司去年与晋中电信合作开发了“智能制造5G信息化项目”。
今年年初,针对该公司开发的一款运用于防爆电器产品生产的智能化系统投入使用后,其功能已扩展到多个应用场景,10余个智能化生产环节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款系统启用以来,在该公司机加车间内,纸制任务单满天飞的场景看不到了,组装产品时才发现缺少零部件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每一张生产图纸、每一件物料信息、每一道生产工序的数据都能实时查看,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清晰明了,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追溯,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明显提高,生产和运营效率都显著增强。
目前,该公司在减员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产能提升了50%。黄玉生表示,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积极践行“两化融合”将数字化应用到生产的全流程,从而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现在我们不仅在生产环节实现了数字化全覆盖,产品也为煤矿的5G智能化生产提供了便利。”
晋中市工信局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局长王艳龙表示,随着“两化”深度融合,信息化越是深入到企业的核心生产过程,越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综合效益,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结构的调整,为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促发展提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
产业集群的革新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发展”
有着百年历史传承的祁县玻璃器皿产业,是当地县域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县47户玻璃器皿生产企业,共有从业人员有两万余名,所生产的酒具、茶具、蜡台、果盘等10余个系列8000多个品种的产品,远销以欧美为主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37亿元。
“玻璃器皿行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一线生产人员的缺口逐步加大,改造人工生产线为自动化生产线是必然趋势,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减少人工成本。”韩将介绍,该公司去年年底上线的一条日产15万吨的自动化生产线,人工使用数量降低了50%以上,而且每个生产数据都能及时采集,并对设备进行预警,提前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是我国中部地区外向型产业集群的代表,目前已在宏艺玻璃投入运行的“玻璃产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推动这一产业的整体升级。
韩将介绍,这一平台的投用,可有效解决单个企业以往采购原材料时,成本不断上涨、质量良莠不齐、交货不及时等问题,能够提高企业采购话语权。同时可整合优势资源,打破同质化壁垒,变竞争为合作,实现玻璃器皿行业的数据汇聚与交互,完善市场评估体系、加强设计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科技研发实力,合力壮大产业规模。
“我们与祁县玻璃器皿产业一样,也需要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山西元和堂中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杰说,中药饮片加工作为中医药传统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按照传统方法炮制需要经过很多繁琐复杂的工序,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很多数据都难以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
目前,该公司与山西电信公司合作建设的“中药饮片行业5G+互联网平台”,前期目标就是要利用5G技术及相应终端传感器获取生产过程数据,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使得生产工艺参数精准控制,对中药饮片生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追溯。
“我们在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要打造一个中药产业的‘航母型’平台,从而解决中药饮片行业上下游协同和服务的问题。”李文杰介绍,中药饮片行业的特点是“前端很广泛,后端很分散”,“通过这一平台的建立,我们希望真正实现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针对这一行业因地域不同所造成的产品规格不同、地方标准不同等特点,进行整合、细分,为广大中医机构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近年来,为促使工业经济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晋中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两化融合”系列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了“晋中市信息化专家库”,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业务指导。同时组织邀请我省信息化协会等机构编制了系列培训教材,并面向市县政府、企业等不同主体多次开展系列培训,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和能力。
王艳龙介绍,晋中以贯标工作引领带动,持续在信息化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先进的工业化设备与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高效高质低成本精细管理的现代生产与运营目标,晋中企业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工作也得以加速推进。
明确奖励标准
“真金白银”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信息化是引领企业腾飞的翅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山西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风斌介绍,该公司近年来着眼于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战略,投资启动智能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制造体系,加快与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交融集成,实现智慧安泰的美好愿景。
为了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去年6月晋中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晋中市加快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在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加强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奖励标准,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一年多来,晋中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在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涌现出38个数字经济领域示范性项目,涉及工业、煤矿、物流、教育、医药等行业,总投资达13亿元以上,其中有12个项目被列入了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11221”振兴崛起数字经济领域牵引项目。截至目前,晋中已申报数字经济支持奖励项目36个,奖励资金1.5亿元。
晋中市神龙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耿钰航说,通过数字化改造,真正做到了实时提取数据、实时进行动态分析,让管理层准确、快速做出应对解决措施,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同时,产品的平均生产周期由30天缩短至20天,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降低5%-10%.
今年2月,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晋中出台的《晋中市5G+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 2023 年,全市5G站址累计达5000座,在该市八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推出 3-5 个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九大传统行业中培育10户以上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企业累计超过100户的目标任务。
“我们紧紧围绕晋中九大行业和八大百亿产业集群,建成了系统集成平台,将省内外软硬件企业集成一个协作整体,还引进了多家‘两化融合’咨询企业加盟,能够为企业提供从评估策划到方案规划再到技术实施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服务。”晋中电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企业体会到了提质降本增效的益处,激发了企业持续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当前,晋中正处在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王艳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夯实职能制造基础,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先升级,聚合产业势能,推动数据共享,助力产业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为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评论排行